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18
我来回答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4:27
1、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
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
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1935年11月,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由于紧接着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一二九运动以及后来的两广事变,都强烈的反映了中国人民一致抗日对外的决心。
2、时间:1936年12月12日。
3、地点:西安。
4、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5、经过: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6、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主谋是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临潼的*声,拉开了被美国作家*称为“历史的大峡谷上实现了一次大跳跃”、中国近代史上“惊险的好戏”的“西安事变”的帷幕。时任西北“剿总”副司令的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率领东北军、十七路军,用“兵谏”的方式扣留了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西安事变”由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但张、杨二人谁是主导者,这个貌似很清晰的问题,连张学良自己的回答都含糊不清。
1956年12月15日,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回忆“西安事变”时,他回忆说:“西安之变,杨虎城乃受良之牵累,彼不过陪衬而已。”他在1957年写的《坦述西安事变痛苦的教训敬告世人》一文中又说:“我西安‘剿匪’一位主要的伙伴——杨虎城将军……他非常热衷于抗日而不愿‘剿匪’。”
但是,晚年的张学良却改口说:“那‘西安事变’……那可以说他(杨虎城)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责任。”
杨瀚说:“通过事实来讲,杨虎城是主角。这个主意本身是杨虎城提出来的,还有发动过程,都是杨虎城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杨虎城之孙:祖父是“西安事变”的真正主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5:45
1936年12月,*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左)与杨虎城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西安事变指挥部——杨虎城公馆
**在对国际国内的*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作为**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党抗日救国的*。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内战”。
1936年12月13日,《西安文化日报》刊载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25日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内战危险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1937年4月2日,周恩来由西安返回延安,*等到机场迎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是历史的功臣。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解除了杨虎城的兵权,又强迫改编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张学良在*撤退到台湾前被蒋介石胁迫到台湾,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西安事变: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追问那你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的背景、意义
地点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7:20
http://ke.baidu.com/view/10779.htm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9:11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1:19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3:44
背景是蒋介石要求西北军还有东北军联合绞共,但是两位认为应该共同抗日,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事变,促进了抗日事业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6:25
蒋介石打*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9:23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2:38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提议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2:09
背景: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党*红军抵达陕北
1935年秋,中国*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的国民*巨大压力。
*确立抗日统一战线*
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月,*、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1936年2月,*宣布开始东征抗日,由刘志丹率领的红军表面上进军河北、热河对日军作战,实际却向太原推进的过程中和阎锡山的部队发生冲突。刘志丹战死,红军撤退。
两广事变
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或西南事变。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6月2日,致电南京中国**执行委员会,请求准许粤桂部队北上。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飞行员纷纷向南京*投诚,并对两广所谓的“北上抗日”说加以抨击。“南天王”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中正表态归顺。
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当时叛逆性最强、实力最大而位居国内半独立的诸省之首——粤桂湘三省伏首听命),使蒋中正声望提高。叛方空军驾驶员与将领的表现,也足使他相信“人民眼睛是雪亮的”,乱骂他“亲日*”的政敌是不得人心的——显然也使他对“攘外必先安内”的*的正确性,益发坚信不疑。蒋中正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然而也因蒋中正的过分自信,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安,结果西安事变时所有人都被扣留(因为当时论“造反”实力,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简直无法和两广部队相比)。
因此,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因为两广事变的危机安然度过,西安事变在1936年的西安“非爆发不可”。
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
1935年9月20日,蒋中正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精锐部队,装备精良的109师孤军挺进陕北的吴起镇的方向,以往能征善战的师长牛元峰严重低估红军的作战能力,对红军的机动作战的能力估计不足,部队刚走到直罗镇,原以为离*红军还很远,在布置完侦查岗哨以后,就安心睡觉,没想到红军用一夜时间即快速赶到,并在直罗镇罗织了一个包围圈,与22日凌晨拂晓突然发起进攻,毫无防备的东北军立刻被冲散,牛元峰从睡梦中醒来时,看见漫山遍野已全是红军。牛元峰逃跑,但无法逃出红军的包围圈,在绝望的境地,他掏出手*让副将打死自己,牛元峰被副将*毙后,副将亦被红军俘虏。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
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张学良与*的秘密接触
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党的秘密接触。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同机的还有王以哲、刘鼎。1936年9月,中国*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中国工农红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形成了拥护“民族统一战线”的“铁三角”。张学良向红军提供了大量的过冬棉花,药品、新鲜食物等物资,解决了红军过冬的燃眉之急。另外,当时*病重,生命垂危,无药可医,也是张学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张学良不但接受并积极学习*主义思想,还向第三国际提出加入中国*党的申请,但由于张学良的父亲有杀共历史,入党申请被拒绝。
蒋介石撤销张学良职务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给张学良造成良好的政变条件。张学良正犹豫不决之时,蒋介石召见邵力子及十七路军、东北军军师长以上*,造成张、杨的恐慌,杨虎城出于公心,屡次向张学良提意见,遭拒绝。后来又找见邵力子,让他通知大公报社可以发表对张、杨的*,并撤销职务,引起社会各界不满。张杨由此发动西安事变。
事件经过
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令。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南京*于当晚十一点半,召开中常会及**会议联席会议,决议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会议最后决定剿抚并用,一面以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一面以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
十二月十二日晚间,宋美龄在上海初闻西安发生事变之际,就想到澳籍友人端纳是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斯峪的记者,他一生的事业在中国,曾赞助过中国的辛亥*,后来又成为北京北洋*的客卿﹔曾为张作霖父子的谋士,与张学良交往密切,也是蒋中正的好友。 蒋夫人请端纳到寓所,与孔祥熙共商,端纳对于西安一行,认为义不容辞,当晚,即随同宋美龄乘夜车前往南京。
12月13日晨八点,宋美龄致电张学良,告知端纳拟飞西安,端纳亦同时电告张学良。
12月16日,国民*劝诫张学良投降无效后,中国各界函电交驰,要求讨伐,遂由*委员会决议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西安进行压迫。空军随即展开轰炸西安近邻城市,并逐渐转向西安。张学良乃允许拘扣的蒋鼎文先返回洛阳,请*方面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级。
此时,张学良观阅了缴获的蒋中正日记,明白了蒋中正并非不抗日,而是在积聚实力,事实上蒋中正极渴望抗日雪耻,张学良已深感后悔。
12月17日,原执意杀蒋中正的中国*党,得到斯大林指示:坚决要求释放蒋中正。同时苏联消息报、真理报也公开支持蒋中正。经过内部争辩后,*最后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中国*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12月17日,斯大林指示*,考虑到蒋介石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抗日力量的重要领导人,希望放蒋。经过内部争辩后,*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中国*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西安事变后,宋美龄写给蒋介石的信12月22日,随后端纳全力周旋,宋美龄、宋子文等到西安。在飞机上,宋美龄把手*递给端纳,说:“如果叛军对我有任何不礼貌行动,你可用此*立即将我*杀”。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下机后,宋美龄与张学良说:“汉卿,这是我的东西,就不要再检查了把?”张学良马上说:“夫人,岂敢!岂敢!”张、杨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了会谈。后由张学良本人陪同宋美龄和端瑞往见蒋。宋美龄拿着一个梅干菜盒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记载,蒋见到宋后,眼泪直流,说:“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宋美龄劝蒋 西安张学良将军公馆道:“宁抗日,勿死敌手!”(宁可抗日,胜利失败你都是英雄,总比因为拒绝抗日而死在叛军的手里要强)。从此,蒋介石的态度开始转变。
12月24日,蒋中正接受六项协议。即:
改组*与国民*,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⑷,释放一切*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 但是蒋介石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个签字都没有?”张学良回道:“你们*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实力还在,现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为领袖,那么*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现在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张学良的这个提议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最后是在*党人周恩来的劝说下,杨虎城才同意张学良的“不签字放蒋”的提议。
12月25日下午,蒋中正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当日抵洛阳。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
12月26日,蒋中正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
结果以及影响: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西安事变后中国*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 西安事变后,日本军加速了其侵略中国的计划,并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