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35
共1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6-17 21:30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元宵节花灯的来历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中国元宵节花灯的来历故事
元宵节的意义
老北京传统元宵节怎么过
中国元宵节花灯的来历故事
元宵节闹花灯习俗在隋朝前已见于文字记载。《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载:柳 “以近世风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灯游戏,奏请禁之。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资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
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人们便都在大街上尽情狂欢,鼓声震天,火光照地。人们不惜钱财,比赛灯的规模和精巧。而且家中所有的人,也不分主仆,不论贵贱,不管男女,一切等级、性别、贵贱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阂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欢歌笑语。
正月十五闹花灯风俗的兴起时间大体在北周年间,大约在公元550年至580年之间。从这一习俗产生的时间、地域及风俗内容来推测,可能与佛教的流传有关。《涅盘经》说,如来佛死后火化,将其得到的舍利子装在精美的罐中,安放在金床上。佛门弟子一边散花一边奏乐,并每绕城一步点燃一盏灯,以此来表示对如来佛的悼念,但还没有明确记载是正月十五。《西域记》所说的僧俗共同观看舍利放光的习俗则明确说是“正月十五”了。
这两个习俗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民俗。从地点看,这一民俗开始流行于北方的洛阳及周边州郡。这与北魏、北周时崇尚佛教,以及著名禅宗大师达摩、慧可先后在嵩山少林寺传法有关,因为禅宗开始兴起时,深受百姓的欢迎。从习俗的内容看,正月十五闹花灯打破了一切界限,体现了佛教禅宗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佛性的观点。这种取消一切束缚,打破一切界限的习俗,时至今日还有余风。民间“正月十五没大小”的俗语和风习便是古风的余绪。
虽然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起源于佛教及佛事活动。但当这一习俗形成之后,其宗教色彩便渐渐淡化而成了百姓们狂欢的节日。
<<<返回目录
元宵节的意义
元宵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通常是带汤煮食。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每到元宵节期间,人们都会走出家门,涌上街头,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舟山锣鼓……其中,有很多风俗和活动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共同享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的审美记忆。
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
<<<返回目录
老北京传统元宵节怎么过
赏灯
要说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并有茶楼酒肆供游人饮宴作乐。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据史书中的记载,其中最繁华、规模最大者有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地安门、鼓楼、正阳门、厂甸等。
老北京最热衷于挂花灯的是店铺,以糕点铺、布铺、绸缎庄为主,它们挂出大小、高矮、方圆形式不等的花灯,有传统的纱绢、玻璃、羊角灯及西洋灯款式之别。上面绘有古代传说故事,如列国、三国、西游、封神、红楼、水浒、聊斋、精忠传、三侠五义等,或花卉(兰、菊、梅、竹),或飞禽走兽(鸾、凤、龙、虎、虫、鱼)等。早年地安门外大街的聚盛公干果铺,还经常有冰灯展览,深受欢迎。
上元夜,无论官宦贵人、平民百姓均不约而同地上街观灯。商户趁机将商品降价促销,老百姓既看了花灯又可以借此机会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市面更有临时商贩售卖“走马灯”、“吉利灯”、“气死风灯”以及狮、狗、羊、兔等动物形象的纸灯,供人购买。儿童们纷纷提着买来的灯笼四处游逛玩耍,形成提灯逛灯之景。
散百病和妇女摸门钉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北京还有妇女摸门钉这项活动,每到元宵节,妇女就会来到正阳门,摸一摸正阳门上的铜门钉。“钉”与“丁”同音,此项活动意在祈求新的一年家里人丁兴旺。
吃元宵
老北京人每逢元宵节,吃元宵的数量比现在多,而且不论社会等级,只要家中吃得起的,都要大量吃。北京做元宵的老字号,有“稻香村”、“宫颐府”、“溢鑫府”、“聚庆斋”、“正明斋”等一大批,其中稻香村更是从1895年落户北京就开始出品元宵,其元宵至今仍然是手工摇制的。
元宵与春节的饺子不同,并不是作为主食食用的,是晚上一种调剂口味的小吃,清代旗人的家庭,到了元宵节还会做几样点心配合元宵一起吃,比如野鸡丝炒水疙瘩就是一种佐食的咸菜。同时元宵也是送礼佳品,起到沟通感情的桥梁作用。
老北京的元宵是把馅料蘸上水放到粗糙的江米面中摇成的。元宵馅第一次与糯米粉碰撞接触,称为撞馅。接下来需要把沾满粉子的元宵馅铲出,过一遍水,再投入到元宵机中,称为二水。一般好的元宵需要经过五水才能算完成。
北京的元宵从清朝至今变化不大,清朝的元宵主要有山楂白糖、白糖桂花、枣泥松仁、豆沙四种馅,并且早在当时就有一种奶油馅的元宵,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当然价格也比较高,是一般元宵的两倍。
而除了吃元宵外,老北京还讲究在元宵节吃一种干菜馅饺子,所谓干菜就是把新鲜蔬菜晾成菜干,包饺子的时候用煮肉的肉汤把干菜煮一下,发起来,然后再做馅,别有一番风味,但如今已基本绝迹。
已经消失的“烧火判儿”
“烧火判儿”也是旧时元宵节里的一个重要观赏项目,遗憾的是,现在已经绝迹京城。常人春介绍,“判儿”指的是判官,元宵节期间,老北京的很多店铺用泥塑成巨大的判官形象,内部是一个炉膛,里面装上煤,点上火,判官被烧得浑身通红,火焰从判官的七窍中喷冒出来,煞是好看,惹来大批群众围观。但是“火判儿”一般不与冰灯同时展出。
老北京在今天的平安大道路北侧有一座城隍庙,那里烧的“火判儿”是京城最有名的。北京最后一次“烧火判儿”活动是1950年在北海公园举行的。
<<<返回目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8:38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民间有一个说法,故事很有趣。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56
花灯源于汉武帝于在故宫为祭祀当时众神中最高贵的太阳神而设立的祭坛,因为是整夜举行,所以必须整夜点亮,这是元宵节照明的开始。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由于道教的不朽与佛教的虔诚相结合,正月十五晚上,城乡灯火通明,学者和普通百姓把所有的灯都挂起来,形成了中西结合的独特习俗。隋唐以后,灯的风潮盛行并流传到后世。正月十五,是烟花爆竹的年度*,因此,元宵节也被称为“元宵节”。
在古时候,那时候的老虎狮子非常多,而且咬人。然后人们就合在一起来剿灭这些动物。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地方来的一只鸟,因为它迷路了,被一个不知名的猎人意外射杀。皇帝知道自己很生气,就下令让天兵在正月十五日放火烧地,烧光所有的人、动物和财产。皇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让人民无辜受苦,她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开车把祥云送到人间,告诉人们。
听到这些,他们吓得不知所措,当时,一位老人想出一个办法:“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挂上红灯,放鞭炮和烟花。正月十五的晚上,天兵看了看世界,发现世界上有火,他认为这是一场火灾,所以他告诉天地不要下凡放火,听了这话,天地很高兴,这样,人们就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为了感谢天皇女儿的恩情,为了纪念这一天,家家户户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都要放灯火、燃放烟花爆竹来纪念这一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31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22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30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55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36
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34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49
云霄看花灯也叫灯节,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汉代时期,后在唐朝盛行。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20
花灯开始时期在西汉,到现在为止,大多城市都会举行花灯会。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08
为了宣扬佛法,而下令得放花灯,慢慢流传到民间成为习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0:13
汉武帝时开办祭祀中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