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2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0:53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局*。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委员,先后任*局*、*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总*等职务,是中国*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1927年中国大*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局改组,他离开*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1932年10月,在上海被**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2:11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局*。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委员,先后任*局*、*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总*等职务,是中国*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1927年中国大*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局改组,他离开*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1932年10月,在上海被**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3:45
陈独秀(1880-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早年留学日本,辛亥*前后回国,在上海编《国民日报》。1915年自日本回国后创办《青年杂志》,2卷起更名为《新青年》。1917年应蔡元培邀请,任北京大学教授,文科学长,《青年杂志》也随他从上海转到了北京。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论》,提出文学*“三大主义”。1917—1920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关于社会主义讨论》等著名文章,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猛烈攻击中国封建文化。1919年五四学生运动爆发后,公开支持这一运动,并因在街头散发传单而被捕。1920年8月,在*国际的协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主义小组--上海*党小组。19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党总*。1922年出版《独秀文存》,1924年出版《陈独秀先生讲演录》,1925年出版《字义类例》。1927年被撤销总*职务。1932年被**逮捕,判刑13年,1937年8月释放。同年出版《抗日战争之意义》、《实庵字说》。1938年出版《实庵自传》。1942年5月27日病逝在四川江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5:37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局*。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委员,先后任*局*、*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总*等职务,是中国*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1927年中国大*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局改组,他离开*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1932年10月,在上海被**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7:45
【陈独秀】 (1879—1942)
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早年参加辛亥*,是文学*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
1915年自日本回国后创办的《青年杂志》(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论》,提出文学*“三大 主义”。
1917—1920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关于社会主义讨论》等著名文章,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19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党总*。
1922年出版《独秀文存》,1924年出版《陈独秀先生讲演录》,1925年出版《字义类例》。
1927年被撤销总*职务。
1932年被**逮捕,叛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释放。同年出版《抗日战争之意义》、《实庵字说》。
1938年出版《实庵自传》。
1942年5月27日病逝。
--------------------------------------------------------------
陈独秀(1879-1942)五四运动总司令
-追念叹息长相随
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昔**“七大”评价,功过分明。“五四运动总司令”、“创造了党”,两语千钧,可为墓铭。
在中国*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曾是毁誉相参的人物。不过他确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被*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在建党之初,他又是国内一代先驱的启蒙者,追溯*的建党不能不提及陈独秀。
生平-陈独秀办《新青年》名扬全国,蔡元培聘他任北大文科学长
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陈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1914年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有人讥讽为自大,其实此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陈独秀一生用过的名字,据查考有38个之多。在报刊上曾用“三爱”、“仲甫”、“只眼”、“实庵”、“致中”等。签发**文件,常用“T·S·Chen”。党内同志谈话常称呼为“老先生”、“老头子”,或在党内文件中干脆简称一个“老”字。
陈独秀少年时便痛恨八股,为敷衍母亲而去应考,却高中第一名秀才。进入20世纪后,陈独秀作为第一代赴日留学生,于1901年自费进入东京专门学校,即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不久又进成城学校,即日本士官学校预备科。
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安徽等地参加反清*运动,并创办民俗报刊,在当地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后办《新青年》杂志名扬全国。蔡元培闻其大名,特聘他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陈独秀上任以后并不开课,而是专心致力于文科改革,国内提倡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士,大多荟萃于北大文科,陈独秀在箭杆胡同9号的寓所成立了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
1919年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大力鼓动,被师生视为领袖,曾一度被捕。出狱后他在思想上转向*主义,前往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党发起组的前身。1921年*召开“一大”时,正是由上海组织发起并通知各地代表到会。尽管陈独秀因受聘广东省教育*(后不到职)没有出席大会,只派包惠僧代表他参加,在缺席情况下被推举为**。“一大”闭幕后,陈独秀遂回上海主持*工作。
陈独秀投身*后,放弃了还算殷实的家产。在北大他月薪300块大洋。专职任党的领导后,就靠组织上每月三四十元的津贴和出版的《独秀文存》的版费维持生活,有时只有一件汗衫,一天喝两顿稀粥。
-陈独秀出狱后曾说想去延安,*也怀念旧谊表示欢迎
作为反对封建传统的先锋者陈独秀,不幸在身上也烙印着旧遗风影响。他在总*任上以家长自居,视其他同志为小辈,遇不同意见动辄拍桌子、砸茶碗。由于长期居于上海书斋而不到斗争第一线,思想也逐渐落伍。1927年在*发动*的“四·一二”*前后,陈独秀面对危机领导无方,党内同志群起反对其右倾错误,他便于7月中旬辞职隐居。
大*失败后,**新的负责人出于对陈独秀的尊重,生活津贴和配给秘书等都保持不变,为他的安全还在上海找了秘密寓所。然而陈独秀却对中国*日益悲观,认为红军和土地*均无前途,于1929年又联合国际上的托洛斯基派,在党内另建取消派组织。面对这种*党的行动,*开除了陈独秀的党籍。实践的检验很快证明,陈独秀的*主张完全错误,他的组织也很快散伙,本人也被*抓捕。
1937年抗战开始,陈独秀出狱后曾说想去延安,*也怀念旧谊表示欢迎。不过党毕竟要讲*原则,**提出了恢复党籍的两项条件,即承认当年*党和组织托派的错误,并拥护党的路线。陈独秀则带着傲气回答:“回党工作,固我所愿;承认错误,则碍难从命。”随后又加上王明、康生等人阻挠,陈独秀最终还是未能回党。此后他蛰居四川,在贫病交迫中钻研文字学,撰述《小学识字教本》,1942年病逝于江津。
背景-尊重历史的人讲起中国*党成立,确不能忘记这位“创造了党”的人
从1921年7月的中国*党“一大”,直至“五大”,陈独秀都是最高领导人,先后有*、委员长、总*的职务之称。过去有的书中说这是由于党尚处于幼年的不成熟选择,此种解释之荒谬可笑,等于说二十年代的中国*精英们都是幼稚到贤愚不辨的人。尽管陈独秀后来有严重错误,当初却是党的第一代同志都敬仰的*宗师,最高领导之职非他莫属。
陈独秀到日本学习,对占统治地位的军国主义极为反感,接受的是西方传来的民主思想。回国后他发动的新文化运动,恰恰是以民主、科学为大旗,向统治了中国千年的*、迷信开战,使一代青年从封建伦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是中国最先进思想的代表,与*建党时的其他领导*都是师生关系。不过由此也滋长了一种负面结果,那就是造成党内家长制,陈独秀以自傲和自我封闭落后于*潮流,最终陷入歧途未能自拔。这当然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个人,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使然。人在社会潮流中,不进则退,党内历史人物的命运也昭示了这一点。
1945年在“七大”预备会上,*客观地评价了陈独秀,称他“做了启蒙工作,创造了党”。1953年*乘军舰沿长江东下经过安庆时,专门向当地负责人询问起陈独秀在故乡的遗属,并指示要给予生活照顾。尊重历史的人讲起中国*党成立,确不能忘记这位“创造了党”的人!
故事-*回忆:《新青年》改变他的人生取向,在北京时受陈独秀影响最大
陈独秀学识渊博,懂日、英、法三种文字,工宋诗,写隶书,旧学有根底,新学造诣尤深。他和胡适等参考日文、英文的标点,为现代汉语确定了一整套标点符号(古汉语不用标点,断句极难)。
陈独秀一生影响最大的活动,是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这本每期编辑费和稿费总共不超过200块大洋的杂志,却喻示着一个崭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在创刊号上,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撰写的《敬告青年》,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大文豪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曾得力于陈独秀和《新青年》,鲁迅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便在此刊上登出。
据*向*回忆,是《新青年》改变了他的人生取向。*还认为,在北京时他受陈独秀的影响最大。
陈独秀以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领袖地位,在当时受到全国进步青年的敬仰。1920年8月,《新青年》从第八卷开始成为*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翌年休刊。
-党的第一代称颂陈独秀长子,陈独秀两子被捕后不屈就义
陈独秀与家乡的发妻高晓岚共育三子,长子延年,次子乔年,三子松年。高晓岚长陈独秀3岁,目不识丁,陈独秀为办学想从家中拿钱,夫人坚决不肯,两人争吵乃至分居。后来,陈独秀爱上了“思想新颖”且有文化的妻妹高君曼。
延年、乔年稍长成,被陈独秀接到上海,却寄宿在《新青年》发行厅的地板上,白天在外做工谋生,面黄肌瘦。既是姨又是后妈的高君曼见此情景常落泪,想让两个孩子在家里食宿。陈独秀却说:“妇人之仁,虽是善意,反生恶果。少年人生,叫他自创前途。”此后延年、乔年都进入震旦大学读书,陈独秀每月只支付每人5元的生活费。兄弟二人在父亲的熏陶与严格管教下,很早便自立,又去法国勤工俭学,与周恩来等一起组织*旅法组织。回国后兄弟二人都成为*委员,陈延年曾任*广东区委*,陈乔年曾任北方区委组织*。在党的会议上父子三人以“同志”相称而不论父子情。
党的第一代普遍称颂陈延年,他工作极刻苦,顾不上成家,一副工人打扮,吃住都能与人力车夫打成一片。在*上他有敏锐的洞察力,认为“老头子”右倾。1927年6月和翌年2月,延年、乔年先后在被捕后不屈就义,为父终生伤感。抗战爆发后,*想拉陈独秀出来任职,得到的回答是:“蒋介石杀了我那么多同志,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与他不共戴天。现在全国抗战,我不反对他就是了!”
参考资料:http://theory.cqnews.net/system/2004/12/27/0004288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