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2 10: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1:23
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和君王死社稷”完全是一种自我陶醉的虚弱吹捧。朱允炆和朱祁镇兵败后也没有光明正大的自杀,而朱元璋定都南京的战略眼光也远远胜于朱棣的燕京。朱棣迁都有着重大的个人*目的,但论军事防务还是南京更为优越。很多人认为清朝的北方很安全,但现实告诉我们清朝在北方所面临的问题比明朝还要严重。除了在北方之外,清朝在西部、南部和海上同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那么,清朝主要的边防问题为什么那么严重呢?这和清朝的对外扩张是分不开的。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清朝扩张战略
无论是清朝当时的士大夫阶层还是当代,很多人认为清朝当时对外扩张是很不理性的,也是在经济上和*上所不划算的。
如果只从经济上考虑,清朝花大价钱将*、新疆、云贵、蒙古、台湾,乃至更远的缅甸部分、高丽部分纳入自己的版图,并对其进行实际控制是很不明智的。
清朝在入关之前是所采用的权力构架是一种现代联盟体一样的结盟军团,上层权力是很分散的。
即便到了百年之后的雍正时期,雍正的政敌八爷党还企图恢复“八王议政”制度,以恢复清朝老传统的方式来架空雍正的皇权。
作为一个地方民族成长起来的帝国,而非单一民族式的王朝,清朝从努尔哈赤时期就积极采用了明朝大臣的建议,走上了一条多民族共存,以攻为守的治国方针。
在康熙年间,面对来自北方强大的军事压力,康熙与沙俄签署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份较为公平,并以契约方式划定边界的《尼布楚条约》。但如果仅仅只靠一纸公文就想约束沙俄的野心,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除了沙俄之外,和努尔哈赤有着同样能力和野心的准格尔部却时刻威胁着清朝北方的边界。
准格尔部于1660年已经成长为了一个足以威胁清朝内地的强大内陆帝国。1697年,康熙御驾亲征准格尔部,康熙的舅父,大将佟国纲杀敌阵亡。
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是我们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
清朝虽然在这次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如果想在那么偏远的地方长期驻军,其经济消耗是清朝当时所承担不起的。
基于这种情况,清朝和明朝的国君一样都采用了战后撤军的无奈*。
而清朝和明朝不同的是,清朝在战胜准格尔部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采用了强制移民*,用内陆人口和文化来稀释和同化哪里的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