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歌的评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1 22:21
英国国歌 "上帝佑我女王"
歌词
God save our gracious Queen
Long live our noble Queen
God save the Queen
Send her victorious
Happy and glorious
Long to reign over us
God save the Queen.
Thy choicest gifts in store
On her be pleased to pour
Long may she reign
May she defend our laws
And give us ever cause
To sing with heart and voice
God save the Queen
英国国歌笼罩着神奇的色彩。它决不是由某个人作词或作曲,而是在民间逐渐形成的。16世纪时人们首次提到英国国歌,但其歌词(开始是用拉丁文写的)频频变动和增减。
英国人在表达对祖国的忠诚时所唱的并不是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也不是战歌,而是一首普通的祷辞,祝愿国王或女王健康、长寿和富足。难怪英国国歌中最基本的歌词来源于圣经,“上帝佑我国王”在圣经*出现过3次。
没有人确切知道是谁为国歌谱的曲,是谁写了现在的歌词。到了1545年,“上帝佑我国王”在英国海军中已成为一句"口令",回口令时该说:“愿君王统治天长地久”。
教会所指定的一篇用于"火药阴谋"(1605年11月5日)周年日的古老祷词,很可能是国歌第二段中几句歌词的出处。这一古老的祷辞中有这样几行:“驱散我们的敌人……消除他,们的恶意,挫败他们的诡计。"
毫无疑问,这首国歌是在国家处于危急之时把这种表示忠贞不渝的词语组合而成的。当然,人们对此仍有争议。
显而易见,如果人们祈求上帝保佑国玉,那就意味着他的生命受到了危害。所以,有一种传说认为该国歌起始于1688年,因为当时"奥兰治王子正在侵扰沿海地区",威胁着统治王朝的安全。这种说法还认为国歌是一首为詹姆斯二世的私人天主教小教堂唱诗班所写的拉丁文合唱曲。人们出于对君王命运的关注,不久就在伦敦的剧院和街头唱开了。
据称是英国国歌作者的人当中,最出名的{但也是最不可能的}是那首颇有独创性的歌曲《我们巷中的萨莉》的作者亨利·凯里。他是哈利法克斯侯爵之子,生活十分不幸,最后自杀身亡。据说是他写了英国国歌,并于1740年在伦敦某酒馆由他举办的晚宴上首次演唱,以庆祝弗农海军上将前一年中所取得的波多贝罗大捷。
也有些人认为是一个叫约翰·布尔博士的写的词曲,此人曾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王宫附属教堂唱诗班的男童歌手,后来成了那儿的风琴手。他作的曲子仍留存在某抄谱人1619年的手稿之中,确实和现在的《上帝佑我女王》相似。
看来,我们无法确定现代的《上帝佑我女王》出自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作曲家之手。它的乐曲是由在它之前早已流传的曲调发展而来的。到了17世纪,它已成为一首十分流行的民 间乐曲。
根据有案可查的记载,《上帝佑我女王》首次上演是在1745年,当时在伦敦的德鲁里剧院和科文特加登剧院举行的两次音乐会上被人正式演唱。当时,英国又是处于民族危机之中。
苏格兰曾揭竿而起支持英俊的查理王子,韦德元帅在北方*起义。《上帝佑我国王》祈求上帝助在位君王一臂之力,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英格兰人的热忱。
自这一非常事件之后,该国歌成了全国人民最能表达爱国精神的一首歌曲。它言简意赅,感情真挚,深入人心。不久,每逢表达爱国热情的场合,人们便会唱起这首歌。
过了不久,一些别的国家竟然也用起同一曲调来了。至少有12个国家先后用过这个典型而又独特的英国曲调,其中包括美国和德国。它确实是一首全世界最闻名的曲子。
传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西线的英国士兵情不自禁地唱起英国国歌时,美国和德国的士兵也都走出战壕,用各自的歌词和在一起唱,每一方都觉得官昕上去像是自己国家的国歌。
作曲家们也很赞赏这首曲子,把它融进了各自的作品一如海顿的《帝王颂》和布拉姆斯的《凯旋曲》一中。贝多芬被这首曲子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发表了7首主题变奏曲,并在日记中写道:"我必须让英国人知道,他们的《上帝佑我国王》简直是上帝的赐福。,,
这首歌由于它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的特点,在欧洲某旅游胜地举行的一次有许多英国观众参加的音乐会上引起了一阵混乱。在演奏韦伯的《狂欢序曲》时,他们听出了国歌的曲调便立即站起身来,令欧洲*的东道主们大为不解。随着这一曲调反复出现和消失,英国观众不时地起立和坐下,也被弄得迷惑不解和不知所措。
英国国歌产生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原名《天佑国王》,1837~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和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后改称《天佑女王》。这是一首歌颂统治者的歌,第一段歌词有“常胜利,沐荣光,孚民望,心欢畅,治国家,王运长,天佑女王”的词句;第二段歌词有“破阴谋,灭奸党,把乱萌一扫光,让我们齐仰望:天佑女王”的词句。这些词句的形成,是有历史根源的。是上1545年,英国海军中就有“天佑国王”这个口令,回答这个口令的暗语是:“治国家,王运长”。这就是第一段歌词的来源。1605年,天主教徒因不满英王詹姆士一世的*,策划在11月5日英王和大臣们来到议会时炸死他们。一桶火药事先秘密放在上议院藏煤的地下室里,约定到时候由浮克斯(1570~1606)去点火。这一为药阴煤案由于有人在10月26日向*告密而败露,浮克斯和其他主谋者被处绞刑。在火药阴谋案的周年纪念日,各教堂指定宣读“粉碎我们的敌人,……消除他们的恶意,击败他们的阴谋”的祷词,这就是《天佑女王》第二段歌词的来源。当英国处于殖民帝国的黄金时代时,《天佑国王》或《天佑女王》不仅是英国本土的国歌,也是它所有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国歌。此外,德国、丹麦、瑞典、瑞士、*、美国等国家,都曾采用《天佑女王》的曲调填词,作为自己的国歌或第二国歌。至今列支敦士登的国歌,还唱着《天佑女王》的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