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怨托离骚,声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指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7 04:5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4 16:37
是指屈原,屈原的故乡,湖北秭归,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后投湖南泊罗江而死,故说,余风波及汉湘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理想。所以说孤忠报楚国。
声而独开诗赋立
屈原是一位楚国的大夫,他博闻强记,擅长外交,品格高尚,但受到佞臣的诬陷,被楚怀王放逐。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忧国忧民的屈原写下了大量诗篇,抒发忧愤深沉的情感,成为千古传诵的杰作。相传他最后得知都城失陷的消息,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离*》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抒情长诗,也是最厂的抒情长诗,共370余句,2400多字。前半部分是诗人的人生感慨,后半部分以神话的方式描述了神游天上等一系列幻境。全诗贯穿了以理想对抗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将神话、想象、历史和自然糅合在一起,以香草、美人等一个接一个的比兴寄托诗人的感情,想象丰富奇特,场面扑朔迷离,构成了一幅奇伟绚丽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瑰丽的文采光耀千古,所以后人又将楚辞称为“*”。如果说《诗经》开启了现实主义的风气,以稳健的脚步步入中国文学的辽阔原野,那么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和个性化的写作方法,以空灵的身影飘忽于中国文学的崇山峻岭之间。 所以说“哀怨托离*,声而独开诗赋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4 16:38
是指屈原,屈原的故乡,湖北秭归,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后投湖南泊罗江而死,故说,余风波及汉湘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理想。所以说孤忠报楚国。
声而独开诗赋立
屈原是一位楚国的大夫,他博闻强记,擅长外交,品格高尚,但受到佞臣的诬陷,被楚怀王放逐。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忧国忧民的屈原写下了大量诗篇,抒发忧愤深沉的情感,成为千古传诵的杰作。相传他最后得知都城失陷的消息,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离*》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抒情长诗,也是最厂的抒情长诗,共370余句,2400多字。前半部分是诗人的人生感慨,后半部分以神话的方式描述了神游天上等一系列幻境。全诗贯穿了以理想对抗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将神话、想象、历史和自然糅合在一起,以香草、美人等一个接一个的比兴寄托诗人的感情,想象丰富奇特,场面扑朔迷离,构成了一幅奇伟绚丽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瑰丽的文采光耀千古,所以后人又将楚辞称为“*”。如果说《诗经》开启了现实主义的风气,以稳健的脚步步入中国文学的辽阔原野,那么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和个性化的写作方法,以空灵的身影飘忽于中国文学的崇山峻岭之间。 所以说“哀怨托离*,声而独开诗赋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4 16:38
就是屈原
《离*》是屈原的代表作
而屈原由于历史生活背景影响
所作大多哀怨愤世悔责之作
而柏拉图也说过
诗人就是被放逐的。。
言外之意
就是恶劣的环境下
愁苦的心境中
才能产生真正的诗歌
后一句也是这点的印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4 16:39
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