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作恶不断还信仰佛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9 05:5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04:44
(文/王路)
或问:为什么有些人作恶不断还念佛经、拜菩萨,信仰佛教?
答曰:
信一种东西,和用一种东西是两码事。
用一种东西,是看他对你有利没利。有利,就用之,没利,就不用。
而信一种东西,是因为你觉得它对。换言之,它符合你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信它,不在于它本身是不是对,可不可以证明,在于你可以拿来解释你见到的世界,并觉得解释得通。
如果一个人,他怕做了坏事真的会遭报应,去拜菩萨。这不能叫信佛教,这是用佛教。
这就好比生了病,大夫给你开一种药,你不知道它有效无效,反正,吃了再说。
而真正信佛教的,不论是正信,还是邪信(没有邪信这个词,准确讲,叫不正信,或者邪见,但为照顾读者的用户体验,姑且这么说),都根源于他本身是觉得这个东西是有道理的,是能解释他对世界的认知的。
一个人做了坏事可能真心忏悔,因为忏悔本身就是一种*,忏悔能给人带来快感,能让人觉得舒服。无论你信佛教,信别的教,甚至什么教都不信,忏悔本身,是具备这种功用的。
同样,念经、吃斋、拜师、坐禅——这些行为统统具备相应的功用,哪怕这些功用并不是佛教的教义,甚至和教义背道而驰。
但是,当一个人习惯了某种行为方式之后,就会对这种行为方式产生依赖。习惯了某种认知方式,也一样会产生依赖。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依然可以解释太阳东升西落,解释他看到的一切现象。中医认为人身上有奇经八脉,基于此发展出一套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和别的理论体系不相容,但是,在特定的范围内,它是自洽的。
故而,如果一个人真的信佛,和他是作恶还是行善根本没有关系,只是因为,在他日常生活中,理解和运用他所知的那一套“佛教”时,没有矛盾出现。
但,这并不能表明他非常牛*。甚至越牛*的人越容易发现矛盾。而矛盾之所以没有出现,大略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是,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
比方说,念佛号可以往生西方净土。
如果你认为,临终之后才能知道有没有西方净土。所以它无法证实和证伪。矛盾不会出现。
第二种是,你赋予它自己的理解,从而证明其合理。
比方还是,念佛号可以往生西方净土。
如果你认为,当下心安就是西方净土,只要你一心念佛,就能心安。这个可以证明。
——废话,当然可以证明,因为它本身就是原义重复,你念佛时心不安,说明你没有“一心念佛”,你一心念佛,自然就心安。这种同义重复不可能产生矛盾,但你没发现它是同义重复的时候,会益发深信它。
第三种是,它太宽泛太粗略,在这么广的尺度下,矛盾没有办法被察觉。
这种情况是重点,以下详谈。
比方说:诸行无常。
任何事情变化的时候,你都会觉得诸行无常是对的。于是有些人就解释“诸行无常”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相当讨厌这句话,这句话是屁话。它丝毫没有道理而又故作高深——直接说“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不就完了吗?不行,big不够高,要整,就整big高的。
但不管它big多高,这句话没道理。变化是一种特征,不变对它的否定,拿对它的否定来形容它,真是狗屁不通。学佛学学到这个地步真是可以——,可以回家哄老婆孩子了。
但是,我要说的是,许多人正因为智力和魄力俱不足,才不得不辟一条蹊径来敷衍了事,自欺欺人。智力不足,所以不能理解更精深的东西;魄力不足,才不愿意在自己能理解的范围内达到最精深的程度。
这就好比,你凭借一双肉眼看月亮,你看到一个老头在砍树(我小时候和好多小伙伴们这么看过)。肉眼只能达到这个层次,没有办法。但是,你可以凭借天文望远镜啊。
诸行无常,如果仅仅停留在“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这种层次,那佛教还搞毛啊,可以解散了。三藏十二部经可以丢掉擦*了。
如果说,“所有的王朝都有兴起和衰落的时候”,这句话就比“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要有价值一些,因为它更具体了。如果更进一步,说中国每个朝代都有兴起和衰落的时候,并解释出兴起和衰落的原因,这就接近牛*的地步了。
——凡是有价值的东西,一定要足够细,足够具体。
所以,你要把“诸行无常”放大一百万倍,来解释什么叫诸行无常。
首先,诸行是什么东西?如何界定诸行?诸行为什么是无常的?
诸行的行,指的是三世迁流的有为法。无为法是不在诸行之内的。
所以你要知道,并不是一切都是变化的。无为法*就是不变的。(*三个字是我加的,用来加强语气。)不然的话,还求什么涅槃?还怎么出离六道,不住轮回?不可能嘛。
那你就得搞明白什么叫有为法,什么叫无为法。
另外,什么叫三世迁流,你得搞清楚三世的定义:去、来、今。
这一步还不够,为什么要建立去、来、今三世?
到底有没有过去、未来存在?如果过去存在,过去在哪里?如果未来存在,未来又在哪里?
过去和未来都没有办法证明,同样,现在也没有办法证明。
其实,过去、现在、未来,不是证明的,而是定义的。
不仅佛教做这种定义,任何哲学都必须做这种定义。
佛教定义去、来、今,目的是为了说明因果。那么因和果的关系,你又得搞清楚,因和果的中间,又夹了一个缘。因、缘、果,在小乘和大乘里,定义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有不同的定义,这些不同的定义,是针对哪些问题而施设的?
这样一重重探究下去,探究到后来你会发现,我靠,真的是诸行无常哎。
但你真的探究到底了没?没有的。你只是相对“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深入了些而已。
这时候,你就不会再发那种空阔的议论,而会在具体的小事情上,用释尊所证觉的一些道理,来解释你看到的世界。比方说——
比方说,我前边说了两个*,一个我靠。说完之后我很爽,这算不算造口业?如果算,它的果报在哪里?
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分钟。
我认为,是造口业。由业感果,果体现在受上。这个受,是五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中的“受”,受分三种:苦受、乐受、舍受。
我上边说的*,在一期所造之业,是善业,所感之果是善果(不是乐果,乐果是涅槃),所生之受是乐受,因为我当时就觉得很舒服。
但是,这是“一期”。一期,是一次生死。可以指人的一次生死,也可以指事物的一次生死。在下一期,比如有某个读者看见了上文的*,大怒,说你*嘴里不干不净还敢谈佛学?
这就是他所造恶业了,此恶业虽为他造,但我文中的“*”实为助缘(如果要仔细讨论是哪一种缘,也可以接着深入),恶果就是他的嗔怒,由嗔怒,他生起苦受。这就是“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
对于大多数读者,可能对*三个字没有感觉,那就是无记业,无记业是不生苦乐两报的。
我之所以说刚才是造口业,根源于我在写“*”的时候留意到了(这是第一次造业),在刚才又进行分析了(这是第二次造业)。
这种分析,是有助于辨别一些事情的原因和结果的。准确地说,是一些情绪和觉受的原因和结果。在觉受的层面,我们的功力还达不到。我们没有办法去分析是疼还是不疼,疼就是疼,不疼就是不疼,除非把你神经切断。但不排除高僧可以自行把神经切断,这就尼玛厉害了,达到灭除觉受的层次了。这就是断除五取蕴,但实际上他是知道的,明明白白地知道。也就是说,他有本事把知觉和感受分离开,他知道这是疼,但他可以不去感受疼。(至于这是怎么做到的,我也很好奇,得问科学家。)
而对于我们这种非高僧来说,不必去了解那个层次,只需注意到情绪层面的变化,已经很受用了,至少可以让你留意到为何有时候一句话可以让人火冒三丈,有时候一句话会让人怒火平息。这些“一句话”带来的效力,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平白无故一个人会生气,会心情不好,到底是真的平白无故,还是一些你没有察觉到的原因。这里,我要另举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是我的同事。知道公*成绩的那个晚上,他看了不下五遍成绩通知短信。我比他考得高了10分,他过了会儿忍不住,又来看我的手机,我的成绩通知短信被他半小时内拿来翻了三遍。
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很能体现问题。这种行为表现了一个人对一些事情的在意和执着。而这种执着就是烦恼的根源。对一件事情如此,就不可能单单对这件事情如此,会对许多类似的事情也如此。这种事情有一件,不会有什么影响。当这种事情有十件百件的时候,它会很拖累你的生活。——如果你一天要刷女神的朋友圈三次以上的话,就绝不单单只是这一件事情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单单是这一件事情影响你的情绪。你情绪的任何细微变化,莫不是有许多细小到甚至你都不能察觉的事情作为基础的。而必须在你发现这些之后,才有可能去主动引导自己的行为、习惯,乃至情绪。
我觉得佛教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这种探讨,要比简简单单地一句“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要有意思和有用处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04:44
因为佛法有灵,可是在具体运作时,并不按规矩出牌,相反反而反相精控,以鬼神的名义,使之臣服为恩,这样这些人也就会在臣伏之内,知其外壳文字之法不足为凭。(也就是你所说的作恶)比如达摩的不立文字,并无福德之说。本身立义在佛教中皆自相矛盾。并且所有佛灵之所以为 惩于验为信于人者,皆以其有能有力有灵力。而实其灵力并不正常。行为诡秘。多倒行逆施,诡诈阴谋而成立正义,故其人为彼所附能知,所谓因果报应本身并不真实成立,而或为人际情境,挟制,为利所导。而反自行于恶也。不一而论。(还有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彼因循于佛灵诱导,彼之立义法则即是行于邪行巫术以天启,除了表面上的文字正义之外,尚有它法为凭,比如天道---比如巫术,说*法,担业法,如果你不 强 奸别人,那么这个业就你来担,这样这些人为了进行反制,怕佛祸 及身,就有意先发制人,对他人进行阴隐或明损害,屈他意利,而自居义,这样符合佛灵因果法则(因果本身是巫术),避免了所谓的担业,就受不到灵摄下的种种人际祸害或不安。不受精神控制胁制,而由他人被攻击方受之。最后正义与道德之名,与壳式正义皆归福于彼,集之于彼人之身。这样这个人不知是巫法因果之道。就因循了这样的正义建立法则。以为受福有德之资本也,名为天佛之道,不知是佛灵巫之必然(总结,即是在所谓的表壳文字书面道德系统后面,还有一种元逻辑不为外人所知,而为佛灵所掌握之,这个元 道德逻辑,多为独知独见所然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