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9 07: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9 09:22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谈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这几年“原生家庭”的二三事被更多人了解。
一句: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人生,不幸的童年,则要花费一生去治愈” 被广为流传。
但是,我们也需要知道——这世上就没有完美的家庭关系。
一味的看到原生家庭的不足,只会让我们把责任归咎于“外界”,而缺少了自省能力!
而一味的认同原生家庭所有的方式,我们又会复制粘贴原来的家庭模板。
我们需要看到不足之处,这会让我们不断的去完善我们的关系。
我们也需要看到家庭给予的温暖,感激生活的赠予,这是我们一生的心灵滋养。
好与不好,不是一种价值取向的偏向。
只是需要我们去看到!
这一期,我们来了解留学生和父母的温暖关系:
Dick说:“我和父母的关系就像是亦师亦友,从小到大的事情都是会和父母聊,父母接纳我讲的所有被朋友觉得稀奇古怪的事情,有时候也会互相调侃。”
Anna说:“刚离家独立,来到了英国留学,因为国外的饮食和国内饮食的差别,在国外特别想念妈妈煮的饭菜。妈妈知道了,录了制作菜肴的视频给我,每一个步骤都讲解的非常详细。”
Cora虽然留学在外,和父母相隔甚远。但是,每当自己遇到难题,第一想到的还是父母。她说:“我的爸妈总能够给予我一些建设性的反馈和帮助。”
Danica 的父母虽然并不同意他离开他们身边,自己出国留学,但是最后还是尊重自己的决定,并给予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Faye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她在欧洲有一个很好的就业岗位,但是,父母希望她能够回家,父母已经帮她安排了单位上岗。但是,Faye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做的决定,并获得父母的尊重。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提到:
“母亲起到保证孩子生活安全的作用,而父亲则有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应付来到这个大千世界所面临的那些问题的责任”。
他认为,
妈妈与孩子的关系,是一种“无所求”的形式:
对于妈妈而言,曾经,孩子是她身体的一部分——她孕育了孩子。
爸爸与孩子的关系,是一种“有条件”的形式:
孩子在与爸爸的交往中,在爸爸成为孩子的“玩伴”过程中,学会了最初的 社会 关系:“我需要靠我自身的魅力来获得父亲的喜爱”
在这样的意义上,
妈妈给予孩子的爱,是温饱、安全的需求
爸爸给予孩子的爱,是让孩子学会成长、勇气、独立
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存在着多重关系的转换,是哺育者、是老师、也是朋友.......
心理学家克莱因认为,婴儿在出生便有“死亡焦虑”。
在这个时期,母亲是婴儿能感受到“重生”的角色,因为她“孕育TA生命,给予TA食物”。
而父亲,则是在母亲把关注都投注于婴儿的时候,成为妻子最重要的守卫者。
婴儿期,母亲给宝宝再多的爱也不为过,而在需要妈妈24小时关注宝宝身心的时间段,丈夫给予妻子再多的关注也不为过。
这也是,孩子与父母最初关系的建立!
研究表明,婴儿在8个月起“模仿”能力就在逐渐增强。
父母的语言、行为都成为了婴儿“模仿”的第一个对象。
也即是,父母成为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就像心理学界的暖男温尼科特所说:“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什么更加重要 ”。
作为被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相比于谆谆善诱的指导;
我们“做了什么”比“我们说了什么”对孩子的影响更加的重要。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过: “给我一打孩子,我可以分别把他们培养成*或是小偷。”
虽然,行为主义会过多的偏重“环境决定论”的角度去看待人的成长路程;
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极大影响到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和孩子也是朋友的关系。
父母可以倾听彼此心声、互相交流平时的生活趣事。
父母和孩子一起去尝试不同的“玩”的乐趣,创造彼此能够共同参与的 游戏 :积木、画画、卡片.....
在交流中,父母能够让孩子去感受自己的经历;而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时,父母也能够通过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了解孩子的未来。
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对等和平等的交流。
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感受,是参与彼此的生活,但不进行干涉!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在讲诉自己和女儿的关系时,谈到:“我们无法照顾子女一辈子,所以尽早教他们独立自主。”
“在他能站起来时,放手让他自己走;有思考能力时,让他自己决定事情。”
有人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不管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会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变化。
即使,每个时代,人们所接受的命题各异。
但是,本质的东西一直未变——我们需要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