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7 05: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5:48
明公恕斋曾经做献县的县令,是个好官。任官太平府时,有疑难案件,换上(平民)衣服亲自察问寻访。偶然休憩于在小庵中,一个老僧八十多岁了,见到明公就合掌肃立,叫他的徒弟准备茶,徒弟遥相回应说:“太守要来了,可以引领客人暂且坐在别室。”老僧回答说:“太守已经来,可以赶快来献茶了。”明公很吃惊,说:“你怎么知道我呢?”老僧说:“您是一郡之主啊,一举一动全国人都知道,不仅仅只有我知道。”明公又问你怎么认识我,老僧说:“太守不能认识一郡的人,一郡的人,谁能不认识太守?”明公问知道我什么事出来吗,老僧说:“某案的事情,两方面都派遣他们的党羽,分布在路上很长时间了。他们都假装不认识您罢了”。明公怅然若失,接着问你为什么独独不假装不认识呢,老僧伏地膜拜说:“死罪死罪啊,我就想要得到您的这一问。您治理郡县不逊于龚遂、黄霸,然而稍微让众人不满的,就是好寻访。”这种情况下,不仅有势力的奸狡恶人,能够预先准备好迷惑之计;即便是乡里平民,谁没有亲信朋党,谁没有恩恩怨怨呢?寻访到甲的朋党的话,就是甲有理而乙理亏,寻访到乙的朋党就是甲理亏而乙有理,寻访那些和他有仇的人,一定会说仇人理亏。寻访到有恩的人,一定会说恩人有理。至于妇人小孩,所闻所见不真实,年老有病的老翁老妇,语言糊涂,又怎么可以作为判决的证据呢?您亲自寻访尚且如此,再让别人刺探消息,哪里会有幸运(的得到*的机会)呢?再说寻访为害,不仅仅听取诉讼会有,平民的利敝,寻访也会为害,而寻访河渠堤堰更会这样。平民各自偏爱自身自家,水有利的话就阻止来使自家田地肥沃,水有害的就把邻人作为沟壑,这是他们的美好打算。哪里会考察地形大局,制定永安水患的计策。老僧我是方外之人,本来不应该过问世间之事,更何况是官家事务呢?但佛法慈悲,舍弃自身普渡众生,如果对事物有利,本来就应该冒死直言。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明公沉思他的话,最终不再寻访回去了。第二天派差役送来钱米,差役回报明公说:“您回去之后,老僧对他的徒弟说:‘我的心事已经了了。’最终淡然而逝。”这事杨丈汶川曾经说过。姚安公说:“一切案情虚心研究,实情真伪才能明确,信人信己都是错的。信人的弊处,老僧说过了,信己的弊处,也是说不尽的。”哪里能够再得一位老僧,也来为我讲讲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