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4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5:13
人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的人认为,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有三种行为表现是不孝顺的,最大最重的一个当属没有子孙后代,那么,在这一条之外还有哪两种行为,一起构成了这个不孝有三呢?不孝有三究竟指的是哪几种行为呢?
出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孟子·离娄》,全句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但是当时孟子的袁华忠并没有明确讲出另外两种不孝是什么。到了东汉时期,赵岐在《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中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庄这段话的理解,即“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所以 “三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娶无子,绝先祖祀”。白话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典故“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在这里,孟子主要是批评舜的不孝顺。孟子认为,不孝顺的表现有很多,但是以没有尽到后背的本分为最大最重。孟子认为,舜没有禀告父亲就擅自娶妻,是一种没有尽到后辈本分的行为。当时,舜娶尧之二女,并不是男女双方情感的需要,也不是媒人的牵线搭桥,而是一个*问题。据《尚书》、《史记》 等记载,尧年老时,想寻求一位继任者,众人推荐了舜,当时,舜是一个鳏夫,而尧却决定用六戚观人法考察他,于是把二女嫁给了舜。假设以没有子嗣是大不孝的观念为价值标准,众人不会推荐舜,尧也不可能去考察他。所以,在此处孟子以舜不告而娶来论证孝不孝的问题绝对与传子孙以继香火无关。实际上,尧嫁二女的目的是考察舜是否具有成为继体之君的资格,无论这个资格涵盖哪些内容,肯定与婚姻子嗣无瓜葛,因为舜那时就是鳏夫。
由此可见,在当时,“无后”的意识指的是没有尽到后背的本分。而东汉赵岐则将“后”注解为“后代”的意思,所以,不孝有三中的“不孝”分别是:一是对父母的过错不加以改正便执行,使父母陷于不义之地,这也叫愚孝。二是家庭贫困加之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获得俸禄来赡养老人。三是不娶妻生子,断了香火,是最不孝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5:13
1、“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意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这是一种不孝。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5:14
一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二不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三不孝: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者中无后为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5:14
一不孝:不孝顺父母,爱护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