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会神往——雕塑家孙宏伟(王徵明/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2 10: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05:42
自古洎今,艺术承担了精神归属的责任,当生命体释放原本体魄能量要借助最直观的方式展现时雕塑成为首选,他以三维立体的方式直观的陈述了灵魂永生和精神自由。
孙宏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在社会体系框架下受过严格的形式技巧训练,并从规矩中生发出自由的表现手法,概括为“中和之法”。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庸》之道,“以性情言之则曰中和,以德性言之则曰中庸”,中以为和,和即中,是有法之法下的无法之道,是中国文化精髓之一,也是人类处事的基本方式,孙宏伟将这些运用到作品中可见其有非凡的领悟力。泥巴在他手里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被他拿捏自如,一两个小时就可以造出栩栩如生的肖像,如《自塑像》、《弘一》,甚至一只手几下就可以造出生动有趣的人像,如《脸》,有时为了达到意象效果恣意将泥摔在地上形成自由体再随心塑造。其作品整体洗练概括,恢宏大气,人物动态传神和他迅捷的速度及其随意而为的方式令人瞠目结舌。这些看似随意的作品却是建立在扎实的功力和对人文知识及其精神世界的深邃理解,当然也是他本人性命即中和之道的运用,反射出他本人自由自在的性,积极向上的命。
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的精神归属借助物当数雕塑,在很多陵墓路基两旁安放诸多栩栩如生的生物,如:石人、石马、狮身人面像,也有在一定空间单独安放塑像,如来、观世音……以此来传递精神通往自由王国的途径。宗教注重往生,往生是以前生为基础,前生是以三维立体方式存在的,所以雕塑成为往生的首选,并直观的诠释了人的精神向往。孙宏伟传神的雕塑不正是契合人的向往的吗,只是他的作品是他本人完成,其精神归属也被他提前领悟并用于当下,服务于社会了,其价值更大往生也更美好,如此的作品能不显圣吗,怎不让人心会神往?
王徵明于 2019.12.10
(王徵明,男,副教授,创立水意画,美术评论客观、犀利、睿智受到社会热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