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使人奋进的古诗词,并且是名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3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4:10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赏析】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我们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4:10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业精于勤,荒于嬉。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志不强者智不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志当存高远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有志者事竟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4:1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4:12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