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4 09:5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48
何不食肉糜这句话出自《晋书·惠帝纪》: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释义
在这段记载中,晋惠帝曾听到了虾蟆的鸣声,问身边的人这声音是官方的还是私人的。有人回答说在官方的土地上鸣叫就是*的职责,而在私人土地上则是私人的事情。后来天下荒年大乱,百姓因为饥饿而死,晋惠帝却问老百姓为什么不去吃碎肉?指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晋惠帝被后人称为“白痴皇帝”
背景:
晋惠帝建议百姓食用肉糜来缓解饥荒,而这个决策被认为是非常愚蠢和错误的,因为肉糜是一种非常昂贵和奢侈的食品,而且制作过程也比较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大规模饥荒的问题。这个故事反映了晋朝晚期**和社会危机的严重性,以及皇帝对于民生问题的*和不负责任。
赏析
何不食肉糜不仅是对晋惠帝个人智慧和决策能力的质疑,也暗示着一种对于问题没有全面认知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历史问题时,仅仅从表面现象出发,缺乏深入剖析和全面思考,容易导致决策的错误和后果的不可预知。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增强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现实意义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非常深远,它告诫我们,在处理问题和做出决策时,不要轻率行事,应该深入思考,全面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以便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往往十分复杂和繁琐,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判断,避免因为片面或者表面现象的误判而导致严重后果。
此外,这句话还告诫我们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具备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处理问题时做出正确、全面的判断。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之一,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48
何不食肉糜是一个典故,出自《晋书·惠帝纪》 。它讲的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司马衷,他很昏庸无知,不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虾蟆叫声,问左右是官还是私人的虾蟆 。大臣奏报说百姓饿死了,司马衷不解地问:“何不食肉糜?”。这句话显示了他对事实的无知和对民生的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