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8 16: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18:49
自秦朝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以来,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并且规定他的继承人为秦二世,往后三世、四世......乃至万世,希望自己子子孙孙无穷匮矣,秦帝国万世不朽,永远能够统治下去。但是可叹的是秦二世而亡,才统治了十几年,这个往日无比强盛的帝国就走向了毁灭。自此以后,中国的历代封建王朝,国祚很少有能超过300年的。汉朝虽然统治了405年,但中间也经历了王莽之乱的分水岭。其余像国力强大唐朝,国祚289年,经济繁荣的宋朝32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虽然历朝历代建国初期的统治者都曾想方设法用尽心血力图使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家天下”万世不朽,但是无一例外都逃脱不掉两三百年一次的改朝换代的命运。这是问什么呢?
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笔者认为,改朝换代是必然因素导致的偶然结果。什么意思呢?可以这样来理解:比如说300年经历一次改朝换代,那么300年这个数字,可以看成是偶然的。但是唐、宋、明、清这么多朝代,更迭的时间都是300年,也就是说300年这个数字成了一个周期,一个改朝换代的周期。这样一来,“300年”这个偶然数字的产生,就肯定有它产生的必然原因了。笔者认为,有两大必然原因主导着“300年”这一周期——“土地兼并”和“气候变化”。
1、怎样理解*集权
今天先来说第一个,也就是“土地兼并”。
自秦朝大一统以来,“封建制度”伴随着中国的王朝兴衰两千余年。这是一段漫长的时光,漫长到足矣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封建制度下的帝国,或者说君主,两千多年来都在不断重复循环地做着一件事——*集权。
“*集权”这四个字我们到底该怎么理解呢?其实我们可以用著名的历史学家黄仁宇教授的一句话来解释这四个字,那就是:“**能够直接向每个农民征税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最为鲜明的代表,就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用他至高无上的权力,编制了一套精心设计出来的精确到以“每个人”为单位的统治网络。他以超大的工作量和超精细的工作流程,以郡县为基础,设立四通八达“铁路”一般的交通枢纽,把每家每户,每一个秦国公民都归入进帝国的层级编制,记录档案。这样一来,帝国的每一个生产单位(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他们的生产量,他们应该缴纳的税,都完完全全在帝国的掌控之下。地方很少出现私吞土地的豪强,很少出现土地粮食产量的虚报、很少税务的作假、也很少出现各种生产量的隐瞒。总而言之就是,帝国的权力能够以高度集中的方式渗透到帝国统治的各个角落,帝国能够享有整个国家的所有资源。
这样的“*集权”统治有好处吗?当然有。首先,这样一套制度不但会保证国家的税收稳定而且源源不断,而且如果统治者只要不是也别残暴,就足以保证最底层的纳税者,比如最辛苦的农民,不会有过于繁重的负担。因为帝国的税收百分比是一定的,除了向帝国纳税以外再无任何地方的苛捐杂税(明朝国家对农民的税收很低,农民总体税收很重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官巧立名目的各种额外税),肯定会保障农民的基础生活,只要不出现大规模天灾农民们基本上可以获得温饱。仅此两点,就足以说明如果“*集权”能够达到这种理想化的话,那么王朝千世万世绝对有可能实现。
但是,已经很接近这种“*集权”的秦朝,为什么只统治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呢?原因很简单,这种高度的集权,让秦朝统治者的*膨胀到没有止境,统治者残暴异常,国家强加在老百姓身上的赋税已经足够把他们压垮了。当老百姓连最基础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时,他们能做的只有造反。
于是,后世的封建统治者充分地理解了这一点,他们往往不会向老百姓索取太过繁重的赋税,而是采取一种温和的统治态度,即所谓的“仁政”。几百年以后,这种以仁政为核心统治理念的社会*不断得到推广,帝国运转的方式越来越趋于成熟。
2、怎样理解土地兼并
后世的大部分皇帝既没有秦始皇的精明手段,又没有他的统治精力,这样的话,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发展,在皇帝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而且臣子们又不断中饱私囊的情况下,那么原先的“**能够直接向每个农民征税”这样一个本来应该存在的现实,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这就是土地兼并的开始。
怎样给土地兼并下一个定义呢?国家的土地是一定的,一定时期内国家的人口(生产力)也是一定的。国家通过丈量土地核实用于耕田的土地数量,通过人口普查户籍定制核实纳税人数。这样一来,国家每年从土地上收取的赋税也应该是一定的。当土地兼并开始的时候,这一套本来该是铁一般刚硬的制度很快就会发生质的变化。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土地产权逐渐向少数人手中转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主阶级。地主们通过暴力侵占自耕农的农田,使这些原本自给自足的并且依法纳税的自耕农失去土地,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这些地主,变成佃农。成为佃农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佃农所耕种生产的每一粒粮食全归地主所有,而地主只会给他们仅够维持生存的口粮,维持他们生存的目的也是使他们能够继续替地主打工种田。这样一来,我们的封建*再也无法从这些原本勤劳耕作按时纳税的自耕农身上获取一毛钱的税了。他们由为封建帝国服务的公民变成地方豪强地主阶级的私人仆役。每当一个自耕农成了佃农,就意味着**对这个地方的实际税收减少一分。税收每减少一分,就意味着*对地方的控制力降低了一分。所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名存实亡,“小农经济”变相成了类似于西方种植园主那样的“庄园经济”。这就是土地兼并。
如果我们再理想化的假设一下,这些地主如果能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纳税,也就是说国家有足够的条件控制他们,牢牢掌握国家的资源,让那些佃农生产的资源合理地流向**,那么也是可以的。但是,现实和理想有着不可逆转的巨大差别。地方中那些侵占民田的豪强地主,他们有充足的利益和理由,与官绅勾结,蒙骗**,虚瞒他们拥有的民田数量,谎报民间户籍,等于说把一部分国家的资源据为己有。他们自身的势力得到了扩张,那么就意味着*的权力在不断得到削弱。土地兼并的越严重,*的控制权就越弱小。当这种兼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的权力彻底离心,**的生存已经达到了要完全来依赖这些地主豪强的支持。那么这个时候,已经离亡国不远了。
3、300年,成为土地兼并周期的最大承载量
土地兼并导致国家用来征税的农田越来越少,征税的农田少了意味着国家的税收减少。国家的税收减少意味着财政费用入不敷出,供养不起军队,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这样一来,一旦爆发战事,国家就会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国家不能*叛乱,那么这种*就会越来越大,大到*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去提供解决的方案了。而那些拥有国家大部分土地,拿着大部分税收的地主豪强呢?他们只能算是投机者。他们拥有社会上的大部分资源,有能力也有义务去替国家分忧。但是他们往往会采取观望的态度。有利可图时,他们也许会帮助这个国家一把。如果他们觉得投资给国家可能不会有太好的受益时,那他们就完完全全成了守财奴,坐视这个国家的存亡了。而对于那些失去土地的反叛者来说,他们期待着一场毁灭性的大*,期待着乱世过后的重新洗牌。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不难看出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每一朝每一代从建立伊始到灭亡之秋,都在重复着一个相同的过程,那就是—:土地重新分配——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发展到极限——天下大乱重新洗牌——建立新朝再一次土地重新分配——的这样一个过程。整个王朝史,就是**和地方豪强地主的争夺土地人口的斗争史。这样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不断重演,刚好形成了300年的这样一个周期。受中国的土地数量和人口数量的影响(当然也有生产技术的影响),300年,即是土地兼并从开始到发展致极限的最大承受时间。
昨天我们探讨了中国的封建王朝大多数都逃不掉两三百年一次改朝换代的命运的一个必然原因——土地兼并,并且总结出了——土地重新分配——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发展到极限——天下大乱重新洗牌——建立新朝再一次土地重新分配——的这样一个以300年为极限的朝代更替周期。今天我们继续再来探讨另一个必然因素——气候变化。
1、什么是小冰河时期
在进入主题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必要先解释一下。昨天有网友留言,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土地兼并从开始到极限的周期是300年,而不能是500年、800年或者其他更长的时间?怎么证明这个周期是300年?笔者认为,300年这个周期不需要证明,因为它是一个事实,唐、宋、明、清都是差不多300年而亡(由于清朝灭亡具有极其特别的性质可以不予讨论),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找出为什么周期是300年的原因,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不是500年或者800年的更长时间。能解释这个问题的就是下面笔者要和大家探讨的必然因素之气候变化因素。
现在网上关于明朝的灭亡有一个十分新颖而且鲜明的观点,那就是“明朝末年赶上了小冰河期”(关于这一历史现象笔者会在下文有重点讨论)。什么是“小冰河期”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农作物大幅减产,社会剧烈动荡,人口大幅锐减(历史上的小冰河期这些现象无一例外地发生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的一个过程。但是“小冰河期”就像季节轮回一样,不是发生以后就会持续到底的,而是具有周期性的。
据欧洲的近些年气象专家的研究,欧洲小冰河期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传统农业国家的中国的农作物大幅减产,常年平静的苏必利尔湖湖面开始结冰。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撰写的中国气象史的资料中,明确记载了中国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时期确实和中国历史上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未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当时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幅减产。中国的很多历史学家根据竺可桢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明确指出,由于气候寒冷导致的粮食作物大幅减产,造成了长达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灾荒与战乱,长期的饥荒导致战乱无*地扩大,战乱又使得尸横遍野,尸体得不到处理,从而衍生出大规模的疾病瘟疫,总总因素交织着,使得人口数量大幅锐减,人民的怨恨无处发泄于是全体把矛头指向*,从而改朝换代,秩序重组,重新洗牌。
2、气候变冷导致的全国性灾荒,才是撼动王朝政权的核心力量
有的历史学家甚至还认为,明朝末年从美洲引进过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大大挽救了由于粮食减产而处于饥荒边缘的中国农民的性命。要是没有这些外来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话,明朝会因为大饥荒而导致的灭亡的时间将会提前十几年,甚至在崇祯元年(1628年)明朝就该灭亡了。明末中国土地上的人口有一亿二千万,到清朝入关建立新朝之后只剩下五千多万,而此时中国的小冰河期还远远没有过去。这期间之所以能过渡到“康乾盛世”,正是依赖着玉米、土豆这些外来的农作物。而康乾盛世之所以能形成的原因,正是小冰河期在康熙朝中叶结束,中国大地开始回暖,原本中国传统的粮食作物开始大幅增产。
据《汉南续郡志》记载:从崇祯元年开始仅陕西地区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灾荒十年间不曾中断。如果在加上其他地区足以让任何神魔都恐怖的人间地狱,这对于生产力及其低下的且自古就是以农立国的王朝简直是连根拨起,其破坏程度甚至高于当代核战争。
在小冰河期泛滥的那个年代,崇祯说的一点也没有错。“事事皆亡国之象”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那个时候的灾荒和*非人力所能挽回的特点。明朝的小冰河期是在1580年开始的,在这之后气温骤然下降,整个降温过程十分明显,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可以说是自从人类步入文明时期以来,最寒冷的时期。那个时候,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奇寒无比,不光黄河以北,连上海、苏浙、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这些奇异无常的现象在明末清初的史料《阅世编》、《庸闲斋笔记》、《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中都提到了。先不说崇祯有没有治国之才,单说这种种的不可抗拒的毁灭性自然因素,是他和他的帝国所能拯救过来的吗?
3、中国气候的冷暖更替300年一次,正好与王朝寿命吻合
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些关于数据的分析情况。由于中国历史的时间跨度太过漫长,太早的年代受技术的影响很难有明确的气温变化的详实记录。有专家统计过自公元850年(唐宣宗时期)到公元1900年清朝灭亡前夕这一千多年间的气温变化情况:冷期长539年,暖期长511年。如果按照冷暖时期交替循环的原则来细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8个温暖期,8个寒冷期,即16个气候期。在这8个寒冷期当中一共爆发了7次国家性的大*和大剧变,除了元朝是在温暖期(1368年,此时距离上一次小冰河期过去了8年)灭亡的之外,其余几朝无一例外是在寒冷期灭亡的。如果把这段时间内大大小小那些没有引起政权更迭的农民*都算上的话,可以统计出有86%的*发生在寒冷期的低谷。冷暖期变化和国家*频率变化的高度吻合已经不能单单用巧合来解释了。
大家可能会说,宋朝并不是亡于农民*啊,宋朝是被外敌入侵所灭的啊。不错,北宋和南宋分别亡于金人和蒙元的游牧民族。但是稍加考察便不难发现,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战争活动最为频繁的几个时间段,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中国北方小冰河时期达到最高峰的时间结点左右。汉朝中叶的匈奴如此,五胡乱华如此,金人南下更是如此。这些游牧民族所谓的对中原人民的屡屡南下侵犯,其实总结一下无非就是不断掳掠、抢夺。抢夺中原的粮食资源,物产资源以维持生存。相比中原的农耕民族,那些游牧民族更加是靠天吃饭。中原就算灾荒,粮食也必定有囤积。但是游牧民族牧马放羊,一旦遇到小冰河时期,极度严寒下草原寸草不生,牛羊大量死亡,他们就会马上面临食物的断层。这样一来,他们除了南下劫掠,还能怎么样?所以每一周期气候开始转冷的时候,也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政权爆发战争的时候。
说道这里,大家应该不难看出来为什么中国的封建王朝大体上都是两三百年一次改朝换代了。因为每过两三百年,中国都要经历一次小冰河时期,也就是极度严寒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落为佃农,他们家无余粮,给地主阶级打工吃了上顿没下顿。一旦遇到因为寒冷而带来的大饥荒,他们没有一点应对灾荒的能力。这些人在土地上耕种了一辈子,遇到荒年无人救济,*的王朝无法顾及他们的生死,他们就只能坐等死亡。由于这个时候王朝已经经历了两三百年的发展,人口增长达到了一定数目和土地资源由于兼并短缺的这样一个矛盾在灾荒的年代达到了最大化,那么农民们的反抗战争无论怎样也不可避免了。随后,政权更迭,改朝换代,一切资源都开始重新分配,一切秩序都开始重新整合,一切混乱都开始重新洗牌。
“土地兼并”和“气候变化”这两个导致300年一次王朝更迭的因素,可谓相互牵连,互为因果。如果没有土地兼并,王朝*有足够的粮食储备,那么就算遇到了小冰河时期,*有足够的赈灾能力以帮助农民渡过这段灾荒的岁月,改朝换代的时间恐怕也未可知。如果没有小冰河时期,那么就算有土地兼并,那么也不会产生大面积灾荒,农民也不至于吃不上饭,交不起税,帝国能在这样一个病态的平衡下支撑多久也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