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0 08: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7:58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而耳顺,70不是古来稀,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原句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译文
“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7:5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常常被赋予不同的称谓,以表达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理解和期许。虽然这些称谓并非固定不变的规则,但它们反映了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一种普遍认知。根据传统的观念,70岁被称为"耳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7:5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30岁被认为是一个人开始步入成熟阶段的年龄,被称为“而立”。40岁被认为是一个人开始明白人生真谛的年龄,被称为“不惑”。50岁被认为是一个人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天命和人生使命的年龄,被称为“知天命”。60岁被认为是一个人开始顺应自然规律,心境平和的年龄,被称为“而耳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00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说法,"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而耳顺"是形容人生不同阶段的俗语。然而,没有一个确定的俗语来描述70岁的阶段。人们可能使用不同的表述来描述70岁,例如"七早"或者"七老",但这些并没有像前面几个阶段那样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00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