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牵牛子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7 04: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23:46
牵牛子
牵牛子为中药名,出《雷公炮炙论》。是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 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牵牛子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横切面可见淡*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气微,味辛、苦,有麻感。炒牵牛子稍鼓起,颜色加深,断面浅*,微具香气。药材商品以种皮呈灰黑色者名黑丑,淡黄白色者名白丑,合称二丑。
牵牛子属峻下逐水药。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的功能。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绛虫病。生牵牛子偏于逐水消肿,杀虫。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虫积腹痛。炒牵牛子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导滞见长。多用于食积不化,气逆痰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牵牛子 [ 最后修订于2017/4/27 15:35:41 共368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