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5 10: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1 21:45
晋祠的主体结构主要由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和圣母殿组成。
水镜台是明清时搭建的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12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
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60厘米高的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
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东面上部为重檐歇山顶,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西面上部是单檐卷棚顶,下面是宽敞的高台。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
后半部分单檐卷棚顶楼台式是演剧的前台,面对圣母殿。四周为廊,门左右各一圆窗。据说台下埋着许多大水缸,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4个“大音箱”。因为有了这大瓮音箱,不论站在庙里何处,都能听到台上的声音。
水镜台上部悬着一块匾额,上书“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清代补建的卷棚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献殿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中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
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氛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
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34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
桥面作十字形,东西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前后与献殿和圣母殿相接,南北桥面长19.5米,宽3.8米,左右下斜连到沼岸。
由于桥面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翼,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一只欲展翅飞舞的大鸟,故称飞梁。飞梁北魏时已存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即有“枕山际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的记载。
晋祠水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