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下学和上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1 17: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0:55
1
(弟子)问上达工夫。
(王阳明)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
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
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
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
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2
关于上达,在《论语宪问》里有两则。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正是心学王阳明师徒对话的内容。
说得是,人生随遇而安,不怨天尤人,在普通的待人接物中应用悟得的道理,却又能在普通事物中见得不平凡的人生大道。
另一则,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这里的解释比较浅显,是说君子通过学习提高人生格局,追求止于至善的境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小人呢?则是目光短浅,只见得近处的物质或者回报。
曾国藩有句话,自拔于流俗之间,可谓上达;否则,修德如登山,不上进就是退步,就是下达。
3
同样的,在《论语宪问》里还有两则语录,说明了孔子认为上达和下达的区别。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认为,古代的学者学习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德行修养,就是上达,是为了谋道。现在的学者学习,有功利之心,都是为了谋生,是短视的,是下达。
子路问*。曰:“今之*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矣。”
4
由此可见,孔子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因人而异,目的都是教育世人承担使命。
孔子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希望推行仁义道德,希望出现圣人担当使命。
圣人不可求得,*亦可。
*的标准,就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符合这三条,就算是合格的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