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的种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2 01:0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9:41
中国于1953年由倪达书在浙江建立了第一个鱼病研究机构──菱湖鱼病工作站。此后全国各地对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等20余种主要鱼病的病原生物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方法,还进行了全国主要河流、湖泊的鱼病病原区系调查和疫苗研制等。
按不同的病原大致可分为传染性鱼病、侵袭性鱼病和非寄生物引起的鱼病3大类。 1.痘疮病
病原 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直径为0.07~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
病症 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
流行情况 此病不常见,只有鲤鱼对这种病较为敏感,流行面不广,危害性不大。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2.鲤水肿病
病原 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病毒初步诊断为鲤春病毒。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病毒是原发性病原,细菌是继发性病原,不利的环境因素是催化剂。
病症
(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2)慢性型: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表皮糜烂,脱鳞,而后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邻近组织发炎,呈现红肿,有时局部竖鳞,鳍充血,有自然痊愈的,也有因此而死亡的。慢性型发病过程长,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死亡之前,常伴有全身水肿,腹腔积水,眼球突出,有的出现竖鳞。
流行情况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在危害2~3龄鲤鱼,在鲤鱼产卵孵化季节,最为流行。病鱼池的鲤鱼因该病死亡率可达45%,最高达85%,成鱼饲养池的鲤鱼,死亡率也可达50%以上。
防治方法
(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2)产卵池要挖除污泥,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
(3)每立方米水体用氯霉素50克,浸洗病鱼24小时。(氯霉素为禁用渔药)
(4)对患病鲤鱼,每尾体重150~400克个体,注射土霉素3毫克。
(5)每千克饵料中加土霉素1.8克做成颗粒饵料,每50千克鱼每天投喂颗粒饵料1.5千克,连喂8天。
(6)用1/20000的高锰酸钾涂擦患处,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细菌感染。
鱼出血病
1.肠炎病
病原 肠炎病又叫烂肠瘟、乌头瘟。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细菌为短杆状,两端圆形,单个或几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有运动能力。
病症
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的粘液。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
流行情况
此病是目前饲养鱼类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在草、青鱼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当年草鱼和一龄的草、青鱼最易得病。死亡率很高,一般可达50%左右。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各地的流行季节和发病程度,随气候的变化和饲养管理水平有所差异。在一年中,此病有两个明显的流行季节,5~6月主要是1~2龄草、青鱼的发病季节,8~9月主要是当年草鱼的发病季节,同时,该病往往与细菌性烂鳃病并发,流行地区十分广泛。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用1克漂白粉全池遍洒。
(2)喂大蒜头:把大蒜头捣烂,制成每0.5千克含大蒜100克的药饵,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3天。
(3)喂磺胺胍:每50千克鱼第1天用药5克,第2~6天用药2.5克,制成药面投喂,每天喂1次,连续喂6天。
(4)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饲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
中药治疗肠炎病
1、中草药: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辣蓼等。每100kg鱼用1kg中草药,加食盐200g,拌料投服,连喂3天有效。
2、穿心莲,每100kg鱼用药2kg,再加食盐200g,拌料投服,连喂3天有效。
3、鱼腥草,每100kg鱼用lkg鱼腥草,煎煮后,取汁拌饵料投服。
[护理与预防] 鱼种应及时放养,密度要合理,严格执行“四消四定”,定期灌注清水,开动增氧机,全池遍洒生石灰,使池水保持弱碱性,溶氧充足。水质清洁,夏天增加水深,使水温变化较小.水温不过高。
四消:鱼池消毒,鱼种消毒,饵料、工具消毒,水体消毒。
四定:投喂饵料做到定质、定量、定位、定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9:41
中国于1953年由倪达书在浙江建立了第一个鱼病研究机构──菱湖鱼病工作站。此后全国各地对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等20余种主要鱼病的病原生物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方法,还进行了全国主要河流、湖泊的鱼病病原区系调查和疫苗研制等。
按不同的病原大致可分为传染性鱼病、侵袭性鱼病和非寄生物引起的鱼病3大类。 1.痘疮病
病原 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直径为0.07~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
病症 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
流行情况 此病不常见,只有鲤鱼对这种病较为敏感,流行面不广,危害性不大。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2.鲤水肿病
病原 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病毒初步诊断为鲤春病毒。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病毒是原发性病原,细菌是继发性病原,不利的环境因素是催化剂。
病症
(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2)慢性型: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表皮糜烂,脱鳞,而后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邻近组织发炎,呈现红肿,有时局部竖鳞,鳍充血,有自然痊愈的,也有因此而死亡的。慢性型发病过程长,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死亡之前,常伴有全身水肿,腹腔积水,眼球突出,有的出现竖鳞。
流行情况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在危害2~3龄鲤鱼,在鲤鱼产卵孵化季节,最为流行。病鱼池的鲤鱼因该病死亡率可达45%,最高达85%,成鱼饲养池的鲤鱼,死亡率也可达50%以上。
防治方法
(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2)产卵池要挖除污泥,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
(3)每立方米水体用氯霉素50克,浸洗病鱼24小时。(氯霉素为禁用渔药)
(4)对患病鲤鱼,每尾体重150~400克个体,注射土霉素3毫克。
(5)每千克饵料中加土霉素1.8克做成颗粒饵料,每50千克鱼每天投喂颗粒饵料1.5千克,连喂8天。
(6)用1/20000的高锰酸钾涂擦患处,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细菌感染。
鱼出血病
1.肠炎病
病原 肠炎病又叫烂肠瘟、乌头瘟。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细菌为短杆状,两端圆形,单个或几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有运动能力。
病症
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的粘液。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
流行情况
此病是目前饲养鱼类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在草、青鱼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当年草鱼和一龄的草、青鱼最易得病。死亡率很高,一般可达50%左右。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各地的流行季节和发病程度,随气候的变化和饲养管理水平有所差异。在一年中,此病有两个明显的流行季节,5~6月主要是1~2龄草、青鱼的发病季节,8~9月主要是当年草鱼的发病季节,同时,该病往往与细菌性烂鳃病并发,流行地区十分广泛。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用1克漂白粉全池遍洒。
(2)喂大蒜头:把大蒜头捣烂,制成每0.5千克含大蒜100克的药饵,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3天。
(3)喂磺胺胍:每50千克鱼第1天用药5克,第2~6天用药2.5克,制成药面投喂,每天喂1次,连续喂6天。
(4)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饲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
中药治疗肠炎病
1、中草药: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辣蓼等。每100kg鱼用1kg中草药,加食盐200g,拌料投服,连喂3天有效。
2、穿心莲,每100kg鱼用药2kg,再加食盐200g,拌料投服,连喂3天有效。
3、鱼腥草,每100kg鱼用lkg鱼腥草,煎煮后,取汁拌饵料投服。
[护理与预防] 鱼种应及时放养,密度要合理,严格执行“四消四定”,定期灌注清水,开动增氧机,全池遍洒生石灰,使池水保持弱碱性,溶氧充足。水质清洁,夏天增加水深,使水温变化较小.水温不过高。
四消:鱼池消毒,鱼种消毒,饵料、工具消毒,水体消毒。
四定:投喂饵料做到定质、定量、定位、定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9:41
引起的鱼病三大类。
1.传染性鱼病由病毒或细菌、真菌等传染性病原引起。广义上还包括寄生的单细胞藻类引起的疾病,这类鱼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鱼病总体损失的60%。病毒性鱼病:往往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对淡水养鱼业影响严重。我国淡水鱼的病毒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青鱼出血病和鲤痘疮病等。细菌性鱼病:由于鱼体皮肤能分泌黏液,鱼体内又有一定的免疫力,细菌通常难以侵入。但当水体中鱼类密度增加、水质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当、鱼体有损伤、鱼类抵抗力降低时,细菌性鱼病也常发生和流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我国淡水鱼的细菌性鱼病主要有黏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和打印病等。真菌性鱼病:由真菌寄生于鱼的皮肤、鳃或卵上引起,我国主要有肤霉病、鳃霉病等。但健康和未受伤的鱼体通常不受感染。寄生藻类引起的鱼病:只有极少数单细胞藻类可成为寄生性的病原,使草鱼、鲢、鳙等致病。
2.侵袭性鱼病由动物性病原引起。按病原通常有下列几类:原生动物病。如小瓜虫、鱼波豆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于体表,能使鱼患病,严重时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单殖吸虫病。单殖吸虫除少数营腔寄生外,绝大部分寄生在鱼类体表和鳃上,如三代虫、指环虫、双身虫等。尤其是在鱼苗、鱼种阶段,常因大量寄生而影响鱼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幼鱼大批死亡。复殖吸虫病。除少数种类的复殖吸虫寄生在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外,绝大多数均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其中,大部分对鱼危害不大。但有些种类如复口吸虫、侧殖吸虫等大量寄生时,可使草鱼、青鱼、鲢、鳙等大量死亡。绦虫病。在我国鱼类中已发现寄生的绦虫种类不多,但在广东和广西,草鱼种往往遭受九江头槽绦虫严重感染,能引起大量死亡,我国各地水库和湖泊鱼类常患舌状绦虫病或双线绦虫病,对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线虫病。寄生于鱼类的线虫种类较多,既有成虫,也有幼虫。幼虫多在鱼体内形成胞囊,要转寄生在食鱼的鸟、兽体中才能发育为成虫。在我国鱼类受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胃瘤线虫等严重感染时,能引起鱼病甚至死亡。棘头虫病。棘头虫是专性的内寄生虫,多数种类的成虫寄生在各种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在我国的鱼类中已发现的棘头虫种类不多,鲤长棘吻虫对鲤、乌苏里似棘吻虫对草鱼鱼种都可导致死亡。蛭病。蛭类俗称蚂蟥。有些发现在鱼体上,吸食寄主的血液或体液。但我国鱼类中蛭类寄生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危害不大。钩介幼虫病。常寄生于鱼苗体表,使其嘴部无法开合、不能摄食而死亡,但对较大的鱼种则危害较小。甲壳动物病。甲壳动物通常寄生在鱼体的鳍条、体表、鼻、口腔和鳃,只有个别种类寄生在鱼体内。对鱼类危害最大的是中华鳋、锚头鳋、鲺和鱼怪。
3.非寄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由物理、化学因素或其他非寄生的有害生物(包括各种天敌)引起的鱼病。物理因素主要是鱼类在养殖、捕捞、运输过程中受到压伤、碰伤、擦伤等,可引致皮肤坏死和继发性鱼病(赤皮病、肤霉病等),最后致死;化学因素指遭污染的水体中,农药、重金属、石油、酚类及其他有毒物质可致鱼畸变或死亡。少数藻类被鱼吞食后不能消化而产生有毒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含有毒素,可引起鱼类中毒死亡。我国常见的有害藻类有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裸甲藻、三毛金藻等。鱼类的敌害主要有青泥苔(丝状绿藻)、水螅、蚌虾(蚌壳虫)、水蜈蚣、水生昆虫、凶猛性鱼类以及虎纹蛙、水蛇、水鸟和吃鱼的水鼠、水獭等。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9:41
引起的鱼病三大类。
1.传染性鱼病由病毒或细菌、真菌等传染性病原引起。广义上还包括寄生的单细胞藻类引起的疾病,这类鱼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鱼病总体损失的60%。病毒性鱼病:往往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对淡水养鱼业影响严重。我国淡水鱼的病毒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青鱼出血病和鲤痘疮病等。细菌性鱼病:由于鱼体皮肤能分泌黏液,鱼体内又有一定的免疫力,细菌通常难以侵入。但当水体中鱼类密度增加、水质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当、鱼体有损伤、鱼类抵抗力降低时,细菌性鱼病也常发生和流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我国淡水鱼的细菌性鱼病主要有黏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和打印病等。真菌性鱼病:由真菌寄生于鱼的皮肤、鳃或卵上引起,我国主要有肤霉病、鳃霉病等。但健康和未受伤的鱼体通常不受感染。寄生藻类引起的鱼病:只有极少数单细胞藻类可成为寄生性的病原,使草鱼、鲢、鳙等致病。
2.侵袭性鱼病由动物性病原引起。按病原通常有下列几类:原生动物病。如小瓜虫、鱼波豆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于体表,能使鱼患病,严重时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单殖吸虫病。单殖吸虫除少数营腔寄生外,绝大部分寄生在鱼类体表和鳃上,如三代虫、指环虫、双身虫等。尤其是在鱼苗、鱼种阶段,常因大量寄生而影响鱼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幼鱼大批死亡。复殖吸虫病。除少数种类的复殖吸虫寄生在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外,绝大多数均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其中,大部分对鱼危害不大。但有些种类如复口吸虫、侧殖吸虫等大量寄生时,可使草鱼、青鱼、鲢、鳙等大量死亡。绦虫病。在我国鱼类中已发现寄生的绦虫种类不多,但在广东和广西,草鱼种往往遭受九江头槽绦虫严重感染,能引起大量死亡,我国各地水库和湖泊鱼类常患舌状绦虫病或双线绦虫病,对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线虫病。寄生于鱼类的线虫种类较多,既有成虫,也有幼虫。幼虫多在鱼体内形成胞囊,要转寄生在食鱼的鸟、兽体中才能发育为成虫。在我国鱼类受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胃瘤线虫等严重感染时,能引起鱼病甚至死亡。棘头虫病。棘头虫是专性的内寄生虫,多数种类的成虫寄生在各种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在我国的鱼类中已发现的棘头虫种类不多,鲤长棘吻虫对鲤、乌苏里似棘吻虫对草鱼鱼种都可导致死亡。蛭病。蛭类俗称蚂蟥。有些发现在鱼体上,吸食寄主的血液或体液。但我国鱼类中蛭类寄生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危害不大。钩介幼虫病。常寄生于鱼苗体表,使其嘴部无法开合、不能摄食而死亡,但对较大的鱼种则危害较小。甲壳动物病。甲壳动物通常寄生在鱼体的鳍条、体表、鼻、口腔和鳃,只有个别种类寄生在鱼体内。对鱼类危害最大的是中华鳋、锚头鳋、鲺和鱼怪。
3.非寄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由物理、化学因素或其他非寄生的有害生物(包括各种天敌)引起的鱼病。物理因素主要是鱼类在养殖、捕捞、运输过程中受到压伤、碰伤、擦伤等,可引致皮肤坏死和继发性鱼病(赤皮病、肤霉病等),最后致死;化学因素指遭污染的水体中,农药、重金属、石油、酚类及其他有毒物质可致鱼畸变或死亡。少数藻类被鱼吞食后不能消化而产生有毒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含有毒素,可引起鱼类中毒死亡。我国常见的有害藻类有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裸甲藻、三毛金藻等。鱼类的敌害主要有青泥苔(丝状绿藻)、水螅、蚌虾(蚌壳虫)、水蜈蚣、水生昆虫、凶猛性鱼类以及虎纹蛙、水蛇、水鸟和吃鱼的水鼠、水獭等。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常见鱼病有哪些?
第一类是生物性鱼病,这类疾病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包括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所导致的疾病,也被称为微生物鱼病。这类疾病通常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防治起来较为困难。第二类是非生物性鱼病,这类疾病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
金鱼一般会生什么病?怎么治疗?
一、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等。 出血病 黏球菌性烂鳃病 肠炎竖鳞病 黄乳泡病 水霉病 打粉病 表皮增生症 二、寄生虫鱼病:寄生性鱼病属传染性鱼病,是由寄生虫或藻类寄生鱼体所致。危害金鱼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几种常见的寄生虫如下: 白点病 寄生虫性烂鳃 鱼虱锚...
鱼病看图防治目录
2. 鱼类原虫病隐鞭虫病、鱼波豆虫病和球虫病等原生动物引发的疾病,需要细致观察鱼体内部寄生虫的迹象;草鱼饼形碘泡虫病等特定种类的寄生虫病也需留意。3. 鱼类蠕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等蠕虫病影响鱼类肠道健康,观察鱼体内部可能存在的寄生虫是关键;侧殖吸虫病和头槽绦虫病则需要特别注意鱼体寄...
鱼病分为哪些类型?
鱼病主要分为两类。(1)生物性鱼病: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为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传染性较高,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为寄生虫鱼病,...
鱼病种类
鱼病种类主要分为传染性、侵袭性和非寄生物引起的三大类。传染性鱼病由病毒、细菌或真菌等病原体引发,如病毒性鱼病如草鱼出血病、青鱼出血病等,占比约60%。细菌性鱼病如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易在水质恶化或鱼体受损时流行,部分可防治。真菌性鱼病如肤霉病,健康鱼体一般不易感染。寄生藻类引起的...
鱼病分为哪些类型?
在我国鱼类受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胃瘤线虫等严重感染时,能引起鱼病甚至死亡。棘头虫病。棘头虫是专性的内寄生虫,多数种类的成虫寄生在各种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在我国的鱼类中已发现的棘头虫种类不多,鲤长棘吻虫对鲤、乌苏里似棘吻虫对草鱼鱼种都可导致死亡。蛭病。蛭类俗称蚂蟥。有些发现在...
夏天鱼病该如何去防治呢,我的鱼老生病~
1、鱼种传染性鱼病:常发生的有肠炎、赤皮、烂鳃、白头白嘴、烂尾病等。治疗措施为:①肠炎、赤皮、烂鳃的治疗同成鱼养殖;②白头白嘴,以水深平均1米计算,用生石灰15公斤全池泼洒;③烂尾病也称尾柄病,以水深平均1米计算,用安特氯海因每瓶4亩全池泼洒。2、寄生性鱼病:寄生性鱼病如中华鳋、...
常见淡水鱼病有哪些,淡水鱼常见疾病的种类
呵呵,很多啊。有厚厚的一本 鱼病学。淡水鱼常见疾病分为真菌病(鳃霉,水霉等),细菌病(肠炎烂鳃赤皮,竖鳞,打印,疥疮等),寄生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斜管虫病,打粉病等),病毒病(痘疮,草鱼出血病,鲤春病毒病等),非生物因素疾病(气泡病,藻类中毒,水质过酸过碱...
观赏鱼病防治
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
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烂鳍症的病征出现较慢时,治疗法是更换部分缸水,清洗过滤器和添加少许食盐入缸内,并停止喂食数天。食盐疗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变水中的渗透压,透过渗透作用的变化来杀死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也可直接使用市售的Sera治细菌治生虫剂、美利坚灭菌灵、女王鲸专治金鱼疾病剂、女王鲸治细菌剂及AZ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