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7 17: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5:43
朱自清《背影》的内容: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清官被人们打压下去,贪官却在四处逍遥。
作者当时虽未站到*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这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朱自清《背影》思想意义:在“父亲”普遍被声讨的年代里写了一个“好爸爸”。《背影》为.么...在当时就能脱颖而出、引人注目呢?海外现代文学研究名家李欧梵的意见是颇有启发性的。他曾在- -次讲学中说过 :鲁迅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文中所说,中国的“圣人之徒”“以为父对于子 ,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集中表达了五四-代人对于父辈的不满,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是个“打死父亲”的年代,五四文学的父亲形象都是负面的;而《背影》不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在“满街走着坏爸爸”的情况下,这一个“好爸爸”一下子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而之,《背影》生逢其时,在一个特殊的语境下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朱自清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