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策论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3 01: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2 04:29
通过产学研结合,以校外实习基地为载体,让高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课本里的“死”的理论“活”用到工作实际中去。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够丢掉“书呆子”的帽子,成为一个在哪里都“吃得开,玩得转”的“香饽饽”。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发展输入对口人才校外实习基地的设立可以拉近高校和企业的距离,高校教师可以到企业挂职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可以将科研项目与企业生产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科研活动为企业开发新产品、设计新工艺,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这些成果产业化,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高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在学生的实习阶段,根据自身需要与校方商定教学内容,为企业“量身定制”所需人才,减少企业的用人风险,减轻招聘和培训员工的负担。而且实习基地的设立,通过吸纳学生实习,使准人才能深入了解企业,这也是一个企业宣传的过程,可以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知名度,扩大行业影响力。
不能形成对合作企业的有效利益驱动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有合作诚意的企业是不容易找到的。毕竟学校和企业运行的动机和目的是不同的,企业追求的是效益与利润,而学校追求的是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因此,很难一拍即合。而且在实习基地的实际建设和运行中,接纳没有任何经验的实习生会增加企业的负担降低企业效益,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企业只能接纳少量实习生,而且出于对生产安全、商业机密等的考虑,大多实习生都会被当成廉价劳动力来使用。由于没有直接现实的利益驱动,企业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不可能主动配合,只靠学校“一头热”根本没法建成规范的实习基地。
校方孤军作战易知难而退由于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企业投入不积极,实习基地的建设重任主要落在校方身上,学校作为事业单位,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得考虑收支平衡。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校方来说,效益是远期的,而投入是近期的,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学校面对重重困难难免会打退堂鼓。顶岗实习机会少,风险难以控制对于学生工作技能培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企业顶岗实习,但实践起来可谓困难重重。对于企业而言,让毫无经验的学生进入生产现场顶岗实习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企业既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还要不影响自身的生产效率,因此不愿意提供较多顶岗实习机会。对于学校而言,到企业顶岗实习,必须考虑学生的食宿、交通和安全的因素,这不同于校内的封闭式管理,在实习过程中很多风险因素是校方无法控制的。
实习内容随机性大,实习任务难以完成尽管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会对学生的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场地、实习用的设备以及实习的预期目标等内容作出事先安排,但由于实习受企业生产状况的影响非常大,常常因企业项目变更等原因而无法按计划进行。即使企业生产按计划进行,学生进入实习基地之后,企业出于生存安全、生产管理等因素的考虑,会将一些原本获准的实习项目简化处理,学生无法实际操作,顶岗实习最后被参观实习和认知实习代替,学生的实习任务难以完成。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需要得到高校和企业双方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
高校教师需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传授有关实习的理论知识,而企业实习导师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对生产流程作出解释。但目前校方和企业都没有符合要求的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一方面,校内的实习指导教师多数缺乏到企业生产锻炼的背景,没有生产经验,不了解生产流程;另一方面,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虽然实际操作能力很强,但是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二者都不能胜任专业实习指导的要求。同时,校内和校外的指导教师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未能就学生的实习计划的执行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达成一致的意见。
实习基地规模难以扩大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为学生解决食宿、交通以及实习设备的配备问题,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企业没有什么即得利益,企业最多也只能利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力资源勉强配合高校进行实习基地的建设,资金的投入负担都落在高校一方身上,而高校的经费来源有限,扣除校园建设开支后,能挤出来的实习经费越来越少,对于规范化大规模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支持*和法律法规,实习基地建设中涉及的资金投入、规章制度的拟定、双方利益的保护以及风险事故的处理等问题都靠高校和企业协商解决,使得实习基地的运行不规范也不稳定。
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