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3 18: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16:36
周殿元在学术上造诣很深,具有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人正直,医德高尚,卓有成效地解决了消化系疾病防治工作中的大量实际问题。长期担任*及军地领导的保健工作,多次参加了疑难杂症的诊治工作,一次次制定出科学、及时的诊治方案,使许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
1982年3月,他奉命赴京为某领导同志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先后为数十位*及高级首长做结肠镜检查及息肉切除,其精湛的诊疗技术受到首长们的赞誉。1986年原空军某领导同志患全身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脑出血后遗症、肺功不全,住院中突发急性乙状结肠扭转。在外科专家不能开腹手术情况下,他甘冒穿孔的风险,用纤维结肠镜完成了乙状结肠扭转复位,使这位井冈山时代的老将军延长寿命一年余。钱信忠*代谭家述写了一首海岩词:“医德好,好个闯关人,一片丹心红似火,临深履薄送瘟神,正气自脱尘。”赠给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简介三例如下:
1976年某**突然腹痛、血水样便,他坚持先做十二指肠镜,后做结肠镜的检查方案,发现脾曲及乙状结肠两处出血病灶,确诊为国内首例缺血性结肠炎,经过详细的会诊治疗,成功治愈。
1993年某全国政协常委(69岁)曾患胆囊结石、冠心病;突发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伴高烧、腹水,按心脏病治疗率无效。周殿元会诊(他又请普外周正端教授同来)认为胆囊穿孔致胆汁性腹膜炎,在二联律,肺功、肾功减损情况下坚持开腹手术,抢救成功。
2001年某女干部李凡同志,5年来反复便血,输血40 多次,三次住某大学附属医院未能确诊。来院后在结肠镜、血管造影联合检查下诊断为升结肠始段动静脉畸形,外科手术切除后迄今未再出血。
他注重开发利用传统中医药治疗胃肠疾病,主持研制的“三九胃泰”曾为当时国内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药物,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三九集团成功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是获国家教学一等奖的“一体两环办学模式”形成的基础。中西药结合的“生胃宁”,因含呋喃唑酮,成为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良药。当年为配合生胃宁治疗消化性溃疡研制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溃疡静”,现已成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佐药。这些药物为解除广大患者的病痛作出了积极贡献。
周殿元教授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训,坚持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科学研究与临床技能的培养。目前已培养硕士34名,博士36名,博士后1名。同时参与培养国内访问学者5名,人才班学员17名以及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消化病进修生300余名。在他的推荐下,一些研究生毕业后在国内已享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分别成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和内科学会委员、内镜学会常委;中华预防学会广东微生态学会副主委;广东医学会常务理事、消化学会副主委、内镜学会主委等。在他的精心培养和指导下,部分学生已获得了较高的荣誉:中国青年科技奖主委1名、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1名、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名、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名、卫生部吴阶平医学研究奖1名、杨森科学委员会奖1名、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人才1名、南粤优秀研究生7名。先后选派了13人赴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香港进修研究。已有6人成为博士生导师,12人成为硕士生导师。
周殿元自学成材的秘诀是:带着临床(科研)中的问题去学习,坚持走学习-实践-改革-创新之路,不断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之升华到新的见解再来指导实践。
他坚持每周临床查房和病例讨论式的教学查房。教学查房前他先打印出包括:病情概括、病情特点、诊断分析、印象诊断及诊疗处理方案等内容的资料,在各级医生发言后发给大家;最后作总结性发言。
这种临床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能力,深受各级医生的欢迎。由于他注重医德和临床技能的全面培养,在本学科已形成了一定的临床特色,特别是在消化疾病的内镜诊疗、超声引导下的介入诊疗,以及肠道炎症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已达国内一流或领先水平。有几位副教授在广东省内已小有名气;所长张振书被聘为广东省医疗保健专家组成员,现又被聘为*保健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