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功用和旨归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3 01:0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1:37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征之”。也就是说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不能当作绝对不变的僵化的内容而一味复古。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等级制度破坏,统治者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礼制非常完善、周密,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75处记载孔子论礼。(根据杨伯峻《论语译注》中所统计)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礼的中心是社会关系,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是从礼这里出发衍生出来的。这就是完整清晰的知道了孔学礼教和现代社会学说联系起来了。孔学的礼不是仅指一般的礼仪,礼仪只是遵循礼(社会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已。礼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礼,所以三代不同礼(夏商周),礼也是与时俱进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1:38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的功用和旨归是什么?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
俗”、“雅”循序,“诗”、“礼”为主,旨归“道”、“德”、“仁...
“俗”与“雅”的顺序是循环的,不分先后的。习诗做礼的主要意图和用处最后终归于道化、德行、仁义、艺技的体现。
谈一谈你对孔子的认识,并说一说他主张的思想是什么?
战国时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荀子说到“礼”的起源说,尽管荀子所说的“礼”(义、法)与孔子所说的“礼”(理),其内容并不完全一样,但他们都把“礼”作为防止就治阶级内部争夺的重要工具,则是完全一致的。 随着汉代封建政权的确立,更需要以“礼”来加强统治,汉初封建政论家贾谊对于礼的功用有很清楚的说...
孔子礼的内容是什么?
孔子所谓的“礼”,不仅仅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生等应该秉承的礼仪,而是君子应该通过“仁”来辨别是非之后,而对一切事物所采用的一种不折不扣、不受外界影响亦不受内心迷惑的一种心智和处理事物的态度。从历史来分析“ 礼”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
孔子:人生敬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之功用之四,就在于节制行为的躁动和妄作。人的行为和举止,可随便乱动、不讲道理,然若不由心之主宰加以节制,则必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是胡作非为。从“非礼勿动”的“制之于外”入手,就会规避行为和动作的随便和无理,而保持中正之德。对于初入人生正理之人而言,就有“顺理则裕,从欲...
孔子思想核心内容是什么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
孔子传说
1、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
简述对孔子礼与仁的认识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
西周的礼乐互补
乐 , 在中国古代是指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乐舞本身就是以情感为中心的艺术,乐舞无论是生成还是表现都是以情感为媒介,以达情为旨归的。所以体现着 和 的一面。礼乐 的关系:礼乐结合,对立统一。由于礼乐各自的功能不同,二者存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周代礼乐意义上的 乐 ,指的...
马一浮的国学论有何良苦用心
这和《庄子•天下篇》所说的:“《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为各自陈述解读的角度不同,义理旨归殊无不合。要之,六艺施教的重心在其价值论理的涵化,亦即因教以明六艺之道。以六艺之道涵化培育受教之人,所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