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仲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1 14: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23:46
释义:寒食佳节,去涌金门外的西湖游玩。此时,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游湖大船传来箫管歌吹之音乐,春花外坐落着湖畔山麓的高楼。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游春的人众多,美人也如此之多,香风满湖。湖上的亭阁显现,热闹非凡。
仲殊,北宋时期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僧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
资料显示,他年轻时游荡不羁,引起了妻子的不满,几乎被妻子毒死,故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至于为何自缢而死,并未查到确切的资料。有人说,是因为苦闷;有人说,是因为潦倒。
仲殊有一位很有名的好朋友,就是我们都熟悉的苏轼。
据说,苏轼是在赴杭州途经苏州时,在姑苏台柱上看到“倒书”的一首绝句:“ 天长地久大悠悠,尔既无心我亦休。浪迹姑苏人不管,春风吹笛酒家楼。 ”为之倾倒,觉得飘飘然有浮游天地、超脱纵横之气,以为是神仙所作。后来知道是仲殊所写,遂与他结为莫逆之交。下一年,仲殊来到杭州,苏轼经常和他交游。
仲殊还有一首比较有名的词——
北宋写《南柯子》的人不多,仲殊这首词是其中的上乘之作。词的上片写自己在重重青山中独行时的凄凉之景。词的下片写清晨之景。与上片中的凄景相比,下片词人的心境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许是朝霞给了他希望和前行的力量,所以他开始在自然景物中找安慰。
最后的落笔耐人寻味,原来这是一场故地重游,只是眼前早已是物是人非,当年那个买酒的倜傥少年如今已成一位落魄的行脚僧,不但身无长物,而且也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这首词中体现的也是一股洒脱和率直。
仲殊本身的性格坦荡,不拘礼法,真率洒脱,苏轼称他“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苏轼甚是趣味相投。苏轼更佩服他的才思敏捷,称赞他:“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
自行了断,是自古诸多文人的做派。这让我又想起了林徽因,在她居住李庄期间,当时只有12岁的儿子梁从诫曾经问母亲林徽因:“如果日本人真的打进了四川,我们怎么办?”林徽因平静的回答道:“中国的念书人总还是有一条后路的,我们家的门口不久是扬子江么?”林徽因一直准备着在最后关头跳江殉国。
想必仲殊也是厌倦了当时的处境,用自缢来体现气节。所有过往,都成了一场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