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1 09: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05
实验研究发现足底筋膜后部是承受最大张拉应力的部位,其次是足底长韧带。这种高张力刺激机制是诱发足底筋膜炎的力学因素。当足底筋膜承受能力超过了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时,长期反复超负荷将会导致组织退变、纤维化,导致足底筋膜炎的产生。长期的、反复的高张力牵拉容易在足底筋膜的起点处造成微细的组织撕裂。正常情况下,对于微细的组织损伤机体会进行自动修复,但是如果组织的损伤程度大于机体修复能力,或者在原有微细损伤复原前不断有新的微细损伤出现并不断叠加,当这种情况积累到一定程度,组织就会慢慢产生退化,最终导致足底筋膜炎。另外,与足底筋膜相连接的部分为纤维软骨,彼此之间形成类似“骨腱结合部”的结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类区域因为血液供应相对不充分,长期大量重复性的负荷很容易造成组织修复不充分,微损伤长期积累,非常容易引起退行性病变。退行性病变出现后,筋膜和纤维软骨区常处于紧张状态,使得组织内压升高,营养弥散受阻,继发的组织水肿又会进一步加高组织内压,使主要结构的营养进一步不足,造成恶性循环。
足底固有肌
足底固有肌分为四层:第一层,拇展肌、趾短伸肌、小趾展肌;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第三层:拇短屈肌、拇短收肌、小趾短屈肌;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足底固有肌与足底筋膜、足部韧带和肌腱之间广泛连接。所有这些组织形成了动、静力结构的强力复合体。足底筋膜提供趾短屈肌的附着,还作为其他一些肌如拇展肌的筋膜性表明覆盖物;肌腱和神经血管在足底固有肌经过中穿经足底筋膜到达足趾;复杂的垂直隔和外侧连接结构,将足底筋膜与深层结构、皮肤等互相连接在一起。许多人被诊断为足底筋膜炎,但是并没有足跟疼痛的现象。这时候就应该考虑是不是位于足底筋膜深处的肌肉出现了问题,要考虑是不是肌肉张力出现问题而引起了疼痛,而非筋膜本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