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5 19:4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5:10
赵孝功,男,汉族,漯河临颍县人,现年29岁,共青团员,专科学历,擅长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和聋儿文化知识教育,现任河南省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负责人,负责聋儿康复教育及管理工作。 年,赵孝功毕业于湘南经济技术工程学校计算机专业。年,进入许昌民办聋儿康复机构——许昌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当了一名聋儿语训教师。年9月,赵孝功与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创办了光山县特校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使光山县聋儿康复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经过五年多的努力,聋儿康复中心已初具规模,成为豫南地区最大的民办聋儿康复中心。 自年从事聋儿康复工作以来,赵孝功先后帮助百余名聋哑儿童开口说话,走出无声世界,进入普校特校技校学习。十年来,赵孝功始终以工作需求为己任,恪尽职守,坚持以校为家,任劳任怨,时刻陪护在聋儿身边,切实解决聋哑儿童的生活护理及安全问题。十年来,赵孝功始终致力于聋儿康复事业,默默无闻,不求名利,甘于奉献,为聋儿康复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聋儿家庭的普遍信赖和赞誉。 一.年,赵孝功与聋儿结下不解之缘。 赵孝功的专业本来是当下很吃香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从事聋儿康复事业可以说是“误入歧途”。年,中专毕业后,赵孝功计划到广东沿海工作,家里人不放心,托人在许昌给他找了一份工作。年3月,赵孝功听从家人的安排,来到了这家民办聋儿康复机构——许昌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当了一名聋儿语训教师,从此他和聋儿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实话,在聋儿康复中心工作非常辛苦。作为老师,赵孝功白天要给聋儿上一天的课,晚上又要和聋儿住在一起,时刻陪护在聋儿身边。很多聋儿年龄较小,自理能力差,睡觉前老师要给他们洗脚,做听辩练习,哄他们睡觉,夜里给他们盖被子,夜里还要把年龄小的聋儿解手,不然就尿床了。如果有聋儿病了,更要照顾有加。早上起床以后要给年龄小的聋儿穿衣服,叠被子,洗手洗脸梳头发,戴助听器,做口舌操和呼吸操。吃饭时,老师们要把年龄小的聋儿一一喂饱。但是,聋儿康复中心的工资却非常低,一个月才多块钱,尽管是逐年递增,直到年7月,赵孝功的工资已经是所在中心最高的,每个月也不过元。即使这样,他仍然很喜欢这项工作。 二.年,赵孝功创办光山县特校聋儿康复中心 年以后,赵孝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该结婚了却一穷二白,家境不好,又没有人肯帮忙,怎么办呢?赵孝功兄弟三个,从小没了妈妈,单靠父亲一人把他们养大,还供他们上学,所以他不想再苛求父亲什么。“只有靠自己去拼搏,才能有出路。”思前想后,赵孝功还是决定离开许昌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尽管他不想这么做,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年7月底,赵孝功毅然离开许昌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这个他贡献青春奋斗六年却不能让他生存下去的地方。辗转郑州、徐州、漯河、驻马店、信阳、南阳等地,于04年8月中旬来到信阳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同校方磋商,签定协议,开始着手创办光山县特校聋儿康复中心。 创业就这样开始了。一个整日埋头苦干,丝毫没有社会经验的青年人,没有资金,没有帮手,只身一人,要想在异地他乡创业,开办聋儿康复中心,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尽管学校给他提供了教室,外加一块黑板、四张铁床。除了这些,教室里空荡荡的。不过,他还是非常感激学校对他的帮助。他用身上仅有的元钱,购置了四张课桌、八个凳子,一面锣,一个鼓;电饭锅、煤气灶、大米、面粉、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等生活必需品;印制,张贴海报,拉条幅做宣传,还到电视台花钱做了三天的。老师只有他一个,好在女朋友杨晓得知他要创办聋儿康复中心,便不顾家人反对,主动辞去在许昌聋儿康复中心的工作,来到光山县帮他,充当厨师和保育员。 教室有了,老师有了,开学那一天,却只有两个学生。迫于无奈他只好把开学日期推迟,硬着头皮到乡里挨家挨户打听,去聋儿家里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由于聋儿康复工作在光山县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再加上他是个外地人,很多聋儿家长根本不相信,甚至有人把他当成骗子,堵着门不让进家。没有办法,赵孝功只好请他以前在许昌聋儿康复中心教过的两名聋儿及家长来做活,同时又让学校领导出面他绝非骗子,并再三向新生家长做出承诺:先免费训练,等孩子学会说话以后再交钱。即便是这样,也只有五个聋儿家长愿意让孩子来试学。赵孝功并没有灰心,因为他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万事开头难,如何走出困境,让光山县聋儿康复事业有个良好的开端,他想了很多办法,找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找新闻单位进行宣传和呼吁,到当地企业寻求赞助等等,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这些方法都是徒劳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别人对他和他从事的工作都一无所知甚至持怀疑态度,根本就不会有人答理你,想得到帮助拉到赞助更是异想天开。无奈,他只好放弃了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把所有心思全都放在教学上,只有真正教出成绩来,让事实说话,才最有说服力。 然而,想在教学上取得大的突破是件很难的事。聋儿康复不同于感冒发烧,吃药后能立马见效。聋儿学说话,首先就要学发音,而聋儿每学会一个音都需要老师教上几十遍,甚至上几百遍,要想让聋儿早日学会说话,就得多下功夫,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他每天早起都坚持带聋儿做口舌操和呼吸操;白天上一天的课,教聋儿学发音,说些简单的词语;晚上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补习,做听力训练,摆舌位,定口型,强化发音。等学生们都睡了,他就开始琢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就这样,他通过不断摸索,结合以前掌握的方法,借鉴南京漯河等地的经验,留心观察,大胆尝试,很快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聋儿康复训练方法,语训的效果和质量显著提高。工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孩子们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过去一个字也不会说的聋哑孩子,几个月的时间就学会说话了,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开了,过去认为他是骗子的聋儿家长,主动把孩子送到了他的聋儿康复中心。 在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赵孝功和老师们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使聋儿康复中心初具规模,成为豫南地区最大的民办聋儿康复中心。五年来,光山县特校聋儿康复中心已经成功训练了近百名聋哑儿童,帮助他们走出无声世界,进入普校特校技校学习,少数聋儿已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招生也不再那么难了,聋儿的来源也不再仅限于当地,辐射到周边各县。 三.康复一名聋儿,温暖一个家庭。 作为一名长年工作在一线的聋儿语训教师,赵孝功深知聋儿及聋儿家庭的不幸和痛苦。他时常告诫自己:康复一个聋儿,温暖一个家庭。他不辞辛苦的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王志波,男,12岁,家住河南省信阳潢川县伞陂镇崔大塘。年5月进入聋儿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现在是康复中心小学班三年级的学生。年,赵孝功先后两次到家里做思想工作,家长都把他当成骗子堵在门外。直到年5月,王志波的大伯来光山办事,顺便绕到聋儿康复中心了解情况,才决定让王志波来接受语言康复训练。一个月以后,当王志波的家人来看孩子,听到王志波清楚的说“妈妈来了”,“妈妈好”,他们惊呆了,抱着孩子流出了幸福的眼泪。如今,王志波不仅学了说话,还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 方兰兰,女,13岁,家住河南省信阳新县泗店乡王楼村。年8月开始接受康复训练,现在是康复中心小学班二年级的学生。兰兰小时候发高烧导致耳聋,为此,父母带她四处求医,后经专家建议,为她验配了助听器,但苦于种种原因,兰兰一直没能接受语言康复训练。直到年8月,兰兰的爸爸才听说光山县开办有聋儿康复中心,专门教聋孩子学说话学文化,而且收费也不高。于是家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兰兰送到了聋儿康复中心。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才一个月时间,奇迹发生了,兰兰学会说话了······ 四.一切为了聋儿 到康复中心参加语训的聋儿,首先得到的是他和老师们的真挚的感情,他把每一个聋儿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聋儿感到家庭般的温暖。他提倡老师们和聋儿打成一片,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和默契,从而有助于提高语训的效果和质量。 教学上他主张小班化教学,针对每个聋儿的自身特点,施行一对一训练,突出口语,语言康复和文化教育并重,让聋儿在学说话的时候,也能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在教聋儿学说话学文化的同时,他还坚持对聋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聋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生活上他以身作则,坚持以校为家,和聋儿同吃同住。在聋儿康复中心上学的聋儿,多数家庭都不富裕,为了生计,家长不得不去外地打工,一年才接送一两次,孩子就托付给他和老师们照顾。“赵老师,孩子就托付给你了,你们可要照顾好啊!”看得出来,家长还是不放心。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减少家长的后顾之忧。他动员老师们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住在寝室里和学生一起休息,时刻陪护在聋儿身边,切实解决聋儿的生活护理问题和安全问题。借用他的话说,“我们没有上下班时间,睁开眼就算上班了,孩子们全部都睡着了,我们才算下班了”。 五.积极帮助困难聋儿 为了让更多的聋儿能早日康复,他始终从慈善的角度出发,按最低标准收费,坚持对贫困聋儿、多聋儿的家庭和父母是聋哑人的聋儿都给予减免学杂费的特别照顾,五年来康复中心共为20多名困难聋儿减免学杂费6万余元,使这些聋儿能进入康复中心享受语训。 今后,赵孝功同志将继续致力于聋儿康复事业,扩大规模,完善配套设施,壮资队伍,提高收训能力,提高语训的质量和效率,把光山县特校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办得更好,造福聋儿,让更多的聋儿走出无声世界,为聋儿康复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四日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5:10
中专没有什么较大的要求都可以上,但大专的话是要达到分数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