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8 21:0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16:02
唐代着名诗人刘方平曾作诗《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梨做为当代水果市场上更为常见的水果之一,可以这么说全身都是宝啊。那样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梨在古代的历史多么久远,竟能获得“百果之宗”的美称?
《诗经》有星:“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这儿的“甘棠”是指山间梨,又被称为棠梨,其味甜酸,且核大肉少,吃着有一种沙沙作响的感觉了,并不好吃。但古代人或是创造发明出多种多样新奇的食用方法,例如梨膏,据说是唐代着名谏臣魏徵发明,以其妈妈患上很严重的咳嗽病,因此他就把治疗咳嗽的药草研粉,随后与梨、老冰糖共煮成膏,来养妈妈吃。
除此之外,依据汉朝历史学家班固则在著作《汉书》中的记载得知,“淮南荥南河济中间千树梨,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意思就是说哪家有一千棵梨树,那么这户人家的年薪等同于千户侯这一官爵的月俸。可以见那时候梨树的种植经营规模已经非常巨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澈还曾经写出“相遇语笑夜彷徨,烹制梨栗羞肴蔬。”由此可见鲜美多汁、口味清甜的梨在那个年代是多么的受大家喜爱。并且有关梨还有一个尤其感人的历史故事,依据《元史》记述,宋元更替之时,有一位学者在气温十分炎热的情况下以事出门,在路上走着的百姓都纷纷摘路边的梨解渴,但唯独可是他并没有,百姓问他为什么不摘梨解渴?他说道并不是自己家的梨,我是不会摘的。百姓一听,内心只觉得这个人很愚昧无知,笑着说世间都这么艰难了,谁还管这颗梨树的主人到底是谁。虽然这般,这名学者或是遵循着初心说:“梨虽无门,但我的心有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16:02
梨早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广为流传,古人研究出来了很多的制作之法,和不同的吃饭,所以梨被誉为百果之宗。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16:02
它的培育历史悠久,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能够补充人体需要的热量和脂肪,吃完之后对身体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