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0 10: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4:43
令狐潮率兵在雍丘包围张巡,张巡坚守了四十余天,与朝廷的联系断绝。
令狐潮得知玄宗已逃往蜀中,就又写信招降张巡。张巡有大将六人,官职都是开府、特进,他们劝张巡说,我们兵力弱小,难以抵御叛军,况且皇上的生死不得而知,不如投降。
张巡假装许诺。第二天,在堂上放置皇上的画像,率领将士朝拜,大家都泣不成声。
然后张巡把六位部将带到前面,责备他们不忠不义,并杀了他们。从此军心更加坚定。
城中的箭已经用尽,张巡就命令士卒用稻草扎成一千多草人,给他们穿上黑衣服,夜晚用绳子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军队争相射击,很久以后才知道是草人。这样智取箭数十万支。
后来又用绳子把人放下城头,叛军大笑,还以为是草人,不加防备,于是用五百名敢死之士袭击叛军的大营,令狐潮的军队顿时大乱,烧掉营垒而逃,张巡率兵追击了十多里才返回。令狐潮兵败,又气又恨,就又增兵把雍丘紧紧包围。
张巡让郎将雷万春在城头上与令狐潮对话,叛军乘机用弩机射雷万春,雷万春脸上被射中了六处,仍旧巍然挺立不动。令狐潮怀疑是木头人,就派兵去侦察,得知确实是雷万春,十分惊异,远远地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您的军令是多么森严了,然而这对于天道又能怎样呢?”张巡回答说:“你已丧尽人伦,还有什么资格来谈论天道!”不久张巡又率兵出战,擒获叛将十四人,杀死一百余人。
于是叛军乘夜而逃,收兵入保陈留,不敢再出来交战。不久,叛军步、骑兵七千余人进驻白沙涡,张巡夜间率兵袭击,大败叛军。
张巡回军到桃陵,又与四百余名叛军救兵相遇,全部将其俘虏。张巡把这些叛军分开,将其中的妫州、檀州兵以及胡人全部杀掉,荥阳、陈留的胁从兵则予以遣散,令他们各归其业。
十日之间,民众脱离叛军来归附张巡的达一万余户。
[2]
甲申(初九),高帝开始用把表示凭证的符信剖分成两半,朝廷与功臣各执一半为证的办法来分封各功臣为彻侯。萧何封为侯,所享用的食邑户数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坚硬铠甲手持锐利兵器,多的身经百余战,少的也交锋了几十回合。如今萧何不曾有过汗马功劳,只是操持文墨发发议论,封赏却倒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啊?”高帝说:“你们知道打猎是怎么回事吗?打猎,追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而放开系狗绳指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人。现在你们只不过是能捕捉到奔逃的野兽罢了,功劳就如猎狗一样;至于萧何,却是放开系狗绳指示猎取的目标,功劳和猎人相同啊。”群臣于是都不敢说三道四的了。张良身为谋臣,也没有什么战功,高帝让他自己选择齐地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地相会,这是上天把我授给陛下。此后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好有时能获得成功。我希望封得留地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的封地。”高帝于是便封张良为留侯。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推辞说:“我没有那么多功劳哇。”高帝道:“我采纳您的计谋,克敌制胜,这不是功劳又是什么呀?”陈平说:“如果没有魏无知的举荐,我哪里能够进见啊?”高帝道:“像您这样,可以说是不忘本了!”随即又赏赐了魏无知。
[6]
列侯全都已受封,高帝就命令议定获第一级功的十八个人的位次。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掠地,立功最多,应当排在第一位。”谒者、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群臣们的议论都错了。曹参虽然有野战夺地的功劳,却不过只是战场上一时间的事情罢了。陛下与楚军相持五年,军队丧失,部众逃亡,自己只身轻装逃脱就有好几次。当时萧何经常从关中派遣兵员补充汉军的缺额,这些都不是陛下发命令叫他干的,而关中好几万士兵开赴前线时恰好遇到陛下将少兵尽的危急时刻,这也有过好多次了。再说到军中无现成粮食,萧何从关中水陆运送,军粮供给从不缺乏。陛下尽管多次丢掉崤山以东的地盘,萧何却总能保全关中地区等待陛下随时归来。这些都是万世不朽的功勋啊。如今即便没有成百个曹参这样的人,对汉室又有什么损缺呢;汉室得到他们,未必就能靠着他们得以保全。怎么能将一时的功劳盖过万世的功勋呀!萧何应居第一位,曹参第二。”高帝说:“对啊!”随即便特许萧何可以带剑、穿鞋上殿,朝见皇帝时不必行小步快走表示恭敬的常礼。高帝说:“我听说‘举荐贤能的人要受到上等的封赏’。萧何的功劳虽然卓著,是得到鄂君的申辩才更加明确的。”因此就根据鄂千秋原来所受的封地,加封他为安平侯。这一天,全部封赏萧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得到了食邑。又加封给萧何两千户。
章帝便下诏决定:“江海所以成为百川的首领。企业决策者很有必要研究《资治通鉴》,是由于其地势低下。汉朝略受委屈,君臣的名分已确定。……现命令度辽将军兼中郎将庞奋,用加倍的价格赎买南匈奴所抢夺的俘虏和牲畜,又有什么危害?何况如今汉朝与北匈奴,一如惯例。”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兴亡实践中,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人君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归还给北匈奴。而南匈奴曾杀敌擒虏,应当*行赏,就是精讲《资治通鉴》的!武汉大学近期有一个叫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的高级研修班。如果企业高管没有时间去精读这本书,那么选择报这样的一个班去进修也是明智之选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
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
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1.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其足以定矣;
2. 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3. 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4.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5. 君不闻海大鱼平?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 拓拔宏之伪也,儒者之耻也。夫宏之伪,欺人而自欺久矣。欲迁洛阳,而已伐齐为辞当时
亦不知其伪者特来形言,刁也与争而已。出其府藏金帛衣器以赐群臣,下逮于民,行无故之
赏,以饵民而要誉,得这者固不以为德也,皆欺人而适以自欺也,犹未极形其伪也。
至于天不雨而三日不食,将谁欺,欺天乎?人未有三日而不食,将谁欺,欺天乎?
人未有三日而不食者,况其在携养之子乎?其不食也,孰信之?大官不进,品物不具,
宦官宫妾之侧,孰禁之?果不食与欤哉!而告人曰:“不食数日,犹无所惑。”
将谁欺,欺天乎?
德立而后道随之,道之而后政随之。诚者德之本,欺者诚之反也。汉儒附经典以刻书文章,
皆不诚之政也。而帝之所以帝,王之所以王,在是而已。乃毕行之以欺天下者唯宏尔。后之
论者犹称之,以为斯道之荣,若汉唐之贤主惧无所逮者。不恤一日之劳,不吝金钱之
费,而已位后世所欣慕,则儒者将以其道博宏光而侈门庭?
故曰:“儒者之耻也。”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版《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的描述警示后人。 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书摘1) 峻兵入台城,司徒导谓侍中褚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合,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及光禄大夫陆晔、荀崧、尚书张闿共登御床,拥卫帝。
以刘超为右卫将军,使与钟雅、褚翜侍立左右,太常孔愉朝服守宗庙。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
峻兵既入,叱褚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由是峻兵不敢上殿,突入后宫,宫人及太后左右侍人皆见掠夺。峻兵驱役百官,光禄勋王彬等皆被捶挞,令负提登蒋山。
裸剥士女,皆以坏席苦苫草自鄣,无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号之声,震动内外。 初,姑孰既陷,尚书左丞孔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
及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 时官有布二十万匹,金银五千斤,钱亿万,绢数万匹,他物称是,峻尽费之;太官惟有烧馀米数石以供御膳。
或谓钟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盍早为之计!”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遁逃以求免,何以为臣!” 丁巳,峻称诏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原例。以王导有德望,犹使以本官居己之右。
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峻自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许柳为丹杨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弋阳王羕诣峻,称述峻功,峻复以羕为西阳王、太宰、录尚书事。
峻遣兵攻吴国内史庾冰,冰不能御,弃郡奔会稽,至浙江,峻购之甚急。吴铃下卒引冰入船,以蘧蒢覆之,呤啸鼓枻,溯流而去。
每逢逻所,辄以杖叩船曰:“何处觅庾冰,庚冰正在此。”人以为醉,不疑之,冰仅免。
峻以侍中蔡谟为吴国内史。 温峤闻建康不守,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
庾亮至寻阳,宣太后诏,以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加徐州刺史郗鉴司空。峤曰:“今日当以灭贼为急,未有功而先拜官,将何以示天下!”遂不受。
峤素重亮,亮虽奔败,峤愈推奉之,分兵给亮。 后赵大赦,改元太和。
三月,丙子,庾太后以忧崩。 苏峻南屯于湖。
夏,四月,后赵将石堪攻宛,南阳太守王国降之;遂进攻祖约军于淮上。约将陈光起兵攻约,约左右阎秃,貌类约,光谓为约而擒之。
约逾垣获免,光奔后赵。 壬申,葬明穆皇后于武平陵。
庾亮、温峤将起兵讨苏峻,而道路断绝,不知建康声闻。会南阳范汪至寻阳,言“峻政令不壹,贪暴纵横,灭亡已兆,虽强易弱,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
峤深纳之。亮辟汪参护军事。
亮、峤互相推为盟主,峤从弟充曰:“陶征西位重兵强,宜共推之。”峤乃遣督护王愆期诣荆州,邀陶侃与之同赴国难。
侃犹以不豫顾命为恨,答曰:“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峤屡说,不能回;乃顺侃意,遣使谓之曰:“仁公且守,仆当先下。”
使者去已二日,平南参军荥阳毛宝别使还,闻之,说峤曰:“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之。师克在和,不宜异同。
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为携贰邪!宜急追信改书,言必应俱进;若不及前信,当更遣使。”峤意悟,即追使者,改书;侃果许之,遣督护龚登帅兵诣峤。
峤有众七千,于是列上尚书,陈祖约、苏峻罪状,移告征镇,洒泣登舟。 陶侃复追龚登还。
峤遗侃书曰:“夫军有进而无退,可增而不可减。近已移檄远近,言于盟府,刻后月半大举,诸郡军并在路次,惟须仁公军至,便齐进耳。
仁公今召军还,疑惑远近,成败之由,将在于此。仆才轻任重,实凭仁公笃爱,远禀成规;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如首尾相卫,唇齿相依也。
恐或者不达高旨,将谓仁公缓于讨贼,此声难追。仆与仁公并受方岳之任,安危休戚,理既同之。
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众见救,况社稷之难乎!今日之忧,岂惟仆一州,文武莫不翘企。假令此州不守,约、峻树置官长于此,荆楚西*强胡。
出自【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原文】
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可不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及卒,亮垂泣三日。
【译文】
诸葛亮曾经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径直入内劝他说:“治理国家是有制度的,上司和下级做的工作不能混淆。请您允许我以治家作比喻:现在有一个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鸡所晓,狗咬盗贼,以牛拉车,以马代步;家中事务无一旷废,要求的东西都可得到满足,优闲自得,高枕无忧,只是吃饭饮酒而已。忽然有一天,对所有的事情都要亲自去做,不用奴婢、鸡狗、牛马,结果劳累了自己的身体,陷身琐碎事务之中,弄得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却一事无成。难道他的才能不及奴婢和鸡狗吗?不是,而是因为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所以古人说‘坐着讨论问题,作出决定的人是王公;执行命令,亲身去做事情的人,称作士大夫’。因此,丙吉不过问路上杀人的事情,却担心耕牛因天热而喘;陈平不去了解国家的钱、粮收入,而说‘这些自有具体负责的人知道’,他们都真正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如今您管理全国政务,却亲自校改公文,终日汗流浃背,不是太劳累了吗?”诸葛亮深深表示感谢。杨去世,诸葛亮哭泣了三天。
文言文是外语吗?。
郑文贞公魏征卧病在家,皇上派遣使者慰问,赏赐药品,往来不绝。又派了中郎将李安俨住在魏家,以便随时将病况上报。皇上又和太子一起到他家,指名衡山公主将许配给他的儿子魏叔玉。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征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都去吊唁,赏给羽盖鼓吹,恩准陪葬昭陵。魏征的妻子裴氏说:“魏征一生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仪仗举行葬礼,这不是死者的心愿。”她婉言推托没有接受,而用布蓬车载运棺柩去埋葬。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楼,望着灵车痛哭。皇上亲自撰写了碑文,并亲笔往石碑上写。皇上对魏征思念不止,跟左右大臣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看到国家兴盛衰亡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魏征去世了,我丢掉了一面镜子啦!”
[1]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
[2]赵侵齐,取长城。
[2]赵国入侵齐国,占领长城。
三年(乙卯、前366)
三年(乙卯,公元前366年)
[1]魏、韩会于宅阳。
[1]魏国、韩国在宅阳举行会议。
[2]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2]秦国在洛阳击败魏国和韩*队。
四年(丙辰、前365)B>
四年(丙辰,公元前365年)
[1]魏伐宋。
[1]魏国攻打宋国。
五年(丁巳、前364)
五年(丁巳,公元前364年)
[1]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1]秦献公在石门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斩首六万人。周王特地颁赏他绣有黑、白、青花纹的服饰。
七年(己未、前362)
七年(己未,公元前362年)
[1]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1]魏国在浍地击败韩国和赵*队。
[2]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
[2]秦国、魏国在少梁激战,魏*队大败而逃,公孙痤被俘。
[3]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3]卫国卫声公去世,其子卫速即位为卫成侯。
[4]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4]燕国燕桓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燕文公。
[5]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5]秦国秦献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孝公。孝公已经二十一岁了。这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泗水流域十几个小国林立,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筑有一道长城,从郑县沿着洛水直到上郡;楚国自汉中向南占有巴郡、黔中等地。各国都把秦国当作未开化的夷族,予以鄙视,不准参加中原各诸侯国的会议盟誓。目睹此情,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整顿国家,修明*,让秦国强大起来。
八年(庚申、前361)
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1]孝公下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