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5 09: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8:22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1.学奕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是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这则故事说明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专心致志和思想老开小差,学习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一直认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前一个人在一起学习,学习的效果却不如前面的人好。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2.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注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
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
(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话孔子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一、《学奕》 1、译文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2、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二、《两小儿辨日》 1、译文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2、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扩展资料: 一、《两小儿辨日》赏析 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
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二、《学奕》启示 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活动、*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46438 全书分为《梁之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
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两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这句话为下 *** 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
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小儿辨日。
学奕原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孟子说:“王不明智,不值得奇怪。即使天下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
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帮助他(大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譬如下围棋,只是小技术; 但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是不会成功的。弈秋是全国的围棋高手。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的学习效率不如前一个人。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2启示 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不在焉的道理。
3字词注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做…的人。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之为:语气助词,无意义。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大雁)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代词,代“鸿鹄”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弗:不如。两小儿辩日 作品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插画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cang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从“孔子不能决也”中可以看出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东:向东。作品注释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辩:争。
其:代词,两小儿。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始:刚刚,才。
去:离开;距离。日中:正午。
初:刚刚。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则:就。
盘盂:盛放物体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阴凉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
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决:决断,判定,判断。
孰:谁。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知:zhì,通假字。
“知”通 “智”,智慧。笑:嘲笑,讥讽。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阴凉的意思。
此:这 为:是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作品译文 孔子向东*,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东西小而近的东西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阴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东西热而远的东西凉吗?” 孔子不能判定。
两个小孩笑着说。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像盛食物的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太阳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 ”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就是太阳近的时候热,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定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辩斗:辩论,争论。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日中:正午。
及:到。 则:就。
为:是。 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决:决断,判定。
孰:谁。 汝:你。
译文 孔子坐车去诸侯国游学,经过一个村口时,看到两个放牛娃正在为什么事情争得面红耳赤。孔子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男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男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看起来像圆车篷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盂一样大,这不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 另一个小男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皱着眉头,想了老半天,无法判断。
两个小男孩都乐了,说:“大家都说你是无所不知的大学问家,却连我们小孩子的问题也答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离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一种观点是: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
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 另一种观点是:太阳高度不同,大气折射率不同,早上太阳高度角低,折射率大,所以太阳看起来大。
还有一种观点是: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
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
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还有,中午较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较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
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
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解释字词: 奕:下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悔: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用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于:句末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感想: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三心二意——失败 相关: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是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这则故事说明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专心致志和思想老开小差,学习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补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
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
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