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8 08: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02:44
傅雷,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艺术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为人类作出了卓著贡献,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傅雷家书》,收录的多数信件是傅雷1954年——1966年间写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的。通信12年,信的数量达180多封。这些信不仅使傅聪与家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纽带,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就《傅雷家书》给人的感觉而言,我觉得他更是一个成功、伟大的父亲,是一个出色的家庭教育家。
傅雷作为人父的成功和伟大,集中体现在他达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那就是——父子如朋友。他在其中一封书信中写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的确,傅雷在家书中展现给我们的父亲形象,完全是一个严而不厉,能够心灵相通、思想相托的朋友式父亲形象。他对儿子没有普通父亲的高高在上和横加训斥,更没在教条式的训诫。他对子女充满父爱,热情、真挚而坦诚,父子之间在感情乃至精神上均可互相理解,互为慰藉。他能够在儿子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充满父爱的神奇之手,给儿子以温暖、鼓励,让儿子重拾自信,走出阴霾,沐浴阳光与雨露。傅雷经常以十分平等的语气向儿子傅聪提出人生忠告和人生哲理,细细品味,让人如沐春风,如遇甘霖,给人深深的启迪,受益良多。能够在工作之余长期互通书信,实则难能可贵,能够志同道合地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则更不失为我们作为人父或人子的典范。
我们不妨掩卷沉思,扪心自问,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能经常进行沟通、交流;是否能平等相待,互诉衷肠;又是否能像傅雷父子那样,既是父子,又为朋友。作为父母,我们不妨放下架子,尝试做孩子的朋友、知己,从真正意义上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作为子女,我们也要充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接受他们的谆谆教诲,清楚父母对我们所倾注的心血。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要知道,父母对子女情比海深,德比天高。构建和谐温馨的学习型家庭是我们高质素的生活目标,傅雷父子则恰好成为了我们很好的学习榜样。
我之所以认为傅雷是一个出色的家庭教育家,是感动于他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傅雷对儿子的最高期望,就是希望儿子在人生旅途中能够学会“坚强”。傅雷在家书中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他教会了傅聪也启迪了我们这些读者应该如何坚强地去面对成功与失败,去面对挫折、打击与鲜花和掌声。他说:“人一辈子都在*——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从中告诉人们,凡事要学会达观,保持一颗平常心,并要冷静、客观,要勇于正视现实。“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们要“不怕失败,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要知道,人生“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 。面对成功,面对鲜花和掌声,我们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要永远保持一种“谦卑”。是的,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一次的终点又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在每一次的鲜花与掌声当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整装待发,迈向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朝阳。
爱国,是贯穿《傅雷家书》的又一主线。自从儿子傅聪出国后,父亲傅雷在给儿子的每一封家书中除了蕴含着父母对儿子深深的爱和思念外,还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当获悉傅聪在音乐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时,傅雷异常激动,除了对儿子的祝贺、鼓励和告诫外,还格外为祖国而感到无上光荣,因儿子为祖国争光而倍感骄傲。他说:“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他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激励儿子“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他的爱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远隔万里之外的儿子,让傅聪能时刻想着为祖国争光。作为中国著名钢琴家的傅聪,他爱祖国、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河山、爱祖国的人民,因为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从《傅雷家书》中,让我更深层次地感悟到,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从何职业,都要心怀祖国,情系华夏,竭尽所能,为国争光。
阅读《傅雷家书》,让我领略了傅雷这一成功父亲的典范,学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还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从中得到了升华
读后感栏目精心推荐:
我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