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2 10: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02
为什么我们会“强迫”别人吃饭?为什么我们以被请为荣?为什么我们饭菜不剩不足以显示我们的诚意与盛情?为什么就连我们的*在请人吃饭的时候,都极尽奢靡?餐具要专门定制,食材要全过程追踪,制作要精美精良。
为什么我们会热衷于请人吃饭?为什么很多人那么想让人请吃饭?我们为什么把餐桌上的浪费当成有面子?我们到底为什么会长这样子?在中国会不会都是这样?是不是某个地方这个样子,其他地方不一定这样?
仔细看*历史上,无数次朝代更替,无数次兴兴衰衰起起伏伏,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一次或者多次的大面积的饥饿发生。读史书时,经常会看到“饿殍遍地”的说法。吃,成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最重要的问题。直到现在,我们的*还提到,解决了国人的吃饭问题是最大的人quan等等。吃饭,从来都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每一个王朝,开始都是百废待兴,都存在严重的吃饭问题。稍后的发展,多数会好转一些,但也是仅仅吃上饭而已,至于能不能吃饱,能不能吃好,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记得有个英国人在康乾盛世的时候来中国游历,虽然皇宫里富丽堂皇,锦衣玉食,官府里吆五喝六,耀武扬威,但百姓满脸菜色,虽小心翼翼仍被喝来斥去,动辄挨打挨骂,毫无尊严。一旦发生瘟疫、旱灾、涝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大规模的饥饿就会发生。
几乎所有的饥饿发生的时候,*都要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的粮库里不缺粮食,只是百姓无法控制,无法得到而已。况且,不管是历史典籍还是历史小说,都会提到每一个朝代的赈灾,总会伴随着赈灾*的层层克扣、中饱私囊。虽然官府积极赈灾,因饥饿而死的灾民仍然层出不穷,铤而走险抢粮造反的事件屡屡发生。
记得好像人类学家还是其他科学家有过一个研究结论,人类对食物等的恐惧是会遗传的,人们对饥饿的担心是会严重影响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人们的很多习俗、习惯、都会深深打上饥饿恐惧的烙印。
所以,我觉得,饥饿这个基因也已经深深滴印在了我们的民族传统里。在一般不太注重礼仪的地方,可能吃饭这事就比较直接,吃就是吃,没得吃就是没得吃。但是在山东,是出了孔圣人的地方,凡是都要讲个礼仪,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看上去相矛盾的做法,一方面看上去大家都很注重食物,都会把这当成重要的礼物送来送去,另一方面又在酒宴中,又严重浪费食物,仅仅是维持所谓的面子。
一是大家的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众人都来伸一把手,都来帮助有大事的那一家亲戚。比如女儿出嫁、儿子娶亲,老人去世,孩子出生以及满月。在人生的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家都会相互帮忙,作好功夫,不能让亲戚在做这些大事的时候显得寒碜,也不能让亲戚在重大事件中过不去,同时要满足亲戚家的需要。所以,就有了婚丧嫁娶的各种人情来往,着各种来往,基本都是与食物、与吃有关。仔细想一想,这么做一是为了让亲戚家能够度过难关,体现了相互之间互帮互助的可贵的合作精神,二还是有照顾面子、成全面子的成分在里面。
二是,趁着这个机会,让亲戚朋友,甚至是很多邻居(在丧事中)都过来大吃一顿。在吃的时候,为了显示事主家的财力,那就要好酒好饭地招待,哪能吃得盘净碗光呢,那多没有面子啊?要有很多剩余才显得家境殷实。所以这里的剩饭剩菜,有了非常多的符号性质,是一种向外人昭示“我家挺富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