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18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12 11:38
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日起,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
不过这只是民间的习俗,属于人们对死者的美好心愿而已,没有科学根据的。
懂视网 时间:2022-11-15 14:19
1、烧七是对祭祀先人的一种纪念活动,有些地方就很有讲究。对于近亲在叩头时要三拜九叩,远亲一般就叩四个,而所谓的人三鬼四就是给活人磕三个响头,给逝者磕四个响头。而对于每个祭祀的七而言,主祭品也是各不相同的,包子、面条、饽饽等各有各的讲究。一七是饺子二七是面条,三七是饽饽四七是荷包蛋,五七饽饽六七的包子,七七虽随意,却也意味着顺意吧!
2、在烧七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农历的初七、十七与二十七这三个七(又称天七),说明死者的罪过较大,需要好好的为他超度,免其在阴间受罪,所以在这天需要按着逝者的年龄,在坟头上插上三角形的白棋,来为逝者赎罪!
3、人死后烧七的意义就是用来祭送死者,这是千百年以来的一种传统。究其原因,有人说来自于佛教中的生缘一说。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有六道轮回,一个人在生与死之间的时间里,在阴间寻找生缘,以七天为一个周期;如果在七天内未能找到,则可以续加七天,直到第七个周期为止,必定在一处找到生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06:20
农村老人去世后要“烧七”,一共有七个七,各个七的讲究,因地方不同,习俗也不同,讲究也不太一样。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
初丧的老人下葬后,民间多以七数为期,逢七必祭,也就是逢七上坟祭扫、烧纸。“七”在民间通常表示阶段性,以七七四十九天为终局。我国民间的这一传统习俗很久以前就有了,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习俗。我国的《北史》、《魏书》、《北齐书》等诸多史料都有记载,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徐复祚的《村老委谈》及朗瑛《七修类稿》等都有详细记叙。可见烧七的习俗从古到今,均为民间重视的一种重要祭扫、烧纸习俗。
这些史料各有各的说法,也就是说,在古代的时候,七七的习俗在民间就呈现了多样性,有招魂说、复七说、祭奠说、扫墓停工说等等。而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古代人认为人死后可以复阳,亲人逢七祭扫(没有发明造纸以前,只祭扫不烧纸)时,是为了祈求死者还阳的意思,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死者还不了阳,活在人世间的亲人也就无可奈何。至此,祈求死者还阳的祭扫行为也就告一段落,不再逢七祭扫了。
我国民间,大体上说是逢七必祭,这是古俗如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地方不同出现了不同的习俗和七七中的禁忌。也就是说,民间并非都是逢七一定要祭扫,也有的地方有不同的讲究。下面就例举一些地方不同的烧七习俗。
河南一带在祭七的时候,有避子嗣的说法。比如说,去世的老人,如果只有一个儿子,那么一七就不能祭扫,如果有两个儿子,二七不能祭扫,以此类推,直到五七为满。
河南、山东、浙江等许多地区有逢“四七”不祭扫的习俗,按民间的说法,主要是忌讳“四”,估计因“四”与“死”为谐音字,民间以为不吉利。
山东、河南一些地方还有“犯七”之说。“犯七”指的是逢七祭扫、烧纸的日子,正好与农历中的初七、十七、二十七这种带七的日子碰到一起,这些日子称为明七。还有农历的十四、二十一、二十八,能被七整除的日子数字,称为暗七。当地民间习俗认为不吉利,叫做“犯七”。因此,逢明七和暗七,都不能上坟祭扫。
民间都很重视五七的祭扫。五七的扫祭时最为讲究的是,儿女必须做水饺祭祀,按死者的年龄一岁包一个水饺,只能多不能少。祭奠完以后,必须在坟前吃完,决不可剩下,尤其不准带回家里。还有很多地方在五七祭扫的时候,亲戚也一起参加,非常隆重。很多地方虽有七七之说,但烧了五七后就算满了,也就是烧七结束。
有些地方烧六七,祭扫的祭品由女儿制作。如果没有女儿,侄女愿意承担也可以,但不是硬性的。民间有俗语:“说一千,道一万,单等女儿摆筵宴”,说的就是六七的祭扫。
河南、江苏一带,在整个七七祭扫期间,忌讳用面条祭祀。民间认为面条像类似绳索,亡灵见后会心里不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06:21
偶然间知道农村有烧七个七和三年的习俗,家里的长辈解释说烧七个七和三年都是代表着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农村的习俗比较多,世代传承,据说这个习俗是从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开始盛行了,历史悠久,不管它的来源是什么,只知道现在的我们很多地区依然还在延续这个传统。
人有三魂七魄,所以有“烧七十七”和“烧三年”的习俗。“七”指的是七天,即一周的时间。一七,又叫烧头七,据说逝者在头七的时候魂魄还没有消散,还能够认清来祭拜、烧纸的人,以后的六个七天都要来祭拜。所以如果亲人不能确保后面的时间每次都能来,最好是头七就不去了。二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因为”二“谐音是儿子,所以在这一天,所有女性后辈不能去。而且二七只有最亲的亲人才能去祭拜。
三七,是除开五七之后最大的一个七,这一天相对比较隆重,除最亲的亲人外,还有亲邻、其他亲戚都可以来参加,在参加完之后,逝者家里应该要宴请所有到来的亲戚朋友。四七,是一个普通的”七天“,自家亲人来即可。五七,是七个七中最隆重的一个,五七祭拜是对死者最高的礼仪,这一天,最好是能到的人全都到,上坟的人需要一个一个轮着磕头,以祭奠逝者。逝者的每个孩子在这天都必须来,还要供上拜祭时所需的猪头、活鸡、活鱼。
六七,谐音是留七,即参加了前面几个七的人,这次就没有必要参加啦。七七,是最后一个七,又叫断七,这一天要将逝者生前的衣物、常用物品全部焚烧,以说明逝者在这个世上的一切全都消失了,逝者安息,活者坚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06:21
农村有人去世烧七个七是寄托对亲人的一种缅怀和思念的方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06:22
说法有很多种,一种是说来自于佛教的生缘说。佛教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果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06:22
这个七是指七天,因为农村有传说人在去世后七天内其魂魄还不会消散,俗称“头七”,在这七天里死者的家属每天都要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