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6 03: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11:46
◎ 出 chū 〈动〉 (1) (象形。
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grow up] 出,进也。
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
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
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go out]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
——《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appear;show] 出自东方。
——《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proce]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exceed;go beyond;surpass]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bring out;take out]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issue]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publish;put up]。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bee an official]。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escape]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
——《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marry]。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give vent to;diffuse]。
如: 出火(发泄 *** );出宝(*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bear]。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 (22) 驱逐 [drive out]。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divorce]。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clear away]。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throw away;abandon]。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separate oneself from;release]。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sell]。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
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set out;turn out]。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
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kill]。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absolve *** .from guilt or blame]。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pass]。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happen]。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原发布者:杭滨
什么是文言文?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5)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马民书 述论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
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行,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述论〕
忠孝仁义,盖源于人的至诚和其志的道德规范。然而,许多人却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也不
是所有的人都能至诚地遵循这一道德规范。这就需要我们明示和认识忠孝仁义的本质特性,
明辨“愚”和“假”,识破奸恶人。
“忠”字的下面是“心”,“孝”字的结构是“子”承“老”下。可见,忠孝本身就是一
种至诚至善、无怨无悔的感情。“情至深处无怨尤”,无论是精忠报国之情,还是孝敬父母
之情,乃至师生友人之情,都应该是无私无假、至诚无悔的。
“情谊”无价。只要是“情”,情的感染,情的引发,情的驱使,都应是由衷而发,不可
玷污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朝·龚自珍《己亥杂诗》)任何事物,
只要寄托和融于人的感情,便会使之无心而诚,无怀而情。正因如此,忠孝作为一种淳朴浑
厚而无条件可支的感情,才被那些过分伶俐聪明的人视为“愚忠”、“愚孝”,也才使那些
聪明至极的人所不能做得到。
因为,“伶俐人”于心计为上,感情像是他们手中任意揉作的面团,并把一已私利浸透于
感情之中,使感情发霉变味。因此,在他们看来,世间本来无忠孝,有之则愚,行之则假。
这类人是不忠不孝的不肖子孙,也是终不能得到后代子孙忠孝的孤家寡人。
“仁”字是人的“忠贞不二”,“义”是“我”的高点超越。可见,“仁义”是人真诚无
私的高尚情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假仁”、“假义”的人。他们面目和善,内心
歹毒;所言至诚,所行狡诈。他们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他们假“仁义”之美名,
是为了骗取他人的信任和尊敬,更利于行阴险狡诈之实。
正如“愈是珍品,屡有盗者”一样,正说明“仁义”之崇高,“仁义”之可贵。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一切仁人志士的英雄壮举。孟子说: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孟子·告子上》)
可见,仁义比生命更宝贵。《淮南子·缪称训》中言:
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这就进一步说明,仁义是治国立身之本。国家兴盛了,
可据仁义而立身;国家危亡了,则可据仁义而治国。
当今,人们呼唤真诚、正义、文明,期待着繁荣昌盛,政通人和。其中包含着对假仁假义
【原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人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不久又读《庄子》,叹道:“我当初有一些自己的见地,但总说不出来,今日读到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嘉佑二年,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当时社会上崇尚诡谲不合正道的文风,主考官欧阳修希望能(通过主持考试选人的方式来)挽救这种弊病,看见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非常惊喜,乃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而以“《春秋》对义”一文(这篇反而是曾巩的文章)为第一.后参加殿试,中乙科.后苏轼通过写信的方式见到了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思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