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的成长路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8 03: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7:55
非常荣幸地在项城课题Cctalk群里聆听了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教授—孙静老师的讲座《聊聊写作这件事》。在这次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讲座中提到的闫学老师的成长史:完善知识的阅读史,笔耕不辍的写作史,长时间的磨练史,持续反思的研究史。闫老师的成长史和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反思)不吻而合。我本人现在也在坚持读书、写作、实践和反思。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称之为优秀教师的最佳成长路径。
在阅读中完善知识
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教育家于漪、魏书生、李镇西、闫学、孙静等都是在大量阅读中成长起来的。
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常生龙老师40岁那一年,也就是2005年,他获评特级教师殊荣。这个时候,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每周看一本书,并撰写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的读后感。从2006年到现在,他坚持了十二年时间。十二年来,他阅读了600多本书,写了300万字的读书笔记。2015年10月他出版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016年9月出版了《给教师的5把钥匙》、2018年元月出版了《让教育更明亮》便是其中的精华。没有大量的阅读、实践、反思是不能做到四年写三本书的。
对于教师来讲,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业余时间。有的人业余时间收拾家务,照顾老人孩子;有的人业余时间玩手机看电视;每个人的业余时间都不相同。但是,那些优秀教师的业余时间更多的是放在了阅读上。读书的重要性很少有人怀疑,但大家抱怨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来阅读。关于时间管理,有个著名的四象限理论,说人每天面临四种事:紧急又重要的、紧急但不重要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很多时候,正是“重要不紧急”的事儿,拉开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如何判断一件事是“重要不紧急”还是“紧急不重要”呢?那就是这件事对你十年后的人生有没有影响。 应腾出时间去做关系长远的真正的大事。去读书,去锻炼身体,去规划未来,去提升技能,去教育孩子,如此,你的人生才会越来越美好。
在写作中茁壮成长
有的教师教学素质很高,上课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有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稳居前茅;有的教师善做学生思想工作,一生教出的名生无数……绝大多数的教师虽一生辛勤耕耘,努力进取,但真正成为名师的却寥寥无几。笔者认为,造成优秀教师与名师差别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很多教师不善于写作。写作成为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分水岭,不会写作成为无数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的短板。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不但要坚持进行读书积累,还要坚持经常写作。著名学者肖川在《我们为什么要写作》中说过:“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促进专业成长,必须要坚持写作。
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像李希贵、窦桂梅等人,还有千千万万个正在教育一线上茁壮成长的名师,无不都是善于写作的高手,他们在坚持进行教育写作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都出版过多部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教育专著。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举制度,就是凭一篇文章的优劣来考核天下读书者,为封建社会选取了大批的安邦定国之人才,这种延续千年的考试办法,也正说明了写作对考查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在多年教育实践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如果不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那在教师退休之后就烟消云散了,什么痕迹都留不下。而坚持进行写作,就能及时我们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总结出来,对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借鉴给他人阅读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写作还能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养成写作习惯的教师往往会对教育现象作深入地思考。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说过:“思想起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而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在我看来,写作是思想的磨刀石,写作是教师是否具备思考力的外显性标志。”
在实践中磨练技能
每个教师几乎都是在实践中磨练技能的,但是往往出现很多老师的教学技能落后,甚至个别教师根本就不清楚在一节课中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技能,他们往往把知识和技能混为一谈。对于每节课能提升自己的哪方面的教学技能,更没有认真思考过,有一种“拿着书本就上课”的感觉。教师有意识的在每节课中学习培养自己的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中很重要的一步。
吴非老师说过一句话:“一个学校最可怕的是有一群愚昧的教师在兢兢业业。”对于这句话,我有两个观点:一是这句话说的不对,现实生活中还真得依靠这样一群兢兢业业的愚昧的教师在推动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他们像老黄牛一样踏踏实实地教育着孩子。应该说一个学校更可怕的是连一群兢兢业业的所谓愚昧的教师都没有。另一个方观点,有些教师真的很愚昧,只知道出蛮力,却很少有教育智慧,当了一辈子教师,也没做出优质的教育来。原因在哪里?我想问题就出在他不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一个不读书学习,不研究课程标准,不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不知道站在儿童视角去思考教育,指导实践的老师,是一个不顾教育规律只管按照个人观点去教书的老师,他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因为他缺乏思考力,他的教育观念落后于时代,他的教育效果必然因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而不如人意。所以,教师要把每天的教学行为与自己学到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地去锻炼自己,提升教育水平,才是真正的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在反思中研究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来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式:教师成长就是经验加反思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才会寻找解决方法,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因此,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界有成就的名师一直非常重视反思。
写教学反思,篇幅可长可短,可以简短地写在每课时的教案后面,也可以单独长篇大论地阐述有一个观点。一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写教学反思: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 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从闫学老师的成长史,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很多教育名家或者优秀教师的成长中我们发现——“阅读—写作—实践—反思”是一条最佳的优秀教师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