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0 06: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13:29
三曰—— 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则听必悖矣。所以尤者多故,其要必因人所喜,与因人所恶。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相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邾之故法,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君曰:“不若以组。凡甲之所以为固者,以满窃也。今窃满矣,而任力者半耳。且组则不然,窃满则尽任力矣。”邾君以为然,曰:“将何所以得组也?”公息忌对曰:“上用之 *** 为之矣。”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公息忌知说之行也,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公息忌之所以欲用组者,其家多为组也。”邾君不说,于是复下令,令官为甲无以组。此邾君之有所尤也。为甲以组而便,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也?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为〕组,亦何益也?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用组之心,不可不察也。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庄子曰:“以瓦殶者翔,以钩殶者战,以黄金殶者殆。其祥一也,而有所殆者,必外有所重者也。外有所重者,泄盖内掘。”鲁人可谓外有重矣。 解在乎齐人之欲得金也,及秦墨者之相妒也,皆有所(乎)尤也。老聘则得之矣。若植木而立乎独,必不合于俗,则何可扩矣。
《去尤》点评
谁不想聪明一点呢?
要想聪明,听我讲个秘方,就是去尤。
告诉你呀,我就是因为去尤,才写出《吕氏春秋》这么聪明睿智的书,才做成一笔特大买卖的。这笔特大买卖是什么,你知道不?没听说过“奇货可居”的故事?
人不聪明,是有原因的,所以是可以改变的。愚蠢不是命,而在于人为。孔老夫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他这句话我不敢苟同,孔夫子讲了一万句话,句句正确,就这一句例外。哎呀,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圣人说错一句话,他还是圣人,还是大聪明人。他为什么那么聪明?就是去尤去得好。
尤是什么?就是局限。
打掉局限,无拘无束,天地万物,无不包容,而不是偏于一物,囿于一角。这就好啦。
且慢。吕公,你说人不要偏于一物,心意不要偏于一方,这话好象有毛病吧?
不偏于一物,东看一眼,西看一眼,天想一下,地想一下,就聪明啦?就去尤啦?这样的话,你后面的《执一》篇、《不二》篇,我可读不懂了,前头的《精通》篇也没法精通了。
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办好。阳光烧不了饭,想个办法,把阳光聚拢来,就可以了。
但是,一个人天天揣着自己的成见不放,念念不忘,专心致志,也没见他聪明了多少。我怀疑孔夫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是有所指的。
忽而又想起我佛如来。如来大智大慧,我是五体投地。他有一句名言,就是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古往今来千千万万成就大业的人无不在证实着这句话。可他又有一句话,说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话也是黄钟大吕,当当响,慧能大师就是听了这句话而开悟的。是呀,固守一处,就死板了,怎么能墨守成规呢?
可是,可是专心致志好象也没错呀。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我是“朽木不可雕也”了吧。如果我不认命呢,那就想它一万年。
想一万年,这就是制心一处。糟了,已经偏于一物了。
何以去尤哉,且不管,我先干了这一杯。噢,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有几回。想那么多烂事做什么。
原文: 三曰: 世之听者,多有所尤。
多有所尤,则听必悖矣。所以尤者多故,其要必因人所喜,与因人所恶。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注释: ○去尤:就是去掉赘尤。
尤:通囿。蒙蔽、局限之义。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
变也者无他,有所尢也。 注释: ○鈇(fu 夫):通斧。
○意:疑。 ○无为:没有 ○谷:坑。
邾之故法,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君曰:“不若以组。
凡甲之所以为固者,以满窍也。今窍满矣,而任力者半耳。
且组则不然,窍满则尽任力矣。”邾君以为然,曰: “将何所以得组也?”公息忌对曰:“上用之 *** 为之矣。”
邾君曰:“善。” 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
公息忌知说之行也,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 “公息忌之所以欲用组者,其家多为组也。”
邾君不说,於是复下令,令官为甲无以组。此邾君之有所尢也。
为甲以组而便,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也?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为组,亦何益也?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用组之心,不可不察也。 注释: ○邾:古国名。
故址在今山东邹县东南。 ○为甲裳以帛:做战衣常用帛。
裳:同常。 ○公息忌:人名,旧作公息忘。
○组:绶带。 ○满窍:孔窍全都塞满。
○任力:承受力。 ○伤:毁败。
○累:牵累。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
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尢乎爱也。
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庄子》曰:“以瓦殶者翔,以钩殶者战,以黄金殶者殆。
其祥一也,而有所殆者,必外有所重者也。外有所重者泄,盖内掘。”
鲁人可谓外有重矣。解在乎齐人之欲得金也,及秦墨者之相妒也,皆有所乎尤也。
老聃则得之矣,若植木而立乎独,必不合於俗,则何可扩矣。 注释: ○恶:丑陋。
○商咄:人名。据说长得很美。
○反:同“返”。 ○庄子曰:引文见《庄子·达生》。
文字略有出入。 译文: 世上凭着听闻下结论的人,往往有所局限。
往往有所局限,那么凭听闻下的结论必定是谬误的了。受局限的原因很多,其关键必定在于人的有所喜爱和有所憎恶。
面向东望的人,看不见西面的墙,朝南看的人,望不见北方。这是因为心意专于一方啊。
有一个丢了斧子的人,猜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的。看他走路的样子,象偷斧子的。
看他的眼色,象偷斧子的,听他说话,象偷斧子的;看他的举止神志,没有一样不象偷斧子的。这个人挖坑的时候,找到了他的斧子。
过了几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举止神态,没有一样象愉了斧子的。他邻居的儿于没有改变,他自己却改变了,他改变的原因没有别的,是因为原来有所局限。
邾国的旧法,制作甲裳用帛来连缀。公息忌对邾君说:“不如用丝绳来连缀。
大凡甲之所以牢固,是因为甲连缀的缝隙都塞满了。现在甲连缀的缝隙虽然塞满了,可是只能承受应该承受的力的一半。
然而用丝绳来连缀就不是这样。只要连缀的缝隙塞满了,就能承受全部应该承受的力了。”
邾君以为他说得对,说:“将从哪里得到丝绳呢?”公息忌回答说:“君主使用它,那么人民就会制造它了。”邾君说:“好!”于是下命令,命争有关官吏制作甲一定要用丝绳连缀。
公息忌知道自己的主张得到实行了,于是就让他家里人都制造丝绳。有诋毁他的人说。
“公息忌之所以想用丝绳,是因为他家制造了很多丝绳。”邾君听了很不高兴,于是又下述命令,命争有关官吏制甲不要用丝绳连缀。
这是邾君有所局限!制甲用丝绳违缀如果有好处,公息忌即使大量制造丝绳,有什么害处呢?如果用丝绳连缀没有好处,公息忌即使没有制造丝绳,又有什么益处呢?公息忌制造丝绳或不制造丝绳,都不足以损害公息忌的主张。使用丝绳的本意,不可以不考察清楚啊。
鲁国有个丑陋的人,他的父亲出门看见商咄,回来以后告诉他的邻居说;“商咄不如我儿子。”然而他儿子是极丑陋的,商咄是极漂亮的,他却认为极漂亮的不如极丑陋的,这是被自己的偏爱所局限。
所以,知道了漂亮可以被认为是丑陋,丑陋可以被认为是漂亮,然后就能知道什么是漂亮,什么是丑陋了。《庄子》说:“用纺锤作睹注的内心坦然,用衣带钧作赌注的心里发慌,用黄金作赌注的感到迷惑。
他们的赌技是一样的,然而所以感到迷惑,必然是因为对外物有看重的东西。对外物有看重的东西,就会对它亲近,因而内心就会不安详。”
那个鲁国人可以说是对外物有看重的东西了。这道理体现在齐国人想得到金子,以及秦国的墨者互相嫉妒上,这些都是因为有所局限啊。
老聃就懂得这个道理,他象直立的木头一样自行其事,这样必然与世俗不合,那么还能有什么能使他内心不安昵?。
《吕氏春秋·去尤》
【原文】
人有亡鈇者①,意②在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抇③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④。
【注释】
①亡鈇:丢失斧子。②意:猜想。③抇:掘开。④尤:过失;错误。
【译文】
从前有一个丢失斧子的人,非常注意观察邻居的儿子的举动。
看到他走路,像偷斧子的样子;看他的脸色,像偷斧子的样子;听到他讲话,也像偷斧子的样子。总之,他的动作态度,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样子。后来掘开山谷里的水,找到了斧子。第二天,再看邻居的儿子,他的动作态度都不像偷斧子的样子了。邻居的儿子并没有改变,而是自己的怀疑心理改变了。这个改变不是别的,而是由于先前的看法有错误。
夏、尤二翁的文言文翻译如下:
夏翁是江阴县的大族,曾坐船经过市桥,有一个人挑粪倒入他的船,溅到夏翁的衣服,此人还是旧相识。僮仆很生气,想打他,夏翁说:“这是因为他不知情,如果知道是我,怎会冒犯我呢?”因而用好话把他打发走。
回家后,夏翁翻阅债务帐册查索,原来这个人欠了三十两钱无法偿还,想借此求死。夏翁因此撕毁契券,干脆不要他还。
长洲尤翁开钱庄营生,年末,听到门外有吵闹声,出门一看,原来是邻居。
司典者(管理典当的职员)上前对尤翁诉说:“此人拿衣服来典押借钱,现在却空手前来赎取,而且出口骂人,有这种道理吗?”此人还是一副骠悍不驯的样子。
尤翁慢慢地告诉他说:“我知道你的心意,不过是为新年打算而已,这种小事何必争吵?就命家人检查他原来抵押的物品,共有四、五件衣服。尤翁指着棉衣道:“这件是御寒不可少的。”又指着长袍道:“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不是急需,自然可以留在这里。”这个人拿了两件衣服,默默地离去。
但是当夜竟然死在别人家,官司打了一年。原来这个人负债太多,已经服毒还没有发作,打算自杀讹诈人钱财,心想尤翁有钱,好做讹头。既然不成,又转移到别人家的。有人问尤翁为什么事先知道而强忍着,尤翁说:“凡是别人同你发生冲突而不合常理,一定有所仗恃。小事不能忍,灾祸立刻降临。”人人都佩服他的见识。
夏、尤二翁是文言文《夏翁,江阴巨族》中的人物。
扩展资料:
《夏翁,江阴巨族》文言文原文: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
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9.王欢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 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6.刘羽冲死读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 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 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 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 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25.鲁宗道正直
宗道为人正直,疾恶 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 微行 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 上 怪 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 以宗道所言对。帝诘 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公,人皆苦之。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翁弱与僚属部曲拥立,望其榜,曰: “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放意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侍者以为笑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已而见主人代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也。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时人嗤之。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亲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赵广,合淝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昕虏,妇人,广毅然辞以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姆指遣去,而广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多广笔也。
[宋 陆务观(名游)老学庵笔记]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尉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多人矣。一旦,父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圉人,乃曰:“内翰卖之商人矣。”谏议遽谓翰林曰:“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蓄此?是移祸于人也。”亟命取马,而偿其直,戒终老养焉。其长厚远类古人。
于令仪。夜获盗。乃邻子也。仪曰。汝迫于贫耳。今以十千资若生。勿复为非。既去又呼之曰。汝贫而夜负钱归。恐为逻者所诘。留至旦而遣之。终不与人言。后子孙相继成进士。人谓悯凶之报。
1,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
2,
廉洁不贪而又宽厚幽默
全文翻译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好感。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叫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作到。
牧童评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
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公笑曰:"。
③知,以为贤于李卫公④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退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公笑曰,蒙正遽止之,不问之何损:“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有一朝士,家藏古鉴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③。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朝中的官吏:“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其弟遂不复敢 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我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吕蒙正不为物累 原文,(不问他的名字)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失吗?”当时在场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气量)。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这小子也能参与谋划政事吗,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生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自言能照二百里:关照 ⑦伺间:等到有一会儿 编辑本段译文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 ④李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吕蒙正笑道。有一朝士,家藏古鉴:“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都说他比李卫公更贤德(李靖。
译文: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胤特别知遇关照: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就终生不能忘记。 2。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他弟弟听后再也不敢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赞叹佩服,曾封为卫国公。
⑤累:牵累 ⑥眷遇;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赏识。
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做到。 3、吕蒙正不受镜 原文 吕文穆公①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
吕蒙正则说1、吕蒙正不记人过 原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令诘其官位姓名,入朝堂。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用二百里地的镜子照呢?”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似的走过去了。
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那位同列)查问。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靖(李靖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着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得到重用。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编辑本段注释 ①吕文穆公: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谥号,北宋*家。
②鉴:镜子:曾封为卫国公)?” 时人皆服其量。(据《涑水记闻》改写) 编辑本段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