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观”手法运用,让文章出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0 22: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6 15:28
一个人对世界的接触,是通过自己的眼、耳、口、鼻、手来进行的。也就是说,不论他是孤寂的还是与人交往的,都是通过这几大器官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反映到自己的大脑中,形成自己的意识和思想。
因此,就文学作品而言,着重对于五大感观的刻意描写,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而且,还会使文章摇曳生姿,顾盼出彩。
所谓五感观,分别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运用自己的眼、耳、口、鼻、手,对所观察的对象来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对所观察的对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进行感知,从而对事物的全貌精准把握。于观察生活中,可以避免瞎子摸象的错误,于写文过程中,可以使文章饱满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去见王熙风时,就描写得绘声绘色:
上了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得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
这是写嗅觉的。
对于久居乡下而闻惯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气味的刘姥姥来说,这种香是她闻所未闻的,当然是无法分辨出这种香味。其心内的震憾是巨大的,以致于“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这很符合刘姥姥的特定身份。
满屋中之物都是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晕目眩。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
这是写视觉的。
以刘姥姥的见识,她当然分辨不出这满屋的东西,只是感到耀眼争光,完全看花了眼,故而头晕目眩。从一个贫穷老太的眼中,折射出贾府的豪华奢侈。
如果说,前五回中,通过冷子兴的口中,通过林黛玉的眼中,是对贾府进行鸟瞰式整体扫描的话,那么,刘姥姥的所见,则是从更细微处扫视出贾府仙境般的环境。要知道,刘姥姥所见,均是贾府的日常生活的一景,而这于贾府寻常,于刘姥姥震憾的一景,会在读者心中产生多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心理上同样的共鸣。
而“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 ”,以为她就是风姐儿,后来才知不过是有些体面的丫头。这丫头就如贵妇人一般,可想而知贾府豪华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会如刘姥姥般“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
先前刘姥看的是物,现在看平儿是写人,物与人交相辉映,不得不让刘姥更加头晕目眩,也让读者心内感慨。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啥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得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下 。
这是写听觉的。
自鸣钟在那时,是绝对奢侈物,只有大富大贵之家才拥有,就像我们当年谁家有部巨屏彩色电视机一般。对于贫穷的刘姥姥而言,当然不知“有啥用”,而那“金钟铜磬一般”的声音,唬得她一展眼。一展眼,非常形象写出了农村老太的质朴和内心的疑惑,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与刘姥这个听觉相对应,紧接着由钟声及人进行侧面烘托: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只听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窸窣,渐入东堂,往那边屋内去了。 这种声音有什么作用?烘托王熙风的气派。风姐儿从来就是到哪儿都是众星捧月,吃个饭也是如此,不仅写出了贾府的奢华,而且也将王熙风喜好张扬排场的性格反映出来。
以刘姥姥的三种感观“嗅觉,视觉,听觉”来进行描写,目前还有一个时髦的说法:用内视角去描写和叙述。也就是说,用文中人物的感观进行描写,这样的好处是,代入感特别强烈。你在此时,就有可能不知不觉成了刘姥姥!
当然,并不是在描写时,五种感观都要用上,而是择其最能反映人物当时处境的感观来进行。以本章为例,刘姥姥刚进荣府,还未与其如后来一般打得火热。
因此,只能闻、看和听,绝对不会敢于随便去摸、去尝的,所以,就选择这三种感观进行描写。而对刘姥姥这三种感观的描写,层层递进,相互补充,把一个豪奢的贾府,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