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6:49
假山是山石盆景中的主体,也只有完成了假山的制作,才能组合成完整的山石盆景。那么,我们不仿就先来制作假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6:49
什么样的景观形态才可以称为假山?目前有两类不同的观点。一类是将所有人为建造的地景形态,均称为假山,简而言之,即假的山是为假山。(1-1)持这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营造思想最直接的反映,即以人工之力“模山范水”将自然景观“传移摹写”至尺度相对较小的园林之中,因而所有地貌景观的营造努力均属于这个目的,所以完全可以将人工建造之山与假山等同起来。
在假山宽泛的范畴之下,尚有土山,土石山以及全石山之分。这样的观念,是目前国内园林学界的主流。 该观念有两个主要的支撑:其一是假山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台以及稍后出现的以摹仿自然山水为目的的大型土山和在园林之中营建仙山的努力。另一个支撑则是在景观外在表现上,土山与石山均有摹写自然山水的倾向,因而认为这两者之间在景观形态上,并无本质区别。而且由于所谓土戴石山和石戴土山两种混杂的情况,因而在实际研究中,也难以将两者完全区别开来。而将土山也列为假山的一种形态。那么以人工手段建造的所有地形,均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假山的范畴。
这一观点,包容性极强,它涵盖了古典园林之中,几乎所有人工营造地景的情况,但过于宽泛的范畴也明显的给假山研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首先,自假山这一名称产生的唐代至今,<1-2)这一词汇实际指代的就是全以石料堆筑或以石料为主,辅以土方构筑而成的景观构筑物,甚至单块石料的特置也在这一词汇约定俗成的范畴之内。其次,与世界其他园林相比较,地形的营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状况,但以自然形态的石料堆筑而成的景观,仅存在于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地区,因而具有较为特殊的文化意义。如果将所有地形营造均纳入假山范畴,则很难对假山作为一种特定园林文化现象作深入的阐述。更何况,从地形营造角度讲,下凹地型与凸起的地形从营造目的而言并无本质区别,均是为形成特定的景观空间而进行的人工地景构建,但无论如何,下凹地形绝难以与假山的概念联系起来。 不仅如此,石作假山与土作假山在技术传承上也完全不同。
石作假山营造技术多由特定的工匠群体掌握,并在专门的人群之中传承。但土山的建造,则非专门技术,因而各类参与园林建造的群体,均可参与。而正因为如此,石作假山产生了诸多流派和风格,并始终处于园林景观极为重要的位量,但土山大多处于从属和基础的地位。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才有了另一类关于假山概念的定义:即认为,只有以自然石料为主体构建的景观才能称作为假山。(1-3)这一范畴,既包括了园林之中各类完全以自然形态石料堆筑而成的景观,也包括了各类石材特置,自然石驳岸,花池和台阶等以石料自然形态为基础构成的园林景观构筑物。持这一类观点的学者认为,一则现存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的假山大多存在于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之中,而在这些园林遗存之中,假山是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指代范畴。而且为了突出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这样的假山定义无疑比较清晰。同时,不甚宽泛的假山外延让人跟清晰地注意到这一现象。区别于与之类似现象特殊之处,同时也方便人们认识这一现象从而找到深入研究这一现象的手段和途径。基于上述考虑,特别是由于本文以江南私家园林之中的假山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后一定义则更加适合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因而本文采用后一种假山的定义,即假山特指,在园林环境之中,以石材的天然形态为基础采用人工堆叠的方式而构成的景观构筑物。
其概念的指代范畴包括所有以石材为主体形成的各类构筑物,即各类全石和石戴土的假山,假山的构成的花池,云步台阶,水池驳岸,特置景石等。但对于以石组形式点缀于土坡地形之上的情况,则专指石组部分。但在探讨假山起源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向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特点所在。(1-4) 但实际上,以园林构成的几个要素分析,建筑是完全的人工构筑,与自然没有直接关系;植物,本为自然的产物,无论如何组合,其高于自然的说法实际难以成立;唯有假山,因其构筑材料为保留了自然形态的天然石块,但其组合手法则完全由人为操作,而建成的假山是浓缩的自然山川景观意象,经人为抽象和概括构筑而成,所以完全可以说,中国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景观特色其最集中的体现即在于其精妙的叠山理水,而其中假山是最集中的代表。 无论是模拟真山大壑,或是截取真山一角,假山均能以小尺度而创造峰峦叠嶂,洞壑峭拔的山水形象。从假山的构筑章法、形态组合以及所取的景观意象,均可以看到对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提炼和概括。
而“搜尽奇峰打底稿”这句被中国画家奉为规皋的名言,对于假山的营造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园林假山就是通过对真山抽象和概括,才能在很小的场地上营造出咫尺千里、城市山林的园林景观。而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特色,也就在这样的创造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三、假山建造理论是中国古典造园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庭记》是日本古典造园理论的经典之作,其写作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国北宋时期。(1-5)其时距中日文化交流极盛的唐代时间最近,因而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极为主要的参考价值。《作庭记》以“立石”开篇又以“立石禁忌”作为篇尾结语,足见“立石”对日本园林之重要,也可以此推想,早在唐宋时期,园林石景即己成为园中的景观核心。 而到了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盛极一时,假山则更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园冶》是作于明末的中国唯一的专论造园的技术专著,文中也以较大篇幅专论掇山。《园冶》作者计成不仅是名噪一时的掇山造园名手,也是自幼苦读、习画,文采裴然却无意仕途的文人。
计成提出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以真为假,做假成真”等造园思想,不仅仅是他总结前人造园实践得出的经验之谈,更被后人认为是古典造园思想的核心。而计成所论“以真为假,做假成真”即是在专论假山一节中针对假山营造提出的。 实际上,在明清时期,主导私家园林营造的正是这些被称为“山匠”的掇山工匠。他们接受园主的委托并组织其它的工匠(如木匠)共同完成园林的营造工作。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假山匠人,而将各种造园理论付诸实践的也正是这些“山匠”。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精通掇山叠石的操作,也大都粗通画技。而史上的叠山名家,则多自幼习画,因而使得他们对园主有关园林意境的种种设想,心领神会,并从布局,理水,叠山,种植等各方面付诸实践。可以这样说,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论,从很大程度上说,正是这些工匠多年造园经验的总结。同时,这些工匠又在长期的实践中对这些理论不断完善和调整。
当然,作为园主在私家园林的营造活动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而且,园主多为饱学的文人,因而对于造园理论的总结与完善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其理论的立足点则始终离不开匠人的实践。可以这样说,假山营造的理论和技术,是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营造理论和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甚至可能是其核心内容。四、假山建造技术是中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叠山之艺为中国所独有。
纵观世界各地的古代园林遗存,虽也有类似以石造景的情况,但如这种以自然山石掇叠成景的仅见于中国。欧洲的岩石园中,山石多用于地形的营造,其作用与石构的挡土徉基本类似,间或也有仿自然岩石地貌景观的,但其用意仍在营造地貌环境,景观核心为种植的植物,石景仅为景观基底;日本虽为中国近邻,其古典造园之术也传自中国。但其与中国交流频繁的隋唐之际,构石的假山并未产生,因而,传入的造园术中也自然没有假山的构建技术。而且,在随后的发展和演变中,日本园林始终悟守早期的积土为山,置石为峰的传统,仅以石组为景并未发展到掇石为山的阶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6:49
吸水石假山盆景制作方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6:50
假山制作建议去“绿人园林景观网”查看《人造假山施工方案》以及《水泥假山的制作方法》,这些文章当中对假山制作有详细的介绍,希望我说的,对你有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6:51
假山盆景的制作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