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3 02: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4 04:52
bí jiē
nasal furunc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oil of no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nasal furuncl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鼻疖(nasal furuncle)是鼻前庭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偶可发生在鼻尖或鼻翼。
鼻疖
furuncle of nose
鼻疔;鼻疮
耳鼻喉 > 鼻及鼻窦疾病
J34.0
①致病菌主要为金*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
②在挖鼻、拔鼻毛或强烈摩擦鼻尖部,使细菌趁机侵入;
③鼻腔和鼻窦的脓性分泌物反复 *** ,使皮肤损伤造成感染;
④全身抵抗力低下时,特别为糖尿病患者时,易发生感染。
疖肿一般为单发性,但亦可有多发性。发生感染后,毛囊或皮脂腺周围常形成炎性保护圈,毛细管中血液凝固,形成血栓,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心渐次发生坏死及化脓。在毛囊中发生时疖肿的中心常有鼻毛。
如炎性保护圈被破坏,细菌将向周围侵犯,发生蜂窝织炎、静脉炎或软骨膜炎等。
可出现全身不适或伴低热,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化脓性炎症。发病初期,鼻前庭内出现丘状隆起,周围组织因浸润发硬、发红,局部跳痛,检查时触痛明显;疖肿成熟后,丘状隆起顶部出现*脓点,继而溃破,脓液流出,疼痛随之减轻。疖肿一般为单个发病,糖尿病或抵抗力差者可多个发病。疖肿一般在1周内自行穿破而愈。病情严重者可致上唇和面颊蜂窝织炎,表现为同侧上唇、面颊和下睑红、肿、热、痛,常伴有全身不适、畏寒、高热、头痛等。
炎症向深处扩散,波及鼻翼软骨膜,使鼻尖部红肿,亦可侵及鼻副软骨,使鼻梁部红肿。疼痛剧烈,全身症状亦重。
3.9.2 颊部及上唇蜂窝织炎多因挤压疖肿,使炎症向周围蔓延,周围小静脉发生血栓,进而引起蜂窝织炎,此时颊部或上唇部红肿,有压痛。表示炎症已向上方扩展,易并发海绵窦感染,应特别注意。
3.9.3 眼窝蜂窝织炎出现眼球突出及疼痛等,进而发生眼窝脓肿,此时须与海绵窦栓塞鉴别。
3.9.4 海绵窦栓塞鼻根至两侧嘴角的三角形区域,临床上称之为“危险三角”,鼻疖即发生在此三角内,若处理不当,则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为鼻疖最严重的并发症,系感染扩散经内眦静脉、眼上下静脉而入海绵窦所致。以往死亡率达90%~100%,自从采用化学疗法及抗生素治疗后,其预后大为改善。临床上表现为寒颤、高热、头剧痛、患侧眼睑及结膜水肿、眼球突出、固定、甚或失明以及视 *** 水肿等。若不及时治疗,1~2天后可发展至对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或遗留脑和眼部后遗症。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发病机制:由于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当疖肿被挤压或不慎撞击时,疖肿部位压力增高,使感染沿鼻前庭和上唇丰富的血管网扩散,继之经小静脉流入内眦静脉,又经眼上、下静脉逆向流动汇入海绵窦而发病。
多有挖鼻,拔鼻毛等不良习惯使鼻前庭皮肤损伤,或有糖尿病史,机体抵抗力减低。
3.10.2 症状(1)鼻尖部疼痛。初期为局部胀痛、灼热感,渐发展为剧痛,局部跳痛且多为搏动性。
(2)局部皮肤有急性炎症的表现,鼻前庭或鼻周、鼻翼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3)全身症状:重者伴头痛、畏寒、发热及全身症状。如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持续高热,则有颅内感染的可能。
3.10.3 体征(1)在鼻前庭或鼻尖有丘状隆起,周围有浸润、发硬、红肿。脓肿形成后表面有脓点,破溃后则流出黄绿色的脓栓。
(2)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3)并发症:重者可引起上唇及面部蜂窝织炎,表现为上唇、面部、下睑等处肿胀。或颅内并发症。
症状和体征明显,容易诊断。但须与下列各病鉴别:
3.11.1 鼻前庭炎由鼻内分泌物持续 *** 引起,自觉有鼻痛及干燥感。检查可见局部皮肤弥漫性潮红、微肿,或表皮糜烂,盖有脓痂,常两侧同时发生。
3.11.2 鼻部丹毒有剧痛,局部呈弥漫性红肿,但境界明显。常延及面部及上唇,全身症状重,发高热。
3.11.3 鼻前庭皲裂多并发于急性鼻炎,较疼痛,发生于鼻小柱者,轻触即有剧痛。检查局部皮肤有裂创,周围潮红,易出血或盖有痂皮。
3.11.4 鼻前庭脓疱疮局部发生小脓疱,常两侧同时发病。
1.疖肿未成熟者,可进行局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等,以消炎止痛为主;患处可用10%鱼石脂软膏或甘油棉片敷其表面,促其成熟穿破;同时应给予足量抗生素药物;剧痛者酌情使用镇痛剂。
2.疖肿已成熟者,可待其穿破或在无菌操作下用小探针蘸少许15%*银腐蚀脓头,促其破溃排脓;亦可以小尖刀挑破脓头后用小镊子钳出脓栓,或用小吸引器头吸出脓液;切开时禁挤压,务必不要切及周围浸润部分。
3.疖溃破后,局部清洁消毒,促进引流,破口涂以抗生素软膏,既可保护伤口,防止结痂,也可达到消炎、促进愈合之目的。
4.慢性病例或屡发者应排除糖尿病。
5.合并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时,必须住院治疗,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同时请眼科和神经科医生协助处理。
中医外科对疖肿有丰富经验,初期可用拔毒膏药剪成小块溶化后贴于疖肿部,可在2~3天促使炎症局限、化脓,排出脓栓后,再用生肌膏药贴敷,可缩短病程及避免并发症。
此外,中草药制成膏药如疖肿膏(一见喜、曼陀罗花粉及凡士林)涂敷,亦有消炎镇痛作用。
全身疗法:为防止并发症,可早期应用磺胺类药、抗生素或五味消毒饮(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紫背天葵)或黄芩菊叶汤(黄芩、菊叶、蚤休、紫花地丁、天花粉、甘草)。此外注意通大便,多饮水,适当休息等。
疖肿一般在1周内自行穿破而自愈。
鼻疖应以预防为主,首先应戒除挖鼻及拔鼻毛的不良习惯;积极治疗鼻及鼻腔疾病,避免有害粉尘的 *** ;糖尿病者应积极治疗,稳定控制血糖及尿糖;若已发生鼻疖,应避免撞击患部,切忌挤压;未成熟者忌行切开,切开时务必不要切及周围浸润部分。
鱼石脂、甘油、*银、拔毒膏、磺胺、黄芩
尿糖
鼻疖(nasal furuncle)为病名[1]。又称鼻疔(见《外科启玄》)[2]。是指生于鼻部的疖肿[2]。主要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其形小根硬状若钉盖、顶有脓点如椒目[3]。本病一般数日内自行破溃,排出脓点而愈[3]临症须密切观察,若因邪毒壅盛,或处理不当可转为疔疮走黄的重证[3][1]。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疔疮者,言其疮形如钉盖之状也。”
《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此证生于鼻孔内,鼻窍肿塞,胀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凝结而成。”
鼻疖多因挖鼻、拔鼻毛等损伤肌肤,风热邪毒乘机外袭,内犯于肺脏,内外邪毒壅聚鼻窍,熏蒸肌肤而致[3]。
或因恣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煿之物,以致火毒结聚,循经上犯鼻窍而生[3]。《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
头为诸阳之首,鼻为血脉多聚之处,其脉络内通于脑,若火毒势猛,正气虚衰,或早期失治、误治,或妄行挤压,则会导致邪毒走散,入犯营血,内陷心包而成走黄之证[3]。
根据患者鼻部局限性红肿疼痛,形小根紧,坚硬如钉,顶有黄白色小脓点等特点,可以确诊鼻疖[3]。
鼻疖应注意与鼻疳相鉴别,鼻疳病变范围较广,表现为鼻孔处皮肤潮红,糜烂、流水、结痂等,故较容易鉴别[3]。
鼻疖·邪毒外袭证(nasal furuncle with pattern of external assault by pathogenic toxin)是指邪毒外袭,以外鼻部疼痛,并见局限性红肿隆起如粟粒,或疮顶现黄白色脓点,伴头痛、发热,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鼻疖证候[2]。
4.4.1.1.1 鼻疖·邪毒外袭证的症状鼻疖·邪毒外袭证初起表现为外鼻部局限性焮红,或麻或痒,继则渐次隆起,如粟粒,渐长如椒目,焮热微痛,根脚坚硬,有若钉钉之状[3]。
3~5天后,疮顶现*脓点,顶高根软,多自溃脓出,肿消而愈[3]。
一般全身症状不显,或伴头痛、憎寒、壮热、全身不适、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数[3][2]。
4.4.1.1.2 证候分析火热邪毒,袭滞于鼻,蒸灼肌肤,气血凝滞,聚集不散而成疔疮。故见局部红肿如粟如椒,焮热疼痛[3]。
热毒久聚肌肤被灼腐成脓,《黄帝内经灵枢·痈疽》说:“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脓自溃,肿消而自愈,此乃鼻疔常见之顺证[3]。
热毒壅盛,正邪相搏,故证见憎寒壮热[3]。
由于邪毒上扰,内困清窍而不泄,清阳受阻而不达,故头痛[3]。
4.4.1.1.3 鼻疖·邪毒外袭证的治疗4.4.1.1.3.1 方药治疗
4.4.1.1.3.1.1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3]。
4.4.1.1.3.1.2 方药
可用五味消毒饮[备注]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加减治疗: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青天葵清热解毒,蒲公英、紫地丁苦寒泄热消肿[3]。
若疼痛较甚者,加归尾、赤芍、丹皮以助活血止痛[3]。
若脓成不溃者,加穿山甲、皂角刺,以助消肫溃脓[3]。
若有恶寒、发热,配入连翘、荆芥、防风以疏风解表[3]。
若病情严重,可选用黄连解毒汤[备注]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加桑白皮、生石膏、天花粉[3]。成药可服牛黄解毒丸[3]。
4.4.1.2 鼻疖·火毒内陷证鼻疖·火毒内陷证(nasal furuncle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sinking inward)是指火毒内陷,以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局部红肿灼痛,头痛如劈,伴高热、烦躁、呕恶、神昏谵语、痉厥、口渴、便秘,舌质红绛,苔厚黄燥,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鼻疖证候[2]。
4.4.1.2.1 症状鼻疖·火毒内陷证患者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局部红肿灼痛,头痛如劈,并有高热、烦躁、呕恶、神昏谵语、痉厥、口渴便秘、舌红绛、苔厚黄燥、脉象洪数[3][2]。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疔疮初生时,红软温和,忽然顶陷黑,谓之走癀,此症危矣。”
4.4.1.2.2 证候分析若火毒势猛,正不胜邪,导致邪毒内陷,则证见鼻肿如瓶、目胞合缝[3]。
继而毒入营血,犯及心包,则见神昏谵语、烦躁呕恶[3]。
舌质红绛、苔厚黄燥、脉洪数,为热盛之证[3]。
由于正气虚衰,不能托毒外出,反陷入里,故见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此乃鼻疔逆证[3]。
4.4.1.2.3 方药治疗 4.4.1.2.3.1 治法泄热解毒,清营凉血[3]。
4.4.1.2.3.2 方药可用黄连解毒汤[备注]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加犀角地黄汤[备注]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犀角、生地黄、牡丹皮、芍药治疗[3],以苦寒泄热、凉血解毒,并服六神丸,每次10粒,每天3次[3]。
如病情发展加重,出现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清心开窍,镇痉息风[3]。
若病程日久,气阴耗伤、脉象虚弱者,宜生脉散,以补益气阴[3]。
4.4.2 草药治疗野菊花、羊蹄草、犁头草、凉粉草各30~60 g,水煎服[3]。
翻白草、鬼针草、地丁各30 g,水煎服,以清热解毒,消肿透脓[3]。
4.4.3 外治法1)以内服中药渣再煎,以药液热敷患处[3]。
2)玉露膏[备注]玉露膏(经验方):美蓉叶研成极细末,以凡士林调成20%油膏、金黄膏涂敷患部,或紫金锭[备注]又名玉枢丹,出《片玉心书》、四黄散[备注]四黄散(《证治准绳》):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滑石、五倍子研末。调水涂敷[3]。
3)选用野菊花、芙蓉花叶、苦地胆、鱼腥草等捣烂外敷[3]。
4)脓成顶软者,局部消毒后用尖刀片挑破脓头(以脓出为限),忌将疮顶切开过多,以免导致脓毒走散[3]。
(1)禁忌一切挤压、触碰、挑刺、灸法及早期切开引流,以免诸经火毒相搏,脓毒扩散,入侵营血,内犯心包[3]。
(2)忌食辛辣炙博及腥荤发物,多吃蔬菜,多饮水[3]。
(3)戒除挖鼻及扯鼻毛之坏习惯,根治鼻病,保持鼻前部清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3]。
《赵炳南临床经验榘》;关×,男,34岁。主诉:右俺鼻孔生疮红肿伴有发热八天余。现病史:患者于八天前右侧鼻孔生疮,日渐增大,局部红肿,恶寒发热,恶心,大便秘结,口渴心烦,经服西药后未能控制,局部脓头欲破渍。检查:右翻鼻前庭红肿,中心有一脓头,周围漫肿约2 cm×2 cm大小,体温38.7℃。脉象细散,舌苔薄黄,舌质稍红。诊为鼻前庭疖肿。证属肺热不宣,火毒凝结,(白刃疔)。治以清肺经热,解毒消肿。药用连翘五钱,公英五钱,金银花五钱,野菊花三钱,黄芩三钱,瓜蒌一两,生地五钱,甘草二钱。煎服六剂,疔疮已基本痊愈。用牛黄清心丸,早晚一丸;梅花点舌丹,晚服二粒,以解余毒,十天后复诊,诸病皆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