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20
(邓锡青、巫金华、沙文兰)
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别名牡桂、简桂、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湖南,江西亦有栽培。以树皮、树枝、花蕾、果供药用。肉桂含挥发油(桂皮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乙酸苯丙酯、反式桂皮酸、胆碱、原儿茶酸,此外尚含丁香酸、葡萄糖、粘液、鞣质等。药理作用,桂皮醛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附子、肉桂复方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大鼠有降压作用,桂皮油有强大杀菌作用,外敷可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内服作健胃、驱风剂,也有明显的杀真菌作用。味辛甘,性热。有散寒止痛、化瘀活血、健胃、补元气、强壮等功能。治胃腹冷痛、虚寒泄泻、肾阳不足、肺寒喘咳、寒痹腰痛等症。尤以韧皮部已形成油层的桂皮品质更优,如果贮藏时间愈久,味道愈醇,既香且甜,药力更显著,视为补药中之珍品。常与人参、鹿茸并称,谓之“参、茸、燕、桂”,对年老虚弱者有特效。
一、形态特征
树高10—15m,主于较通直,树干及老枝树皮深灰褐色,幼枝略呈四棱形,被褐色茸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叶片长圆形至披针形,长8—16cm,宽4—5cm,先端渐尖,基部钝,全缘,表面光亮绿色,背面灰绿色,被疏生细柔毛,离基三出脉,主脉及侧脉显著;叶柄粗壮,长约1.2—1.5cm。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8—16cm,花小,黄绿色,花梗长2—8cm;花被管长约2mm,6裂,裂片与花被营约等长;发育雄蕊9,3轮,与花冠等长,第3轮花丝有2腺体,花药外向;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1室。核果紫黑色,椭圆形,长约1cm,直径约9mm,内藏种子一枚,果下有宿存花被,边缘有锯齿而呈浅杯状;种子长卵形,紫色(图19—2)。
图19—2 肉桂形态图
1.果枝 2.树皮 3.花纵剖面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幼龄实生苗,树的高度生长较慢,到2—3年后,生长逐渐加快。接近成年阶段,伴随新枝萌发,树的高度生长相对减慢,但对树径的增粗影响不大,树皮的增厚是随树龄的增长而加厚。树龄达到10—11年生的实生树开始开花,每年开花结实一次,如营养不足,会出现大小年,一般树龄100—120年植株开始衰退,萌蘖植株初期生长迅速,到70—80年开始衰退。因此,利用此特性,在开花结实前进行采伐,实行矮林作业,能维持萌蘖更新多次,环境条件好的,可更新十多次,树龄可延续100年以上。
(二)柚梢
幼龄肉桂每年可抽梢4次,4月上旬至5月上旬抽春梢,5月下旬至6月下旬抽夏梢,7月下旬至8月下旬抽秋梢,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抽冬梢,一般春梢的生长量较大,可达20—50cm。而10年以上的成年树,因开花结实而消耗一定的养分,所以每年只能抽梢2次,4—5月抽春梢,9—10月抽冬梢。
(三)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肉桂分布在北纬18°—22°的南*带地区,性喜温暖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9.0—22.5℃,1月平均温度7—16℃,绝对最低温度-4.9℃,最适温度为26—30℃,在广西、广东地区日平均温度达到20℃以上时,才开始萌芽生长,而10月下旬日平均温度低于20℃以下时,即停止生长。如遇5天以上的霜冻,小树整株冻死,大树则树皮冻裂,枝叶凋萎。
2.水分
肉桂喜湿润,不耐干旱,在年降雨量1200—2000mm地区,4—8月雨量较多,空气湿度较大,一般相对湿度大于80%,生长旺盛,但耐洪力较差,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易患根腐病,不宜种植肉桂。过于干燥的山脊,水分不足,肉桂生长也不良,而以山中部对生长较为适合。
3.光照
肉桂是一种耐阴树种,但其对光的需要量,随树龄的增长而改变,幼树耐阴,适当的荫蔽对提高成苗率效果显著。在60—70%荫蔽度下,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和防止旱害。成林后则需要较充足的阳光。
4.土壤
肉桂适生于花岗石、砾岩、沙岩风化的酸性红壤、红褐壤和山地黄红壤,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磷、钾含量多,pH4.5—5.5的土壤上生长良好,形成油分较早,而且油分含量较高,品质较优。如土层瘠薄,则生长不良,萌芽能力迅速降低,枯枝现象严重,寿命缩短,仅能更新2—3代。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
1.白芽肉桂(又名黑油桂)
春初萌发出来的新芽和嫩叶,均呈淡绿色,叶柄水平伸展,叶片小,下垂,老叶主脉两边的叶面向上翘起,成鸡胸状。花序总柄较短,结实较多。韧皮部易于形成油层,树皮采剥晒干后,油层呈黑色,与非油层界线明显。这个品种的桂皮品质较优,在生态方面,除幼苗期外,需要更充足的阳光,而且较耐旱。
2.红芽肉桂(又名黄油桂)
新芽与嫩叶呈红色,叶片较大,叶柄向上弯翘。花序总柄较长,小花较疏,结实较小,果实亦较小。韧皮部油层呈*,桂皮和桂油的品质较次,而生长较快,但抗旱力较差。
3.清化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var.macrophyllum Chuv)
原产越南,是肉桂良种,我国广西、广东及云南于60年代中期开始引种,通过十多年的试种,生长良好,结实正常,引种已获成功。该种与国产肉桂的植物形态相似,唯叶较大,嫩叶色较红,其桂皮油及主要成分桂皮醛含量均较同植区同龄国产桂为高,并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短期-1—3℃低温不致发生冻害,是耐寒力较强的肉桂品种。
4.锡兰肉桂
(Cinnamomum zeylanicium Blume)
原产斯里兰卡、印度和越南,我国海南岛从60年代初期首先从斯里兰卡引入试种,以后福建、云南、广西等地先后引种成功。该种叶背灰色*,花序有绢状短毛。树皮厚而粗,内皮很薄,棕红色,我国热带*带地区都是引种锡桂的适生环境。
含量测定结果证明,在引种地区的新生境条件下,清化桂和锡桂的次生物质均能正常形成、转化和积累,从而保持了它们原有的经济性状。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选择生长迅速、主干通直、皮厚多油、无病虫害的白芽肉桂或清化肉桂优良母树留种,肉桂花期5—6月,果熟期为第二年2—3月,当果皮呈紫黑色时,即可分批选收。采回的鲜果,应随即除去果皮。去皮的方法,一般是先把果皮搓破脱开,再用清水冲洗,浮去果皮和冲掉浆质,然后将种子摊放阴凉处晾干表面水分,并除去*未熟的空粒后即可播种,种子千粒重370—385g。
肉桂种子晾干久放或晒干均容易失去发芽力。试验证明,去皮后及时播种,发芽率可高达99.3%,晾干2天播种,发芽率仍可达86.0%,而晒干或晾干时间超过2天以上的,几乎完全丧失发芽力(表19—1)。由此可见,肉桂种子不能干燥贮藏,应随采随播。
表19—1 干燥处理对肉桂种子发芽的影响
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云南分所1982年2月25日采种,品种为广西白芽肉桂,3月1日进行试验,每处理用种子50粒,重复3次。
肉桂种子寿命短,不能曝晒和久存,如因气候不适,或苗圃地没有整好,不能随采随播,可采用一份种子与二份湿砂混合置阴凉处贮藏,能够延长种子寿命。试验证明,采用湿砂混合进行短期贮藏的种子,生活力可维持3—4周,但播种期最迟不能超过5月上旬,而去果皮袋装挂室内通风处,10天则完全丧失发芽力。去果皮瓶装放置室内40天尚有发芽率51.7%,50天则完全丧失发芽力,留果皮瓶装放置冰箱贮藏40天,发芽率为40%,60天仍有8.3%(表19—2)。
表19—2 不同贮藏方法对肉桂种子发芽的影响
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云南分所1982年3月1日采种,品种为广西白芽肉桂,3月2日进行试验,每处理用种子40粒,重复3次。
苗圃地设在造林地附近,选择排水良好、湿润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砂质壤土。坡向宜朝东南方,接近水源,以利干旱时抗旱。土地选定后要经2—3次犁耙,拾尽宿根性草根,并施放腐熟的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料,然后起畦,畦宽1—1.2m,畦高15—20cm。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行距20—24cm,株距5—7cm,每亩播种量12—16kg,覆土深度1—1.5cm,播后盖草,淋水,保持土壤湿润。播后3—4周,种子开始发芽出土,1/3的种子发芽出土后,立即揭草并搭盖荫棚或插芒萁遮荫,透光度以不超过30—40%为宜,苗期要注意除草、松土和施肥。当幼苗3—5片真叶时,开始追施稀薄的人粪尿或尿素液肥,以后每隔1—2月追肥一次,8—9月最后一次追肥,施以草木灰或草皮泥等,以免徒长和延长生长期,使嫩芽免受冻害,霜冻过后,逐步拆除荫棚。培育一年的壮苗,苗木高约24—30cm,地径0.5cm以上,即可上山定植,起苗前剪去部分叶片,保留顶芽1—2片叶子,采取挖沟起苗,注意保护根系,用黄泥浆根包扎,再运往林地栽植。
2.高压繁殖
2—3月间,选择径粗0.9—1.2cm以上优良健壮的枝条,于枝条基部环状割及一圈,长约3cm,用湿椰糠、湿苔藓、锯木屑加适量牛粪敷贴,外面再用塑料薄膜包缠,两头用绳梱扎固定,约经3个月左右生根,秋后与母株分离、解绑,再培育到次年春便可定植,此法常用于优良品种的繁殖。
3.扦插繁殖
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取条扦插。从优树上选取嫩枝和半嫩枝作扦插材料,插条长15—17cm(4—5个节),下端离节0.5cm处平切,嫩枝插条顶端留叶3—4片,并将每片叶剪去4/5,半嫩枝插条不带叶。清化肉桂插条用1500ppm萘乙酸浓溶液浸泡10分钟后,直插入砂床中,插深为插条长度的1/2。插后注意遮荫与保湿30—50天,插条开始愈合生根,生根率为45—60%。
4.嫁接繁殖
就是将优良品种的芽片(接穗)嫁接到普通实生苗(砧木)上,是获得优良种植材料的方法。气温在22—24℃时,进行芽接最为合适。气温高,嫁接后,不易愈合成活。
(三)选地及整地
肉桂林地,选择阳光充足、无寒风侵害的东南坡地,坡度15—40度间,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又无冲刷的山中部地带呈微酸性的砂壤土最为合适。
林地选定后,秋冬季进行整地,坡度在25度以上者,宜采用水平带状开垦,25度以下者,可以全垦混种农作物。一般在植树前按预定行株距挖好坑,坑的大小随苗木根系的大小来决定。一般长、宽、深为50×50×40cm或40×40×40cm。
(四)移栽
3月新芽尚未萌发前选阴天或小雨天进行定植。选用壮苗,且在起苗时根系损伤少,这种苗返青较快,最易成活。如选用高大苗木,可将梢端切除,仅留1.2—1.5m长的主干,并用稻草紧密地包扎起来,只在上端露出15cm左右,使其萌发新芽,栽时如土壤过于干燥,宜淋足定根水。
肉桂的造林密度,应随作业法和土地条件的不同来决定。一般矮林作业,株距1—1.2m,行距1.2—1.5m。乔木林作业,株距4—5m,行距5—6m。在坡地的栽植行宜与等高线平行,凡土地条件较好的宜疏植,如过密,阳光不足将降低桂皮和桂叶的含油量。
(五)田间管理
矮林的栽培目的是采叶蒸油和生产桂通、桂心等产品,矮林的抚育,且混种木薯、芋头等农作物,结合农作物的中耕除草对肉桂幼树进行抚育。2—3年后停止混种农作物,每年夏季和秋季各铲草一次,并将杂草铺于林地,使其腐烂作肥料,以提高含油量。此外,矮林桂最忌放牧和火灾。
乔木林(大桂)的抚育,其栽培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韧皮部形成油层的桂皮。“桂子”和种子。10月下旬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名为“桂子”入药。应加强抚育和追肥,幼林期宜混种农作物,施放草木灰和有机肥,胸径达15cm以上的大桂,首先要注意追肥,应多施磷肥,以促进油桂的形成。此外,间伐桂枝,凡过于郁闭的林冠,影响油分的形成和开花结实,要进行间伐,其行株距保持在10×8m左右为宜。
(六)病虫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于霉雨季节在排水不良的苗圃地,表现严重。可开好排水沟,防止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即以生石灰或5%*消毒畦面。
2.桂叶褐斑病
(Stagonospora sp.)
4—5月发生在苗木新叶上,初发生时出现黄褐色病斑1—2处,以后继续扩大,叶面病斑范围内最后呈现很多黑色小星点,被害叶片逐渐黄化而凋萎。可用波尔多液喷洒。
3.肉桂木蛾
(Thymiatris sp.)
是肉桂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华南肉桂产区普遍发生,幼虫钻蛀茎杆并取食附近树皮和叶片,幼虫将虫粪排出蛀洞口,并吐丝将虫粪和木屑结缀成沙丘状。被害枝杆易折断或干枯,虫口密度大时,严重影响肉桂生长。在福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蛀茎内越冬,在海南省一年发生两代,无越冬越夏现象,有趋光性,夜间可出洞取食。在幼虫孵化盛期可用50%磷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40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共喷2—3次,或用白僵菌喷粉防治;结合剪枝,剪除被害枝;保护天敌黄蚂蚁。
4.卷叶虫
其幼虫于夏秋间,将数张叶卷缩成巢,潜伏其中,食害苗叶。可喷马拉松或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
5.肉桂褐色天牛
(Mimothestus sp.)
幼虫为害树干,在夏秋季用铁丝插入树干幼虫蛀孔内,刺死幼虫,或用蘸有敌敌畏或乐果的脱脂棉塞入虫孔毒杀,4月初,在大桂树萌芽枝条上发现成虫时,可进行捕杀。
6.桂实象鼻虫
一年一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下旬刺破幼果果壳,产卵数枚,幼虫孵化后,寄生果内而刺激果实变形,幼虫在果内越冬,发现受象鼻虫为害的果实,应全部摘除烧毁,成虫羽化时喷500倍敌百虫毒杀。
此外还有草蟋蟀、桂虱、蚜虫等。
四、采收与加工
生产桂通和采收叶片蒸桂油的矮桂林区,造林后3—5年,当树高3—4m左右、胸径3cm以上时,于3月下旬,平地面采伐后,从幼树较粗大较厚的茎部剥皮,晒1—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即成桂通。并收集桂叶蒸制桂油。伐根上的萌蘖经3—5年的生长,绝大多数达到采剥桂皮标准后,又可分区轮流采伐。
培育大肉桂林时,造林后15—20年采伐剥桂皮,2—3月剥的称春桂,品质差;7—8月剥的称秋桂,品质好。秋季剥皮,由于肉桂已停止生长,树皮不易剥脱,所以必须在6月下旬,在肉桂茎基部,剥去一圈约18—20cm的树皮,目的在于切断全部筛管,阻止养分向根部运输,以增加树干皮部油分的积蓄,另外,又利于秋后剥树皮。
大桂树皮都是采用立木剥皮法,剥皮次序先上后下,先剥桠皮,后剥干皮,用桂刀环切树皮一圈,深至木质部,依次向下距离每45cm处复切一环,在两环之间纵切一刀,树干较粗,则按宽10cm左右纵切数刀,然后将皮剥下,按不同商品规格进行加工。
将桂皮两端削齐,一端削去端口的外表皮,夹在特制的凹凸板中,经干燥后形成两侧向内卷、中部略下陷的,即成企边桂;将桂皮夹在桂夹内,晒至八、九成干,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全干燥,即成桂板,在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边条,削去外桂皮,即成桂心,块片即为桂碎:又每年在10—11月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干燥后,即成桂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20
(邓锡青、巫金华、沙文兰)
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别名牡桂、简桂、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湖南,江西亦有栽培。以树皮、树枝、花蕾、果供药用。肉桂含挥发油(桂皮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乙酸苯丙酯、反式桂皮酸、胆碱、原儿茶酸,此外尚含丁香酸、葡萄糖、粘液、鞣质等。药理作用,桂皮醛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附子、肉桂复方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大鼠有降压作用,桂皮油有强大杀菌作用,外敷可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内服作健胃、驱风剂,也有明显的杀真菌作用。味辛甘,性热。有散寒止痛、化瘀活血、健胃、补元气、强壮等功能。治胃腹冷痛、虚寒泄泻、肾阳不足、肺寒喘咳、寒痹腰痛等症。尤以韧皮部已形成油层的桂皮品质更优,如果贮藏时间愈久,味道愈醇,既香且甜,药力更显著,视为补药中之珍品。常与人参、鹿茸并称,谓之“参、茸、燕、桂”,对年老虚弱者有特效。
一、形态特征
树高10—15m,主于较通直,树干及老枝树皮深灰褐色,幼枝略呈四棱形,被褐色茸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叶片长圆形至披针形,长8—16cm,宽4—5cm,先端渐尖,基部钝,全缘,表面光亮绿色,背面灰绿色,被疏生细柔毛,离基三出脉,主脉及侧脉显著;叶柄粗壮,长约1.2—1.5cm。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8—16cm,花小,黄绿色,花梗长2—8cm;花被管长约2mm,6裂,裂片与花被营约等长;发育雄蕊9,3轮,与花冠等长,第3轮花丝有2腺体,花药外向;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1室。核果紫黑色,椭圆形,长约1cm,直径约9mm,内藏种子一枚,果下有宿存花被,边缘有锯齿而呈浅杯状;种子长卵形,紫色(图19—2)。
图19—2 肉桂形态图
1.果枝 2.树皮 3.花纵剖面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幼龄实生苗,树的高度生长较慢,到2—3年后,生长逐渐加快。接近成年阶段,伴随新枝萌发,树的高度生长相对减慢,但对树径的增粗影响不大,树皮的增厚是随树龄的增长而加厚。树龄达到10—11年生的实生树开始开花,每年开花结实一次,如营养不足,会出现大小年,一般树龄100—120年植株开始衰退,萌蘖植株初期生长迅速,到70—80年开始衰退。因此,利用此特性,在开花结实前进行采伐,实行矮林作业,能维持萌蘖更新多次,环境条件好的,可更新十多次,树龄可延续100年以上。
(二)柚梢
幼龄肉桂每年可抽梢4次,4月上旬至5月上旬抽春梢,5月下旬至6月下旬抽夏梢,7月下旬至8月下旬抽秋梢,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抽冬梢,一般春梢的生长量较大,可达20—50cm。而10年以上的成年树,因开花结实而消耗一定的养分,所以每年只能抽梢2次,4—5月抽春梢,9—10月抽冬梢。
(三)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肉桂分布在北纬18°—22°的南*带地区,性喜温暖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9.0—22.5℃,1月平均温度7—16℃,绝对最低温度-4.9℃,最适温度为26—30℃,在广西、广东地区日平均温度达到20℃以上时,才开始萌芽生长,而10月下旬日平均温度低于20℃以下时,即停止生长。如遇5天以上的霜冻,小树整株冻死,大树则树皮冻裂,枝叶凋萎。
2.水分
肉桂喜湿润,不耐干旱,在年降雨量1200—2000mm地区,4—8月雨量较多,空气湿度较大,一般相对湿度大于80%,生长旺盛,但耐洪力较差,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易患根腐病,不宜种植肉桂。过于干燥的山脊,水分不足,肉桂生长也不良,而以山中部对生长较为适合。
3.光照
肉桂是一种耐阴树种,但其对光的需要量,随树龄的增长而改变,幼树耐阴,适当的荫蔽对提高成苗率效果显著。在60—70%荫蔽度下,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和防止旱害。成林后则需要较充足的阳光。
4.土壤
肉桂适生于花岗石、砾岩、沙岩风化的酸性红壤、红褐壤和山地黄红壤,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磷、钾含量多,pH4.5—5.5的土壤上生长良好,形成油分较早,而且油分含量较高,品质较优。如土层瘠薄,则生长不良,萌芽能力迅速降低,枯枝现象严重,寿命缩短,仅能更新2—3代。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
1.白芽肉桂(又名黑油桂)
春初萌发出来的新芽和嫩叶,均呈淡绿色,叶柄水平伸展,叶片小,下垂,老叶主脉两边的叶面向上翘起,成鸡胸状。花序总柄较短,结实较多。韧皮部易于形成油层,树皮采剥晒干后,油层呈黑色,与非油层界线明显。这个品种的桂皮品质较优,在生态方面,除幼苗期外,需要更充足的阳光,而且较耐旱。
2.红芽肉桂(又名黄油桂)
新芽与嫩叶呈红色,叶片较大,叶柄向上弯翘。花序总柄较长,小花较疏,结实较小,果实亦较小。韧皮部油层呈*,桂皮和桂油的品质较次,而生长较快,但抗旱力较差。
3.清化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var.macrophyllum Chuv)
原产越南,是肉桂良种,我国广西、广东及云南于60年代中期开始引种,通过十多年的试种,生长良好,结实正常,引种已获成功。该种与国产肉桂的植物形态相似,唯叶较大,嫩叶色较红,其桂皮油及主要成分桂皮醛含量均较同植区同龄国产桂为高,并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短期-1—3℃低温不致发生冻害,是耐寒力较强的肉桂品种。
4.锡兰肉桂
(Cinnamomum zeylanicium Blume)
原产斯里兰卡、印度和越南,我国海南岛从60年代初期首先从斯里兰卡引入试种,以后福建、云南、广西等地先后引种成功。该种叶背灰色*,花序有绢状短毛。树皮厚而粗,内皮很薄,棕红色,我国热带*带地区都是引种锡桂的适生环境。
含量测定结果证明,在引种地区的新生境条件下,清化桂和锡桂的次生物质均能正常形成、转化和积累,从而保持了它们原有的经济性状。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选择生长迅速、主干通直、皮厚多油、无病虫害的白芽肉桂或清化肉桂优良母树留种,肉桂花期5—6月,果熟期为第二年2—3月,当果皮呈紫黑色时,即可分批选收。采回的鲜果,应随即除去果皮。去皮的方法,一般是先把果皮搓破脱开,再用清水冲洗,浮去果皮和冲掉浆质,然后将种子摊放阴凉处晾干表面水分,并除去*未熟的空粒后即可播种,种子千粒重370—385g。
肉桂种子晾干久放或晒干均容易失去发芽力。试验证明,去皮后及时播种,发芽率可高达99.3%,晾干2天播种,发芽率仍可达86.0%,而晒干或晾干时间超过2天以上的,几乎完全丧失发芽力(表19—1)。由此可见,肉桂种子不能干燥贮藏,应随采随播。
表19—1 干燥处理对肉桂种子发芽的影响
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云南分所1982年2月25日采种,品种为广西白芽肉桂,3月1日进行试验,每处理用种子50粒,重复3次。
肉桂种子寿命短,不能曝晒和久存,如因气候不适,或苗圃地没有整好,不能随采随播,可采用一份种子与二份湿砂混合置阴凉处贮藏,能够延长种子寿命。试验证明,采用湿砂混合进行短期贮藏的种子,生活力可维持3—4周,但播种期最迟不能超过5月上旬,而去果皮袋装挂室内通风处,10天则完全丧失发芽力。去果皮瓶装放置室内40天尚有发芽率51.7%,50天则完全丧失发芽力,留果皮瓶装放置冰箱贮藏40天,发芽率为40%,60天仍有8.3%(表19—2)。
表19—2 不同贮藏方法对肉桂种子发芽的影响
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云南分所1982年3月1日采种,品种为广西白芽肉桂,3月2日进行试验,每处理用种子40粒,重复3次。
苗圃地设在造林地附近,选择排水良好、湿润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砂质壤土。坡向宜朝东南方,接近水源,以利干旱时抗旱。土地选定后要经2—3次犁耙,拾尽宿根性草根,并施放腐熟的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料,然后起畦,畦宽1—1.2m,畦高15—20cm。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行距20—24cm,株距5—7cm,每亩播种量12—16kg,覆土深度1—1.5cm,播后盖草,淋水,保持土壤湿润。播后3—4周,种子开始发芽出土,1/3的种子发芽出土后,立即揭草并搭盖荫棚或插芒萁遮荫,透光度以不超过30—40%为宜,苗期要注意除草、松土和施肥。当幼苗3—5片真叶时,开始追施稀薄的人粪尿或尿素液肥,以后每隔1—2月追肥一次,8—9月最后一次追肥,施以草木灰或草皮泥等,以免徒长和延长生长期,使嫩芽免受冻害,霜冻过后,逐步拆除荫棚。培育一年的壮苗,苗木高约24—30cm,地径0.5cm以上,即可上山定植,起苗前剪去部分叶片,保留顶芽1—2片叶子,采取挖沟起苗,注意保护根系,用黄泥浆根包扎,再运往林地栽植。
2.高压繁殖
2—3月间,选择径粗0.9—1.2cm以上优良健壮的枝条,于枝条基部环状割及一圈,长约3cm,用湿椰糠、湿苔藓、锯木屑加适量牛粪敷贴,外面再用塑料薄膜包缠,两头用绳梱扎固定,约经3个月左右生根,秋后与母株分离、解绑,再培育到次年春便可定植,此法常用于优良品种的繁殖。
3.扦插繁殖
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取条扦插。从优树上选取嫩枝和半嫩枝作扦插材料,插条长15—17cm(4—5个节),下端离节0.5cm处平切,嫩枝插条顶端留叶3—4片,并将每片叶剪去4/5,半嫩枝插条不带叶。清化肉桂插条用1500ppm萘乙酸浓溶液浸泡10分钟后,直插入砂床中,插深为插条长度的1/2。插后注意遮荫与保湿30—50天,插条开始愈合生根,生根率为45—60%。
4.嫁接繁殖
就是将优良品种的芽片(接穗)嫁接到普通实生苗(砧木)上,是获得优良种植材料的方法。气温在22—24℃时,进行芽接最为合适。气温高,嫁接后,不易愈合成活。
(三)选地及整地
肉桂林地,选择阳光充足、无寒风侵害的东南坡地,坡度15—40度间,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又无冲刷的山中部地带呈微酸性的砂壤土最为合适。
林地选定后,秋冬季进行整地,坡度在25度以上者,宜采用水平带状开垦,25度以下者,可以全垦混种农作物。一般在植树前按预定行株距挖好坑,坑的大小随苗木根系的大小来决定。一般长、宽、深为50×50×40cm或40×40×40cm。
(四)移栽
3月新芽尚未萌发前选阴天或小雨天进行定植。选用壮苗,且在起苗时根系损伤少,这种苗返青较快,最易成活。如选用高大苗木,可将梢端切除,仅留1.2—1.5m长的主干,并用稻草紧密地包扎起来,只在上端露出15cm左右,使其萌发新芽,栽时如土壤过于干燥,宜淋足定根水。
肉桂的造林密度,应随作业法和土地条件的不同来决定。一般矮林作业,株距1—1.2m,行距1.2—1.5m。乔木林作业,株距4—5m,行距5—6m。在坡地的栽植行宜与等高线平行,凡土地条件较好的宜疏植,如过密,阳光不足将降低桂皮和桂叶的含油量。
(五)田间管理
矮林的栽培目的是采叶蒸油和生产桂通、桂心等产品,矮林的抚育,且混种木薯、芋头等农作物,结合农作物的中耕除草对肉桂幼树进行抚育。2—3年后停止混种农作物,每年夏季和秋季各铲草一次,并将杂草铺于林地,使其腐烂作肥料,以提高含油量。此外,矮林桂最忌放牧和火灾。
乔木林(大桂)的抚育,其栽培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韧皮部形成油层的桂皮。“桂子”和种子。10月下旬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名为“桂子”入药。应加强抚育和追肥,幼林期宜混种农作物,施放草木灰和有机肥,胸径达15cm以上的大桂,首先要注意追肥,应多施磷肥,以促进油桂的形成。此外,间伐桂枝,凡过于郁闭的林冠,影响油分的形成和开花结实,要进行间伐,其行株距保持在10×8m左右为宜。
(六)病虫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于霉雨季节在排水不良的苗圃地,表现严重。可开好排水沟,防止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即以生石灰或5%*消毒畦面。
2.桂叶褐斑病
(Stagonospora sp.)
4—5月发生在苗木新叶上,初发生时出现黄褐色病斑1—2处,以后继续扩大,叶面病斑范围内最后呈现很多黑色小星点,被害叶片逐渐黄化而凋萎。可用波尔多液喷洒。
3.肉桂木蛾
(Thymiatris sp.)
是肉桂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华南肉桂产区普遍发生,幼虫钻蛀茎杆并取食附近树皮和叶片,幼虫将虫粪排出蛀洞口,并吐丝将虫粪和木屑结缀成沙丘状。被害枝杆易折断或干枯,虫口密度大时,严重影响肉桂生长。在福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蛀茎内越冬,在海南省一年发生两代,无越冬越夏现象,有趋光性,夜间可出洞取食。在幼虫孵化盛期可用50%磷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40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共喷2—3次,或用白僵菌喷粉防治;结合剪枝,剪除被害枝;保护天敌黄蚂蚁。
4.卷叶虫
其幼虫于夏秋间,将数张叶卷缩成巢,潜伏其中,食害苗叶。可喷马拉松或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
5.肉桂褐色天牛
(Mimothestus sp.)
幼虫为害树干,在夏秋季用铁丝插入树干幼虫蛀孔内,刺死幼虫,或用蘸有敌敌畏或乐果的脱脂棉塞入虫孔毒杀,4月初,在大桂树萌芽枝条上发现成虫时,可进行捕杀。
6.桂实象鼻虫
一年一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下旬刺破幼果果壳,产卵数枚,幼虫孵化后,寄生果内而刺激果实变形,幼虫在果内越冬,发现受象鼻虫为害的果实,应全部摘除烧毁,成虫羽化时喷500倍敌百虫毒杀。
此外还有草蟋蟀、桂虱、蚜虫等。
四、采收与加工
生产桂通和采收叶片蒸桂油的矮桂林区,造林后3—5年,当树高3—4m左右、胸径3cm以上时,于3月下旬,平地面采伐后,从幼树较粗大较厚的茎部剥皮,晒1—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即成桂通。并收集桂叶蒸制桂油。伐根上的萌蘖经3—5年的生长,绝大多数达到采剥桂皮标准后,又可分区轮流采伐。
培育大肉桂林时,造林后15—20年采伐剥桂皮,2—3月剥的称春桂,品质差;7—8月剥的称秋桂,品质好。秋季剥皮,由于肉桂已停止生长,树皮不易剥脱,所以必须在6月下旬,在肉桂茎基部,剥去一圈约18—20cm的树皮,目的在于切断全部筛管,阻止养分向根部运输,以增加树干皮部油分的积蓄,另外,又利于秋后剥树皮。
大桂树皮都是采用立木剥皮法,剥皮次序先上后下,先剥桠皮,后剥干皮,用桂刀环切树皮一圈,深至木质部,依次向下距离每45cm处复切一环,在两环之间纵切一刀,树干较粗,则按宽10cm左右纵切数刀,然后将皮剥下,按不同商品规格进行加工。
将桂皮两端削齐,一端削去端口的外表皮,夹在特制的凹凸板中,经干燥后形成两侧向内卷、中部略下陷的,即成企边桂;将桂皮夹在桂夹内,晒至八、九成干,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全干燥,即成桂板,在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边条,削去外桂皮,即成桂心,块片即为桂碎:又每年在10—11月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干燥后,即成桂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20
(邓锡青、巫金华、沙文兰)
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别名牡桂、简桂、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湖南,江西亦有栽培。以树皮、树枝、花蕾、果供药用。肉桂含挥发油(桂皮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乙酸苯丙酯、反式桂皮酸、胆碱、原儿茶酸,此外尚含丁香酸、葡萄糖、粘液、鞣质等。药理作用,桂皮醛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附子、肉桂复方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大鼠有降压作用,桂皮油有强大杀菌作用,外敷可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内服作健胃、驱风剂,也有明显的杀真菌作用。味辛甘,性热。有散寒止痛、化瘀活血、健胃、补元气、强壮等功能。治胃腹冷痛、虚寒泄泻、肾阳不足、肺寒喘咳、寒痹腰痛等症。尤以韧皮部已形成油层的桂皮品质更优,如果贮藏时间愈久,味道愈醇,既香且甜,药力更显著,视为补药中之珍品。常与人参、鹿茸并称,谓之“参、茸、燕、桂”,对年老虚弱者有特效。
一、形态特征
树高10—15m,主于较通直,树干及老枝树皮深灰褐色,幼枝略呈四棱形,被褐色茸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叶片长圆形至披针形,长8—16cm,宽4—5cm,先端渐尖,基部钝,全缘,表面光亮绿色,背面灰绿色,被疏生细柔毛,离基三出脉,主脉及侧脉显著;叶柄粗壮,长约1.2—1.5cm。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8—16cm,花小,黄绿色,花梗长2—8cm;花被管长约2mm,6裂,裂片与花被营约等长;发育雄蕊9,3轮,与花冠等长,第3轮花丝有2腺体,花药外向;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1室。核果紫黑色,椭圆形,长约1cm,直径约9mm,内藏种子一枚,果下有宿存花被,边缘有锯齿而呈浅杯状;种子长卵形,紫色(图19—2)。
图19—2 肉桂形态图
1.果枝 2.树皮 3.花纵剖面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幼龄实生苗,树的高度生长较慢,到2—3年后,生长逐渐加快。接近成年阶段,伴随新枝萌发,树的高度生长相对减慢,但对树径的增粗影响不大,树皮的增厚是随树龄的增长而加厚。树龄达到10—11年生的实生树开始开花,每年开花结实一次,如营养不足,会出现大小年,一般树龄100—120年植株开始衰退,萌蘖植株初期生长迅速,到70—80年开始衰退。因此,利用此特性,在开花结实前进行采伐,实行矮林作业,能维持萌蘖更新多次,环境条件好的,可更新十多次,树龄可延续100年以上。
(二)柚梢
幼龄肉桂每年可抽梢4次,4月上旬至5月上旬抽春梢,5月下旬至6月下旬抽夏梢,7月下旬至8月下旬抽秋梢,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抽冬梢,一般春梢的生长量较大,可达20—50cm。而10年以上的成年树,因开花结实而消耗一定的养分,所以每年只能抽梢2次,4—5月抽春梢,9—10月抽冬梢。
(三)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肉桂分布在北纬18°—22°的南*带地区,性喜温暖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9.0—22.5℃,1月平均温度7—16℃,绝对最低温度-4.9℃,最适温度为26—30℃,在广西、广东地区日平均温度达到20℃以上时,才开始萌芽生长,而10月下旬日平均温度低于20℃以下时,即停止生长。如遇5天以上的霜冻,小树整株冻死,大树则树皮冻裂,枝叶凋萎。
2.水分
肉桂喜湿润,不耐干旱,在年降雨量1200—2000mm地区,4—8月雨量较多,空气湿度较大,一般相对湿度大于80%,生长旺盛,但耐洪力较差,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易患根腐病,不宜种植肉桂。过于干燥的山脊,水分不足,肉桂生长也不良,而以山中部对生长较为适合。
3.光照
肉桂是一种耐阴树种,但其对光的需要量,随树龄的增长而改变,幼树耐阴,适当的荫蔽对提高成苗率效果显著。在60—70%荫蔽度下,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和防止旱害。成林后则需要较充足的阳光。
4.土壤
肉桂适生于花岗石、砾岩、沙岩风化的酸性红壤、红褐壤和山地黄红壤,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磷、钾含量多,pH4.5—5.5的土壤上生长良好,形成油分较早,而且油分含量较高,品质较优。如土层瘠薄,则生长不良,萌芽能力迅速降低,枯枝现象严重,寿命缩短,仅能更新2—3代。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
1.白芽肉桂(又名黑油桂)
春初萌发出来的新芽和嫩叶,均呈淡绿色,叶柄水平伸展,叶片小,下垂,老叶主脉两边的叶面向上翘起,成鸡胸状。花序总柄较短,结实较多。韧皮部易于形成油层,树皮采剥晒干后,油层呈黑色,与非油层界线明显。这个品种的桂皮品质较优,在生态方面,除幼苗期外,需要更充足的阳光,而且较耐旱。
2.红芽肉桂(又名黄油桂)
新芽与嫩叶呈红色,叶片较大,叶柄向上弯翘。花序总柄较长,小花较疏,结实较小,果实亦较小。韧皮部油层呈*,桂皮和桂油的品质较次,而生长较快,但抗旱力较差。
3.清化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var.macrophyllum Chuv)
原产越南,是肉桂良种,我国广西、广东及云南于60年代中期开始引种,通过十多年的试种,生长良好,结实正常,引种已获成功。该种与国产肉桂的植物形态相似,唯叶较大,嫩叶色较红,其桂皮油及主要成分桂皮醛含量均较同植区同龄国产桂为高,并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短期-1—3℃低温不致发生冻害,是耐寒力较强的肉桂品种。
4.锡兰肉桂
(Cinnamomum zeylanicium Blume)
原产斯里兰卡、印度和越南,我国海南岛从60年代初期首先从斯里兰卡引入试种,以后福建、云南、广西等地先后引种成功。该种叶背灰色*,花序有绢状短毛。树皮厚而粗,内皮很薄,棕红色,我国热带*带地区都是引种锡桂的适生环境。
含量测定结果证明,在引种地区的新生境条件下,清化桂和锡桂的次生物质均能正常形成、转化和积累,从而保持了它们原有的经济性状。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选择生长迅速、主干通直、皮厚多油、无病虫害的白芽肉桂或清化肉桂优良母树留种,肉桂花期5—6月,果熟期为第二年2—3月,当果皮呈紫黑色时,即可分批选收。采回的鲜果,应随即除去果皮。去皮的方法,一般是先把果皮搓破脱开,再用清水冲洗,浮去果皮和冲掉浆质,然后将种子摊放阴凉处晾干表面水分,并除去*未熟的空粒后即可播种,种子千粒重370—385g。
肉桂种子晾干久放或晒干均容易失去发芽力。试验证明,去皮后及时播种,发芽率可高达99.3%,晾干2天播种,发芽率仍可达86.0%,而晒干或晾干时间超过2天以上的,几乎完全丧失发芽力(表19—1)。由此可见,肉桂种子不能干燥贮藏,应随采随播。
表19—1 干燥处理对肉桂种子发芽的影响
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云南分所1982年2月25日采种,品种为广西白芽肉桂,3月1日进行试验,每处理用种子50粒,重复3次。
肉桂种子寿命短,不能曝晒和久存,如因气候不适,或苗圃地没有整好,不能随采随播,可采用一份种子与二份湿砂混合置阴凉处贮藏,能够延长种子寿命。试验证明,采用湿砂混合进行短期贮藏的种子,生活力可维持3—4周,但播种期最迟不能超过5月上旬,而去果皮袋装挂室内通风处,10天则完全丧失发芽力。去果皮瓶装放置室内40天尚有发芽率51.7%,50天则完全丧失发芽力,留果皮瓶装放置冰箱贮藏40天,发芽率为40%,60天仍有8.3%(表19—2)。
表19—2 不同贮藏方法对肉桂种子发芽的影响
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云南分所1982年3月1日采种,品种为广西白芽肉桂,3月2日进行试验,每处理用种子40粒,重复3次。
苗圃地设在造林地附近,选择排水良好、湿润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砂质壤土。坡向宜朝东南方,接近水源,以利干旱时抗旱。土地选定后要经2—3次犁耙,拾尽宿根性草根,并施放腐熟的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料,然后起畦,畦宽1—1.2m,畦高15—20cm。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行距20—24cm,株距5—7cm,每亩播种量12—16kg,覆土深度1—1.5cm,播后盖草,淋水,保持土壤湿润。播后3—4周,种子开始发芽出土,1/3的种子发芽出土后,立即揭草并搭盖荫棚或插芒萁遮荫,透光度以不超过30—40%为宜,苗期要注意除草、松土和施肥。当幼苗3—5片真叶时,开始追施稀薄的人粪尿或尿素液肥,以后每隔1—2月追肥一次,8—9月最后一次追肥,施以草木灰或草皮泥等,以免徒长和延长生长期,使嫩芽免受冻害,霜冻过后,逐步拆除荫棚。培育一年的壮苗,苗木高约24—30cm,地径0.5cm以上,即可上山定植,起苗前剪去部分叶片,保留顶芽1—2片叶子,采取挖沟起苗,注意保护根系,用黄泥浆根包扎,再运往林地栽植。
2.高压繁殖
2—3月间,选择径粗0.9—1.2cm以上优良健壮的枝条,于枝条基部环状割及一圈,长约3cm,用湿椰糠、湿苔藓、锯木屑加适量牛粪敷贴,外面再用塑料薄膜包缠,两头用绳梱扎固定,约经3个月左右生根,秋后与母株分离、解绑,再培育到次年春便可定植,此法常用于优良品种的繁殖。
3.扦插繁殖
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取条扦插。从优树上选取嫩枝和半嫩枝作扦插材料,插条长15—17cm(4—5个节),下端离节0.5cm处平切,嫩枝插条顶端留叶3—4片,并将每片叶剪去4/5,半嫩枝插条不带叶。清化肉桂插条用1500ppm萘乙酸浓溶液浸泡10分钟后,直插入砂床中,插深为插条长度的1/2。插后注意遮荫与保湿30—50天,插条开始愈合生根,生根率为45—60%。
4.嫁接繁殖
就是将优良品种的芽片(接穗)嫁接到普通实生苗(砧木)上,是获得优良种植材料的方法。气温在22—24℃时,进行芽接最为合适。气温高,嫁接后,不易愈合成活。
(三)选地及整地
肉桂林地,选择阳光充足、无寒风侵害的东南坡地,坡度15—40度间,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又无冲刷的山中部地带呈微酸性的砂壤土最为合适。
林地选定后,秋冬季进行整地,坡度在25度以上者,宜采用水平带状开垦,25度以下者,可以全垦混种农作物。一般在植树前按预定行株距挖好坑,坑的大小随苗木根系的大小来决定。一般长、宽、深为50×50×40cm或40×40×40cm。
(四)移栽
3月新芽尚未萌发前选阴天或小雨天进行定植。选用壮苗,且在起苗时根系损伤少,这种苗返青较快,最易成活。如选用高大苗木,可将梢端切除,仅留1.2—1.5m长的主干,并用稻草紧密地包扎起来,只在上端露出15cm左右,使其萌发新芽,栽时如土壤过于干燥,宜淋足定根水。
肉桂的造林密度,应随作业法和土地条件的不同来决定。一般矮林作业,株距1—1.2m,行距1.2—1.5m。乔木林作业,株距4—5m,行距5—6m。在坡地的栽植行宜与等高线平行,凡土地条件较好的宜疏植,如过密,阳光不足将降低桂皮和桂叶的含油量。
(五)田间管理
矮林的栽培目的是采叶蒸油和生产桂通、桂心等产品,矮林的抚育,且混种木薯、芋头等农作物,结合农作物的中耕除草对肉桂幼树进行抚育。2—3年后停止混种农作物,每年夏季和秋季各铲草一次,并将杂草铺于林地,使其腐烂作肥料,以提高含油量。此外,矮林桂最忌放牧和火灾。
乔木林(大桂)的抚育,其栽培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韧皮部形成油层的桂皮。“桂子”和种子。10月下旬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名为“桂子”入药。应加强抚育和追肥,幼林期宜混种农作物,施放草木灰和有机肥,胸径达15cm以上的大桂,首先要注意追肥,应多施磷肥,以促进油桂的形成。此外,间伐桂枝,凡过于郁闭的林冠,影响油分的形成和开花结实,要进行间伐,其行株距保持在10×8m左右为宜。
(六)病虫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于霉雨季节在排水不良的苗圃地,表现严重。可开好排水沟,防止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即以生石灰或5%*消毒畦面。
2.桂叶褐斑病
(Stagonospora sp.)
4—5月发生在苗木新叶上,初发生时出现黄褐色病斑1—2处,以后继续扩大,叶面病斑范围内最后呈现很多黑色小星点,被害叶片逐渐黄化而凋萎。可用波尔多液喷洒。
3.肉桂木蛾
(Thymiatris sp.)
是肉桂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华南肉桂产区普遍发生,幼虫钻蛀茎杆并取食附近树皮和叶片,幼虫将虫粪排出蛀洞口,并吐丝将虫粪和木屑结缀成沙丘状。被害枝杆易折断或干枯,虫口密度大时,严重影响肉桂生长。在福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蛀茎内越冬,在海南省一年发生两代,无越冬越夏现象,有趋光性,夜间可出洞取食。在幼虫孵化盛期可用50%磷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40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共喷2—3次,或用白僵菌喷粉防治;结合剪枝,剪除被害枝;保护天敌黄蚂蚁。
4.卷叶虫
其幼虫于夏秋间,将数张叶卷缩成巢,潜伏其中,食害苗叶。可喷马拉松或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
5.肉桂褐色天牛
(Mimothestus sp.)
幼虫为害树干,在夏秋季用铁丝插入树干幼虫蛀孔内,刺死幼虫,或用蘸有敌敌畏或乐果的脱脂棉塞入虫孔毒杀,4月初,在大桂树萌芽枝条上发现成虫时,可进行捕杀。
6.桂实象鼻虫
一年一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下旬刺破幼果果壳,产卵数枚,幼虫孵化后,寄生果内而刺激果实变形,幼虫在果内越冬,发现受象鼻虫为害的果实,应全部摘除烧毁,成虫羽化时喷500倍敌百虫毒杀。
此外还有草蟋蟀、桂虱、蚜虫等。
四、采收与加工
生产桂通和采收叶片蒸桂油的矮桂林区,造林后3—5年,当树高3—4m左右、胸径3cm以上时,于3月下旬,平地面采伐后,从幼树较粗大较厚的茎部剥皮,晒1—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即成桂通。并收集桂叶蒸制桂油。伐根上的萌蘖经3—5年的生长,绝大多数达到采剥桂皮标准后,又可分区轮流采伐。
培育大肉桂林时,造林后15—20年采伐剥桂皮,2—3月剥的称春桂,品质差;7—8月剥的称秋桂,品质好。秋季剥皮,由于肉桂已停止生长,树皮不易剥脱,所以必须在6月下旬,在肉桂茎基部,剥去一圈约18—20cm的树皮,目的在于切断全部筛管,阻止养分向根部运输,以增加树干皮部油分的积蓄,另外,又利于秋后剥树皮。
大桂树皮都是采用立木剥皮法,剥皮次序先上后下,先剥桠皮,后剥干皮,用桂刀环切树皮一圈,深至木质部,依次向下距离每45cm处复切一环,在两环之间纵切一刀,树干较粗,则按宽10cm左右纵切数刀,然后将皮剥下,按不同商品规格进行加工。
将桂皮两端削齐,一端削去端口的外表皮,夹在特制的凹凸板中,经干燥后形成两侧向内卷、中部略下陷的,即成企边桂;将桂皮夹在桂夹内,晒至八、九成干,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全干燥,即成桂板,在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边条,削去外桂皮,即成桂心,块片即为桂碎:又每年在10—11月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干燥后,即成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