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7 16:3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31 00:39
开而弗达是古汉语中的成语,意思是“开口说话,却不发出声音”,或者说是“张口欲言,却无言可说”。
它用来形容人或事物遇到某些情况时,本来想要表达意见、发表看法等,但由于某种原因无法说出来,因此感到有些窘迫或尴尬的情形。
出自《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古汉语的演变历史
中国有四五千年文明史,汉字汉语的发端也应差不多。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一种类似国语的雅言——孔夫子教学的语言。雅言其实就是文言,依文读字,是一种完全来自文字的语言,和日常使用的方言是两码事。雅言基本以西周首都镐京地区的语音为根据。
秦始皇统一中国,提出要“书同文、车同轨”,却没有提出要“语同音”。到了西汉,虽然都城仍在咸阳,但跟随刘邦过来的来自中原地区的外来人口成了首都居民的主体,从而给关中语音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改变。东汉定都洛阳后,河洛语取得了国语的地位。
西晋的覆亡,永嘉丧乱,天马渡江,造成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迁徙,从而造成了汉族文化中心的南移。东晋定都建康(南京),从而使河洛口音和吴侬软语被结合进新的国语里。
北宋的国语和唐代相差无几,只是首都开封的流行口音与韵语的差别更大。但是,宋室南迁后,首都落在了吴语区的临安(杭州),从而在江浙这个南方的精华之区,造就了吴语的独特地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31 00:39
开而弗达,是一句拉丁文,意思是“温度为零”。这句话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常常被用来表示物质或系统的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即摄氏零下273.15度或华氏零下459.67度。在这个温度下,物质的分子运动几乎停止,其内部能量也达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