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2 12: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1:54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立情形,多种多样,区别之,略有处侨流而立、备职方而立、招诱侨流而立、位置失地官吏而立、出于边防需要或军事形势而立之五种情形。[1]当然,具体到某州某郡或某县的侨置,则往往情形并非单一,如处侨流者,又可收备职方、位置官吏、招诱侨流之效果,而备职方者,也可起到招诱侨流、位置官吏及巩固边防等方面的作用。唯计其初立之意,仍可粗分为上述五类。又大体说来,处侨流而立者,以东晋及刘宋时期为多,且以侨郡、侨县为主;备职方而立者,刘宋泰始以后及齐、梁、陈三代之侨州,即多属此类;至于位置失地官吏及因边防或军事而立者,要以侨州居多。 虽然,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立情形是多种多样的,但共同之处在于,既是侨州郡县,则是相对于原州郡县而言的。原州郡县沦陷后,其地人民迁寓他处,“皆取旧壤之名”,[2](P673)侨置州郡县,是为原州郡县及其领民与侨州郡县及其领民的正常对应关系。考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合乎这一关系者不在少数,如晋永嘉乱后,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淮过江,乃侨立幽、冀、青、并、兖五州并侨郡县;又以弘农人流寓寻阳者侨立弘农郡,以河东人南寓者侨立河东郡并安邑、闻喜等县于上明,以琅琊国人随司马睿渡江者侨立琅琊郡及费县于建康,因新蔡人于黥布旧城侨立新蔡郡,以义阳流人在南郡者立为义阳郡,以入居襄阳之华山蓝田乡族立为华山郡蓝田县,如此等等,即“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3](P1)一类。 另外,侨州-郡的隶属关系,在土断前,基本维持原州-郡隶属关系不变;①[若无侨州,则侨郡一般犹存隶属原州之名,虽这种隶属有时仅是名义上的,并不具备实际的行政意义。详见胡阿祥《论土断》,《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而侨郡所领侨县,也往往为原郡所领之县。然而,这种与原州-郡-县系统保持完全一致的侨州-郡-县系统,其实相对说来并不多见。原州郡县一经侨置,就发生诸多变化。若从侨州郡县与原州郡县互相关系的角度分析之,大略可得如下12种情形。②[班书阁曾撰《东晋侨置州郡释例》(《河北学刊》第4卷第5期,1936年),共列22例,即:因流寓侨置州郡例,侨置非为流寓例,因位置失地官吏而设侨州例,实州侨郡侨州实郡例,省实郡为侨郡例,侨置改为实土例,数侨州置于一郡例,实土恢复侨置尚存例,侨实并存例,侨置中复有侨置例,侨州迁徙无定例,侨置省而复置例,郡没州存侨郡仍置原州例,郡没州存侨郡置于他州例,沦没一郡析置数侨郡例,旧国侨置改郡例,旧县侨置改郡例,侨郡改为侨县例,以侨州领旧有实郡例,侨于旧实州属他侨州例,侨郡不属于原属之侨州而属于其他侨州例,侨置于甲州而隶属于乙州例。按班氏此数例,或有不妥者,或有举证不确乃至错误者。本文因就侨州郡县之设立、侨州郡县与原州郡县、侨州郡县自身、侨州郡县与当地州邵县四个方面,重拟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