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1 18: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3:26
在黄土高原多种树有用吗?
有用,关键是能否成活?成活率有多高是个问题,我们还要因地制宜,把植树与种草结合起来,才能治理好黄土高原。
黄土结构与沙漠可是不同,土壤结构松散,垂直节理发育,孔隙较大,雨水一多,就会溶解土壤当中的无机盐类,孔隙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就会象融化的巧克力一样坍塌。有人说,黄土高原就是干旱,缺水,才会造成黄土裸露的自然景观,其实不仅如此,当降水急的时候,黄土含水较差,容易饱和,加之土层深厚,极容易引起土壤松动,出现泥水河流,黄土一经冲蚀就会刷新土壤层面,草类植物就会失去根基,最后枯死,我们植树种草就会化为乌有。
所以对于黄土这种结构的土壤,降水多、降水急、降水少都不行,这种度很难把握。最适合的是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小雨淅淅沥沥,细雨绵绵才适合,最怕是狂风暴雨,那样的话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看上图:树的根系网覆盖面较大,而且扎入土层深处,对于固沙固土,保持水土是最合适的选择,不足之处,生长需要水份多,养料多,光照多,但成活率低,是我们地球上最高一级生物群落。而草本植物与树木比较消耗的各种资源要少一些,容易成活,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那一类,雨后小草就会长起来。
看上图:根据黄土高原的各种地貌类型,洼地、山前凹陷处、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带,适合植树,利用树的根系先把黄土固定下来,不让它移动,植树密度不要高,只求成活率。
对于不容易积水的山岗、山脊,优先种草,先让黄土结成“土壤皮”“生物皮”,之后有了良好生物循环,才考虑象更高一级的生物群落发展。
无论是植树还是种草一定要加强管理,雨后检查树和草的根系裸露情况,发现根系外露时及时补土,倒伏的树木,及时纠正。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打坝淤地,这样成本太高,高土高原面积这么大,只适合局部管理,我们还是寄希望于自然恢复。
近些年来,随着西部地区降水逐年增加,加之我们治理黄土高原也积累一些成功经验,黄土高原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治理沙漠或黄土高原,贵在坚持,持之以恒,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才变得越来越好。
黄土高原干旱少雨,每年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之时,给下游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极大的破坏了黄河下游河道。准确的讲,黄土高原多种树肯定有非常大的作用,可以极大的改善当地环境,但黄土高原当前生态治理的困难不是种树多少的问题,而是种树以后能否成活的问题,厚厚的黄土层种植树木以后,灌溉水留存不住,树木最终还是会枯死。 从科学角度讲,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是最佳的方式,树木的树根不但可以牢牢的抓住泥土减少流失,甚至树木多了以后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也可以制造大量的氧气,使得当地的气候变得湿润,从而良性循环,降雨增多,形成稳定湖泊以后,当地的生态环境基本就稳固住了,但是黄土高原的治理难就难在怎样跨出第一步。 当然当前的黄土高原也不是寸草不生,无法种植树木,黄土高原很多有水源灌溉的地区,都已经种植上了大量树木,并且长势都比较好,虽然黄土高原不利于灌溉水源的保持,但只要人为增加灌溉次数,黄土高原还是可以长出高大树木的,不过这需要长久的投入,否则黄土又会卷土重来。 期待未来有一天,黄土高原的泥沙能够彻底的治理好,黄河下游河道也能够重新变为地下河,在下游平缓区域也期待黄河能发展出如同长江一样的经济带。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主要地形以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为主。我国由于地势原因,被划分为三个阶梯,地势高度有西南向东逐步递减。我国地形包括:五大湖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两大岛屿、四大海洋、三横三纵山脉等等诸多地形。
我国四大高原分别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四大高原中,以黄土高原最为特殊,主要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陇中高原、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等组成,是世界上黄土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宽750公里,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横跨青、甘、内、陕、晋、豫、宁等七省大部分地区。黄土高原地形独特,气候干旱,降水不均且集中,力度之大,土质松散,孔隙度较大,透水性强,易水土流失,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象。
“狂风骤起,尘土蔽日,鸟无栖树”,这是黄土高原面貌的真实写照。有些人建议,既然黄土高原,降水在400—750毫米,还算丰沛,还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及窟野河流经于此,丰富的水源。有些人建议:“为什么不把光秃秃的黄土高原植上树种上草呢?”其实想法是不错的,那么,黄土高原多植树种草有用吗?
多植树多种草,改善气候,美化环境肯定是有好处的,我们敬爱的孙中山先生也曾提倡过,因此,我们把3月12号定为植树节,来纪念他。树青了,草绿了,对防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挥很大作用,黄河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到下游及渤海湾,其中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如果多植树种草,解决黄河源头水土流失问题,黄河中下游也会变清澈,不是那么混浊了,世界上携带泥沙最多的“帽子”将被摘掉。随着植被增多,黄土高原气候也随之发生变化,黄土高原原本属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区,随着植被增多,蓄水量增加,水汽蒸发也随之增多,水蒸气上升遇冷,形成降水,良性循环,黄土高原气候变的越来越好,从此变成“面朝黄土,背靠天”的局面,良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又出现一个大的“南泥湾”,塞外江南,即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当然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路上,退耕还草,封山育林,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一直在进行中,而且成效显著,当然树木植被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是黄土高原恶劣的环境,也在考验着人们的耐力和植被顽强的生命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谢谢阅读。
感谢提问,这个问题给我的第一感觉仍然是本末倒置,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小地以下的相关分析。
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是一个地形区,它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北,地域范围包括了青海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及长城以南的广阔区域,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750公里,总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四大高原(另三个分别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中排名第三位。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黄土分布区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地区,根据“风成说”,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来自我国的西北甚至是更远的中亚内陆地区,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岩石受风化作用而破碎,在干燥而又强劲的西北风的作用下,沙尘被吹得漫天飞扬,较细的沙尘受东部山脉的阻挡逐渐沉积,较大的沙粒由于风速的降低和自身所受重力较大而落在附近形成了沙漠,粗大的砾石则留在原地形成了戈壁。
据专家研究推测,黄土高原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一百万年,且百万年间均匀堆积的黄土厚度普遍在50~80米,局部可达150~180米。由于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非常的细,虽然其垂直节理发达、直立性较好(垂直方向承压能力较强),但土质却很松软,容易被流水侵蚀。
大约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曾是一片广袤的森林,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大片森林遭到砍伐、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使得大面积的黄土裸露在外,受降雨特别是夏季多暴雨的影响,地表径流大、水流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因此黄土高原也就成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生态最为脆弱的区域。
由于 历史 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给黄土高原本区以及下游地区均造成深重的影响。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使得黄土高原形成了沟壑纵深、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这不仅使得本区域土壤肥力下降和耕种面积减小,使得农作物产量下降,而且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以及塌方等地质灾害。
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向母亲河黄河输沙约12亿吨,直接造成了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并由于地上悬河的出现, 历史 上黄河曾数次改道和多达上千次的决堤都与之有很大的关联,而且大堤成为了黄河下游的分水岭,使得黄河下游支流甚少,成为一条独流。
从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是由于植被遭到人为破坏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在黄土高原上种树是肯定有作用的。而且实际上,在黄土高原的各种治理措施中,就有生物措施这一项,即通过植树种草等措施,逐渐恢复地表植被,因为植被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我的家就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上,能在黄土高原上种树种草,但不容易。
在黄土高原上种树种草,关键是水。
目前主要措施有:
1、适时开展春季尤其是夏季的人工增雨作业显得非常重要。降雨量增多的秋季比降雨量减少的春夏季种草植树易见成效。
2、修建水库(调节、防洪、发电)、打坝淤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把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可用于种草种树。
根治黄土高原,根治黄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伟大工程!
这一伟大工程牵涉到把整个黄河中上游的水资源和黄土全部留在西北,不再流到下游!还牵涉到从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调四百亿方清水从渭河进入黄河冲刷下游泥沙到渤海湾!也牵涉到调三峡工程的千亿方洪水到华北取代黄河水!
植树造林绿化黄土高原只是其中的一项工程!要配合水利工程,旱涝保收工程,综合施治!
请大家阅读我《树立中国特色的资源开发理念富民强国》一文!
当然有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种树有助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种树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遇到暴雨易出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种树能够缓解这一状况。
2.树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
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更来自林木。而建筑、开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尺机,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所以树木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3.树木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每天吸入氧气,吸出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由于树木具有遮荫避风、因此有成片树木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树木还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
4.多种树还能够吸收声波,减少噪音。
所以可以说种树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黄河之所以叫做黄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途径黄土高原之后,裹挟了大量的泥沙,其河水被称作是“一碗河水半碗沙”,可如今的黄河,居然开始变得清澈,真出现了“海晏河清”的奇景。
多年以来,黄土高原都在推行退耕还林与退牧还草,域内各地大力植树造林,经过不懈努力黄土高原逐渐变绿,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上古时期,黄河原本并不叫做黄河,而叫做河水,当时所说的“河”专指黄河,直到孔子生活的时代,黄河的河水都是很清澈的,先秦史料记载其“色白,若天河之水”。
可是,随着黄河流域人口的增长与农耕的开垦,大量的山林被破坏,环境逐渐恶化。
到了秦朝前后,黄土高原一带已经变得相当不堪,林木大规模被毁,水土流失加剧。
黄土高原的土质本就十分疏松,而且这里多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气候,降雨集中而总量较少,失去了植被的保护,整个黄土高原泥土倾泻涌入黄河,使其河水含沙量骤增。
大致从秦汉时期开始,黄河这个名字彻底取代了之前的河水,也从此以后,黄河流域的整体环境越来越差,人们并没有因为黄土高原变得荒凉停止开垦。
本来在黄河流域,生存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因为林地剧减,这些动物也纷纷消失。
大致上在隋唐时期,就算是曾号称“天府之国”的关中平原,也再也难以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
近现代以后,人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在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之上,大规模进行环境整治,当中的重点之一,就是普及植树造林活动,希望将黄土高原变绿。
这些年黄土高原之上遍布绿树,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好处也非常多。
第一,涵养水土,防风固沙以前因为缺少植被,黄土高原之上每到秋冬与初春季节,狂风肆虐,夹杂着细微尘土与大量的沙子到处飞扬,那情景堪比大西北的沙尘暴,在山西甘肃等地尤其明显。
种树以后,大量的土地被植物根系锁住,不再那么容易流失,也有效遏制了风沙。
黄土高原上植被缺少的最大祸端,就是将大量泥沙带入了黄河,这使得黄河的河道常年处于淤积状态,很容易造成各种水患与其他的自然灾害。
黄土高原变绿了以后,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黄河开始逐渐变得清澈,流域内水土流失减少。
森林对于一个地区之内的生态有很重要的影响,以往黄土高原植被太少,很多的野生动物失去了生存空间,而人工林经过多年之后,再次形成了新的生态圈。
黄土高原上很多地方,动物们重新回到了当地开始繁衍,这是生态恢复的标志。
小片的森林,不足以改变地区的气候,但是形成一定规模以后,当地的气候也会受到影响,黄土高原因为森林大幅增加,气候也变得湿润,降雨量也开始增加。
北方向来比较缺水,这样的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生活与生态都有很好的影响。
不管怎么样,黄土高原上的树木变多了,的确是很好的事情,而这也是恢复在数千年前的黄土高原生态,让这片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地方,重新恢复生机。
不仅如此,黄土高原上大量栽种树木,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因为环境改善,农业产出不减反增,而且经济作物种植与 旅游 业的附加经济价值更高。
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非是一句空话,而是确确实实的,黄土高原的树木变得更多了,也改善了气候改善了环境,更加改善了区域之内的发展与民众的生活质量。
在黄土高原上种树种草,但不容易。
在黄土高原上种树种草,关键是水。
目前主要措施有:
1、适时开展春季尤其是夏季的人工增雨作业显得非常重要。降雨量增多的秋季比降雨量减少的春夏季种草植树易见成效。
2、修建水库(调节、防洪、发电)、打坝淤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把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可用于种草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