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苏轼的《题西林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7 20:0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37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全诗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理解: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37
伴着明媚的阳光,我踏上了一条寻找美的路线,我在一处秀丽的山峰前停止了脚步,哪里,叫做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美所在,重要的是观赏它的人懂不懂得观赏它的美。庐山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驰名中外,不少外国游客也都慕名前往庐山观景,可真正读懂庐山美的人又有几个。好多人都说庐山的美不过是炒作出来的“美”,那我只有笑笑,然后送他们一句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上庐山共有两条路,一条是伟大领袖毛*走过的路线,被称为*路线,另一条是蒋介石走过的路线,所以被称为反*路线。我走的自然是*路线,共有396个转弯,关于这个转弯还有一段故事呢,是关于毛*的,想知道的朋友就去自己看吧。我坐着观光车,观光着庐山外围的景色,一路上沿途尽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不时还能听见杜鹃鸟美妙动听的歌曲。庐山属潮湿地区,常年下雨,但大多是牛毛细雨,这样的蒙蒙细雨更为庐山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气息,也湿润了庐山上漫山遍野的品种各异的青翠苍松的古树。
庐山上的景色自然是人见人醉,仙见仙迷恋。可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是庐山上还有着各式各样的别墅,据说这些别墅是一个中文名字叫李德利的外国人建筑的,后来这些别墅也就在庐山这里了。除了李德利建筑的外,还有*的、宋美龄的、蒋介石的、*的、赛珍珠。的别墅。据说蒋介石和宋美龄就是在庐山的解教教堂里成的亲。庐山的景色美,庐山的故事也多,也就是这些故事又为庐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庐山上的这些别墅大大小小,风格不一,居住的人也不一样,他们又的是*家,有的是军事家,有的是*家,有的是画家,有的是作家。不光职业不相同,连种族国家也都截然不同。走进每一座别墅里,感受到的气息也都不相同,但相同的是这气息里都散法这一股迷人的芳香,吸引着我们走进来。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远眺五老峰,你会发现五老峰不仅像是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更像是躺着的毛*,如果你没发现,就请留心仔细看。春季草儿嫩发芽,漫山遍野绿如湖;夏季花卉美如仙,避暑胜地首之选;秋季更有别韵味,金色蝴蝶漫天飞;冬季雪花轻飘落,闭月羞花不逊色。无论哪个季节来五老峰,你都没有算白跑一趟,这里四季皆是美景,美景皆不一样。如果让我具体形容五老峰,我更愿意把它比喻成一张宋代的水墨画,小巧而又玲珑。有时我真的好想把五老峰变成一个精致的盆景,然后把它揣在兜中,无论什么时候拿出来看,都觉得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