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还是吃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5 06: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4:55
“吃完”和“吃饱”其实是两个概念。“吃完”追求的是一种程度,是外在状态,主体是被动要求。“吃饱”是一种生命体验,是内在感受,主体是主动要求。
小时后每次吃饭我都要剩碗底,不知道是吃着吃着玩去了,还是吃不下了,反正就是不想吃了。记忆中,我爸总是很无奈的把我的碗接过然后吃起来。渐渐长大,知道这样很不好。所以不管怎么样都会坚持把自己碗里的饭吃完,这是一种良好的家教。渐渐的,吃完成了 我的追求,好像忘记“饱”的感觉。人人都说八分饱,但是我不知道饱,如何丈量八分?
基本不知道饱,现在也很少会饿,因为动不动就是“撑”。跟朋友聚会,出去应酬,吃饭就是一种陪衬,好像看电影就要玩扫雷一样。好像两件事都干了,但是两件事都没怎么干好。干嘛不能认认真真谈谈呢?干嘛不要认认真真吃饭呢?反正,在外面吃饭总要聊天,在家里吃饭总要配上电视。最需要沟通的都被电视占据了,最无所谓的吹牛*还要堂而皇之配饭。
因为不知道饱,所以我基本一碗结束,再饿也不盛第二碗。现在想来好像是因为怕承受不来吃不完的后果,更怕吃了跟没吃一样吃那么多。
记得在上海快要毕业的时候,五月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上班,独独留我在寝室等待毕业。那时候真的是很孤独并快乐着。每天到了中午下楼带一盒饭和一杯五谷冷饮,然后兴冲冲上来打开笔记本找一部剧配饭。打开饭,按下play,就好比电影开场前那样兴奋。吃到嘴里的只是觉得不错,五谷饮料也是香的,但是是什么味道我已经不记得了。直到上次回学校再次在餐厅吃饭,我竟然分辨不出味道到底有没有变。
上个星期和大海君吵架,我问他,你是不是想要跟我结婚就是因为年纪到了,然后我刚好在那里你觉得合适,然后就结了,你根本就不是因为想要跟我结婚才结婚的吧?
“吃饱“的前提应该是“想要”,而“吃完”的前提是“应该”。虽然,虽然已经是成年人很久,不再谈什么风花雪月,但是还是希望他是因为“想要”跟我结婚才结婚的,总是要好过“应该”结婚才结婚的吧。其实扪心自问,我也要问自己这个问题啊。被要求“吃完”这么多年,渐渐都忘记“吃饱”的滋味了。
以前我看心理学课本上那些牛*的大师们总是“跨越重重阻碍”,“终其一身”,我是不能理解的。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如此。那时的我总是一直在追寻地主式小农安稳生活的。我所追求的一直是被要求完成的任务式生活,比如,中考结束就好了,高考结束就解放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就好了,结了婚就好了,生完孩子就好了,孩子大了就好了……好个P!我最近的醒悟是发现带孩子永无止境,对,没有“好了”。什么叫“好了”,就是“结束了”的意思吗?那除非嗝屁的那一天,不然哪里能“结束”。回到上面那个问题,什么样的动力,就是回归人本身,找寻“饱”的满足感,找到“我想要”,“我应该”不能成为长久的发展动力,这太被动。内在驱动力才是真正的永不停歇的动能,并且强大。
放弃那些长久以来蒙骗人的话,回到内心本身。就好比婚姻,结婚是开始不是结束,“好了”只是阶段性的,没有办法应付之后的更复杂的问题,更可怕的是如果真的相信“好了”,每一次都要经历变革带来的挫折,甚至不接受变革,因为不是说“好了”吗。这会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愿我慢慢找回“饱”的感觉,愿我能找到真正“想要”的事物,终其一生充实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