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7 14: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45
xī
①<;名>;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庄子·逍遥游》:“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动>;呼吸;喘气。《柳毅传》:“当闭目,数息可达矣。”
③<;动>;叹息;叹气。《愚公移山》:“北山愚公长息曰。”
④<;动>;休息。《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⑤<;动>;止息;停止。《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⑥<;动>;平息。《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⑦<;动>;通“熄”,熄灭。《曲突徙薪》:“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⑧<;动>;增长。《庄子·秋水》:“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⑨<;动>;繁殖;繁育。《赵威后问齐使》:“是助王息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⑩<;名>;子女,特称儿子。《陈情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⑾<;名>;利息。《原君》:“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息男】亲生儿子。
【息女】亲生女。
“息”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如下: ① 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庄子·逍遥游》:“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 呼吸;喘气。
《柳毅传》:“当闭目,数息可达矣。”③ 叹息;叹气。
《愚公移山》:“北山愚公长息曰。”④ 休息。
《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⑤ 止息;停止。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知识延展: 1.原文:《孔雀东南飞》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1.译文: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
但她娘家的人一直*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
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
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
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
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拼 音 jiāng jiàng qiāng
部 首 丬 笔 画 9 五 行 火 繁 体 将 五 笔 UQFY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iāng ]
1.快要:~要。~至。~来。即~。
2.带领,扶助:~雏。扶~。~军。
3.拿,持:~心比心。
4.把:~门关好。
5.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6.用言语 *** :你别~他的火儿了。
7.保养:~养。~息。
8.兽类生子:~驹。~小猪。
9.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又,且:~信~疑。
11.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刚,刚刚:~~。~才。
13.姓。
[ jiàng ]
1.*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 qiāng ]
愿,请:~进酒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 将 [jiàng]2. 将 [jiāng]3. 将 [qiāng]
将 [jiàng]
〈名〉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同本义
〈动〉
统率;率领
另见 jiāng;qiāng
将 [jiāng]
〈动〉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扶持,扶助
〈副〉
就要;将要
必,必定
〈介〉
相当于“拿”、“取”
相当于“把”、“用”
〈助〉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另见 jiàng;qiāng
将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另见 jiāng;jiàng
息争》参考译文: 从前孔子的学生,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语言,有的长于文学。
粗俗的有樊迟,狂妄的有曾点。孔子的老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他的老朋友中有原壤,知已有子桑伯子。
仲弓询问子桑伯子,孔子赞许他办事不烦琐,等到仲弓怀疑子桑伯子力事太简单,然后孔子又肯定仲弓的话正确。所以南郭惠子向子贡问道:“孔子的门生,多么混杂啊!”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是孔子的原因吧。
至于孟子,却发表他的见解说:“如今天下的主张不属于杨朱派,便属于墨翟派。”“杨朱、黑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无法发扬。”
“能够用道理来反对杨、墨的,也就是圣人的门徒了。”当时的人因此认为孟子喜欢辩论。
虽然不确切,然而好辩的苗头,便从此开始了。唐代的韩愈,排斥佛教和道教,受到学者的称赞。
往下到了宋朝,有洛阳程颐和四川苏轼的学派之争,有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差别。洛派的门徒,以排斥苏轼为本事,赞同朱熹学说的人,以诋毁陆九渊为能耐。
我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变化无穷,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不可能从一个方面概括罄尽。从前曾参理解孔子的学说“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亲身力行进入;子贡也“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却认为是从博学广识而得到。
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子贡是正确的,曾参是错误的。可是孔子不曾在他们中间进行区别,他的学说本来可以对这些兼容并包啊。
所以痛恨杨朱、墨翟,是因为他们目中无父母无君上;排斥佛教和道教,也是因为他们抛弃君臣关系,割裂父子之情,也没有兄弟夫妇,用这样的人生方式来追求他们的清净和不生不灭。假如他们不至于此,我又为什么偏偏要诋毁他们呢?强盗来了,开箱子掏口袋抢东西,*我们扛着戈矛追击他们(意即抵抗他们);穿着我们一样的衣服,读我们一样的书,(这样的人)我必定尊敬他们,对他们亲爱都来不及。
如今却同室操戈,在门内争斗,这不是可以停止吗?不曾深入研究别人言论的对与错,发现别人与自己的见解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这种态度不能够用来评论人啊!人的相貌各不相同,稍有长短大小的差别,就骂别个不是人,难道不是错误的吗?居高临下,便不至于发生争论,因为他不能够与我较量,至于才力相当,唯恐自己不能取胜,于是辩论就纷纷发生。因此懂得大道的人,看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认为都不曾超出自己的大道,所以他们的胸怀宽广有余。
胸怀宽广有余,对于事物就能无所不包,这就是孔子伟大而排斥异已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