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7 06: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9:06
《过零丁洋》《别云间》《南安军》三首古诗相同点
这三首诗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过零丁洋》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别云间》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南安军》写诗人坚信山河定有重光之日,并表示自己决心饿死殉国。
不同之处在于,《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过零丁洋》、《别云间》、《南安军》三首古诗的不同点:
《过零丁洋》:追忆抗元艰辛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首古诗的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押解他的船只经过零丁洋时,作者写下了这首诗。诗文如下: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南安军》写作背景:祥兴二年(1279),南宋最后一个据点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夏完淳(1631-1647),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抗清英雄。天资聪颖,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14 岁随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英雄就义,年仅 17岁。文集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诗文如下: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不归一作: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别云间》写作背景: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允彝殉国后,他又与陈子龙等在太湖起义,顺治四年(1647)七月被捕,送南京。他在狱中作诗言志,谈笑自若,痛骂大汉奸洪承畴。同年九月就义,年仅十七岁。《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诗文如下: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三首诗的不同情感体现
《过零丁洋》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夏完淳的作品,该诗是诗人在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时,写就的一首绝命诗,诗人最终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南安军》是南宋诗人文信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即从梅花起笔,抒写这次行程的悲苦心情,但诗人坚信山河定有重光之日,并表示自己决心饿死殉国。这首诗逐层递进,而又抑扬顿挫,声情激荡,质朴而深厚,直*杜甫五律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