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8 03: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1:09
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祖籍河南洛阳。少有文名,绍兴五年(1135)经举荐获进士出身,担任秘书省正字。本是主战派,后阿附秦桧,受任鸿胪寺少卿,时人非之。朱敦儒诗词皆长,尤工词。多写隐逸生活,词风旷达洒脱。南渡后也写过一些关注国事的作品,境界苍凉。著有《樵歌》。
相见欢
【原文】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 ① 散,几时收?试倩 ② 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
①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头饰,这里代指贵族。
②倩:请、烦劳。
【译文】
登上金陵城上的西楼,倚着楼上的栏杆,眺望茫茫大地深秋的景色。斜阳欲坠,大地一片寂寥,长江的水静静地向东流去。
金人南侵,中原一片战乱,贵族、*都溃散而逃。什么时候才能把中原失地收回来呢?请悲凉的秋风把我忧国忧民的眼泪通过扬州送到金人占领的地区去吧!
【鉴赏】
这首词是词人南渡后登上金陵城西楼,凭高眺远时所作,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怀。全词境界雄浑,蕴藉深沉,代表了当时所有爱国者的心声。
上片写景。词人运笔精巧,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而又杂有苍凉、凄清的秋景图。“西楼”、“清秋”、“夕阳”、“大江”,这样的景象极易让人联想到故国、家乡、人生、希望。再加以形象传神的动词,自然就产生了浓郁的感 *** 彩。“倚”字,突出词人的忧伤和惆怅;“垂”字,写夕阳,减其壮丽而添其悲凉;“流”字,明写大江之奔流,其实更是写时间和时代的奔流。这几句情景交融,蕴藉深沉。
下片抒写亡国之痛和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词人面对萧疏之景,很容易想到“中原乱,簪缨散”,进而想到“几时收”。这三句环环相扣,一气贯穿,一方面表达了词人收复山河的心愿,另一方面也是对昏庸朝廷的斥责。最后一句,赋风以人的情感,手法高妙,是词人殷殷爱国之心的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语言简练,蕴藉深沉,想象新奇,境界雄浑,让人读之热血沸腾、回味无穷。
【宋词地图】
金陵:今江苏南京。
中原: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扬州:位于江苏中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