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5 15: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4:32
我要赏析的是《诗经》中的《蒹葭》。
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伊人”特别迷恋,至于迷恋的程度,“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从这开始,作者便开始追求“伊人”,至于那“伊人”是谁?是男是女?或者是一种形态,或是一种精神,这我们就不知道了。不过,在作者眼中“伊人”是至高无上的至高无上的,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一种精神上的物质。
从第一章的“道阻且长”,第二章的“道阻且跻”,第三章的“道阻且右”中不难看出,“伊人”总是站在作者遥不可及的地方,与作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使作者始终用一种“雾中看花,水中望月”来看待“伊人”。盲目地追求,“伊人”仿佛云端中的花朵,让人捉摸不透。
《蒹葭》以“蒹葭,白鹭”起兴。这“蒹葭”在秋天开花,苍白一片,足见爱之深,情之切。
整首《蒹葭》都是围绕着寻找“伊人”,“伊人”总是变幻不定。
《蒹葭》第一章押ang韵,第二章押i韵,第三章押i韵。整篇文章看起来多而不乱,有条有章,文中的“伊人”又给文章带来一种梦幻的感觉。
我发现《裳裳者华》格式一样,只是章数不一样而已。
《裳裳者华》第一章押i韵,第二章押i韵,第三章很乱,不押韵,第四章押i韵。发现《裳裳者华》大部分押i韵,很整齐。
我还发现《关雎》与《蒹葭》很相似,都是追求一种东西,只不过一种是人罢了。对于里面的“君子”而言,追求的女子也是内心的喜爱。同样,《关雎》和《蒹葭》也都是被一种朦胧的白色所迷住,《关雎》是被白色的沙洲所掩盖,而《蒹葭》是被一种叫“白鹭”的植物所遮盖。
《关雎》中的君子和淑女代表了中国人的品味,东方人总是因为爱才糊涂,而《关雎》却如此简单就表达了出来,从而可见古人的思想是多么简单明了。
“关关,关关.”
熟悉的水鸟声再次在耳边响起.碧波荡漾的湖水在那一片荇菜的随风摇摆下,更加让人迷醉,
就像她一样.
秀丽的面容,婀娜的身姿,顺水之流捋取荇菜,夕之中纤手盈盈.她正是我睡梦中寻找的佳人,美得让人窒息.
可笑的是,第一次试著接近她的时候就被婉言拒绝了.一向自信的我突然找不到方向,失落,迷茫,溶在酒里,烧在心里.好几个夜晚,我无法入睡,心里只有她的样子.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还是连一句话都不能和她说.
我
想离去了,却不料临行前又看到了她,还是如仙子般在那一片荇菜里穿行,还是一般纤手盈盈.而我却没有资格伴她左右,只是一个人想离开这心碎之地.想到这
里,一股伤感涌上心头,解开系在背后的瑶琴,独奏一曲《美人怜》,本想宣泄心中的郁闷,却又难以抑制欣慕之意.一曲终了,不由又叹了一口气,我想:是时候
走了.
“刚才那一曲可是《美人怜》?”
我诧异地一抬头,原来她不知道何时已把船停在了我的身边.当时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惊喜得都忘了回答.
她笑著看著我,“公子可否再奏一曲?”
“请姑娘赐教.”
此后的十余天里,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我总会坐在湖边,为在荇菜中穿行的她弹奏,她也开始和著旋律欢声而唱.低飞鸣叫的水鸟,随风摇摆的荇菜,回荡在湖面的歌声和曲声.我突然发现,这里比以往更加美丽,更加充满希望.
但是现在,没有她的夕阳显得那么黯淡.
水鸟还在那里低飞,荇菜依然随风摇摆著,膝上的瑶琴已经许久没有曲声了,不知道它奏出的旋律是否依然动听.
一阵风吹过,那首往日的恋曲再次响起,给曾经流转于荇菜中的她,也祝福身处远方的伊人.
蒹葭
清
晨,晶莹剔透的露珠点缀着河边白茫茫的芦苇,一个身影躲在那一片朦胧之中,你回眸一笑,顿时引起了我不尽的相思.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又肯给我那个
机会吗?我所爱的人儿,你还记得我们的初遇吗?虽然你站在水的那一边,却不难勾起我对你的无限遐想,一个转身让我惊叹于你的超凡脱俗,“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想来也就是这样的了.可美好的事物往往很容易破灭,突然间你从我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空气里只留下你身上胭脂的余香.我不得不在这芦苇
丛里找寻你那一抹美丽的倩影,我愿逆流而上,却看见那道路的艰险与漫长,顺水而下,你又仿佛在那水的*.芦苇还是如此的茂盛,露珠依然没有逝去,不同的
是你站在河岸边浅浅的对我微笑,令我沉醉.如果说思念是一种错的话,我愿意永远的错下去,只因美人如玉.
长相思兮,长相忆.归去的路上脑子想的全
是你.你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地烙在我心上,没有你的时间就像寒冬没有春天依偎,少了你陪在身边我的四季也就只剩下冬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除
了想你,我几乎无事可做,一面之缘的相遇令我就这么坠了进去,我下定决心要给你一个承诺: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在芦苇河边你却仍然和我捉着迷藏,漫
天飞舞的芦苇令我迷茫,也许上天早已知晓了我的心意,你拿着一支芦苇与我擦肩而过.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身而过.既然你我在前世有
了这么多次的错过,今生的我怎会轻易放弃.为爱而伤,为情而苦,我只对你一人,就让那芦苇成为我们之间的信物,你的信物刺穿我心,却也透出了你的寂寞.我
想紧紧地抓住你不放,将你拥入怀中,我要的并不是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我只要我们之间能够相濡以沫,细水长流.你可曾知道当你害羞地将芦苇交予我时,
我是多么的惊喜,风中翩翩起舞的芦苇给我们助兴,你脸红地跑开,你的羞涩令我心动,我知道你是逃不掉的,我们也再不用分隔于两岸,因为,我们之间“执子之
手,与子偕老”的幸福才刚刚开始!
可能要删减一些,
秋风轻轻吹拂,芦苇飘摇着柔柔的腰肢。爱恋的心如霜如露,似梦似幻——我到哪里去追寻你呢,我的爱人?你总是若即若离,日暮时分飘飘然泊在我的心湖上。
河水清清,碧波荡漾,我仿佛看到了你在临水梳妆。解挽柔长的秀发垂落水里,河面波纹里流动着你娇羞的面庞。
我痴痴地远望着你,渴望相伴你身旁。你和我只有这一水的距离吗?我沿着堤岸寻你,踏过泥泞沼泽涉过碧荷池塘,却总是找不到你的方向。
芦苇抽穗,芦花飞扬,冰冷的河水,无情地流淌,让心儿荡起双浆,寻遍每一寸岸,寻遍每一处沙汀,只见白鹭向天飞,不知伊人在何方。
白露结霜,浓雾迷茫。思念的泪光里,总有你深情的凝望。是幻觉吗?你是一朵清莲,在我的心湖里悄然绽放。我只能隔岸望着你——我梦中的新娘。
赏析: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可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未晞”,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 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 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 ,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莫不如是。 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
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
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 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
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 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
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 深不知处。”
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 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
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 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 ,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 “宛在水*”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
痴人耶?梦境耶?每读到此,不由 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诗经里的相思背影
在悠悠岁月此岸,在春雨淅沥的夜晚,我揿亮桔红的灯,翻开古老的诗卷,在《诗经》寂寞如潮的湖畔解开古树下的系缆,荡舟离岸,穿越千年的风雨,寻觅《诗经》那青衣萧散的朦胧背影,心湖凄婉。
残月下的河中之洲,萦洄缠绵,青柳如烟,依稀似梦,几声“关关雎鸠”,幽幽传来,落雨般打在我沉静的心潭,那是诗魄般的啼唤,回眸深处,无尽的相思和眷念,总在那声声啁啾里彷徨留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美丽的诗句,是每一个孤独的守望者等候的风帆。
阳光照洒的山峦,起伏蜿蜒,我把缰绳系在大树的影子里,让青草和劳累的马儿温存絮语。一爵斑纹明莹的牛角杯里斟满了心儿盛不下的思念,在风中,焦裂的嘴唇一口一口地啜饮落满风花的忧伤: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惟以不永伤。这忧伤穿越茫茫的时空,贮满了我的胸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其叶蓁蓁,亦诗亦画。如此的良辰美景,如此的眷美年华,让忧郁的目光也化成盈盈春水了,柔情荡漾。桃花如人,人如桃花,飘零的花瓣润润的镶帖在记忆的收藏夹里,让桃花般的绮念迤逦入梦。青翠的绿叶给如蜜的阳光泡得玲珑剔透,金丝般的叶脉像小溪一样在心底欢畅地流淌,生活原来像桃花瓣上的光泽美艳无比,诗竟如青叶般葳蕤着芬芳。
当雾散去,当风轻拂,“俟我于城隅”的姑娘,露出了太阳花似的笑靥,三千年的风霜只在她妩媚的脸上淡匀轻着,她美丽的风韵依旧,她款款深情“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我欣喜若狂。那精致细长的红管草,红润的斑纹闪着莹光,像姑娘的爱照在我的心上,这是爱情的物语,这是相思的笛韵,纯洁无暇,不然俗烟尘垢,不是翡翠宝石钻戒,胜似翡翠宝石钻戒。“投之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用美玉般的心回报她,与她相识,是我千年修得的福分,我愿载她于舟中,把一叶叶的诗经折叠成千纸鹤与她一起放飞在21世纪的晨光中。
爱是永恒的泅渡,停歇不下来。爱是心灵的冥冥之约,总要涉水而去。为了那缱缱绻绻的梦,我践约而来,芦苇会老的,相思不会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作证,白露作证,望穿秋水,望成化石,生命依旧是痴心不悔的等待。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我感受不到你如兰的呼吸,但我能在朦胧的雾中凄迷的月色里看到你恍若惊鸿的倩影:“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撩人的月色中,你婀娜的影姿,让我思慕的心无法平静下来,如江水在千年的月色映照下涌动不停。
爱如四季,花开花落,绿肥红瘦,秋盈冬枯,在四季里浅吟低唱地变幻着色彩。人生的沧桑使爱趋于锦熟绚美:播撒于春之烂漫,成长于夏之繁盛,成熟于秋之静美,恬淡于冬之从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落雪的苍凉,谁人能解其中的无奈和落寞,又岂是浅浅的相思能载得动的。
春雨淅沥的夜晚,我难以入眠,浅浅的雨水拍打着诗卷,濡湿了我的梦,于是,在桔红的灯影里,我解缆荡舟溯流而上,寻觅《诗经》里相思的背影。背影如箫,凄切迷离,是《诗经》不死的魂魄。
雎鸠关关地鸣叫着,带着天籁般的对唱声,双双飞落在河中的沙洲上。
我站在那云雾弥漫的树林中,向远方眺望,仿佛看见了她。她伫立在和煦的风中,脸上洋溢着恬静的笑。
看着她那娴熟美好的样子,我的心中顿时泛起了圈圈涟漪…… 长长短短的荇菜浮在水面,朦胧中我看见她顺着水流左右采摘嫩绿的荇菜茎。看着她那满脸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她还不知道,我日日夜夜都在想着她,无论是梦中还是醒着,不管是白昼还是黑夜…… 尽管我是那样地想念她,她却还依旧不能到我的面前,看着天空朵朵白云飘过,在那雪一般纯白的云层中,我仿佛看见她的影子,仿佛看见了她那恬静的笑容。她使我朝思暮想,魂牵梦萦。
月色下,我带着悠悠真情,绵绵情思,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荇菜参差不齐地生长在水中,梦境中我看见她正忽左忽右不停地采摘着那荇菜。看着她步履轻盈地走来,我不由得说出了埋藏在我心中已久的话语:“贤淑漂亮的好姑娘,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如琴瑟般相和,永远相亲相爱……” 长长短短的荇菜随着水波飘荡,依稀中我看见她左也采了右也摘。
听着窗外喜庆的鞭炮声,我许下了永恒的承诺:“贤淑漂亮的好姑娘啊,我一定要敲钟打鼓把你娶来……”。
在艺术上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堪称《诗经》中的佳作。至于其追求的“所谓伊人”,有人认为是“知周礼之贤人”,有人认为是朋友,有人认为是恋人,我则更多的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全诗分三节,都是围绕同一中心,抒写作者对恋人的一种执着的思念和追求。这一执着的精神一直贯穿全诗的始终,在诗中有淋漓尽致的表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首两句先交待了时间和环境。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深秋的清晨,茂密浓郁的芦苇正呈现出苍青的颜色,而晶莹闪亮的露珠已凝结成一层薄薄的霜花。这两句以眼前所见的景色起兴,既点明了时节、环境,营造了一种萧凉凄清的氛围,又衬托出诗人当时的惆怅心情,言简意赅而内蕴深远。在这样一个萧凉凄清的早晨,却有一个人沿着芦苇岸边踯躅而行,他在追寻什么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原来他所追寻的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恋人!他透过茂密的芦苇丛,久久地凝视着河的对岸,那也许就是他心上人所在的地方吧,然而漫漫的大河尽是茫茫的一片,他思念的人儿却遥不可及。“在水一方”,喻所在之远,同时也表明诗人确信心上人的存在,虽然前景渺茫,但他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念,执着地去追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这里是说,诗人思念心切,心急如焚,为着寻找一条通往彼岸会见伊人的道路而上下求索。逆流而上吧,路途是那样的崎岖艰险、漫长曲折;顺流而下吧,眼前却依然是一片水波茫茫,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带着烦乱不安的心情一味的痴想,尽管他还站在岸边,但他却早就情迷意乱,心神摇曳起来。神思恍惚间,他似乎看见他的心上人正站在大河*那被水环抱的小岛上向他遥遥招手。“宛在水*”,这里一个“宛”字用得极其*真生动、精妙传神。它把诗人那种因思念而显得如痴如醉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伊人”的形象随之也犹如近在眼前。
诗篇采用了回环、反复的写法,第二、三节的内容与首节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个别的词语,避免了诗的呆板和累赘,加强了节奏和韵律,使得全诗主旨更加明确,情感表达更为强烈,读来缠绵悱恻,启人深思。
这首诗先以写景起兴,通过写蒹葭、白露两种最能渲染深秋悲凉气氛的自然景物,造成一种缥缈空灵的抒情意境,从而衬托出诗人凄清、惆怅、寂寥的心境。这种以景托情,移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不仅起到了深化诗意的作用,而且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