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0 02:5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8:32
对于读书,我还有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时候,要知建树、究得失。我们要从总体上知晓该书的学术建树和它的贡献、特点、影响、意义等。同时,在细节上,细细地琢磨它的治学得失。“得”是它的学术建树,是学术成就、学术史上的地位。以此为基础,冷静地评判它在治学上的长短。这些对我们正确地选择一条学术道路是有帮助的。读书的时候,要留心去想,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完成读书任务而读书,要把读书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第二,取人之长开己窍。就是想如何取人家的长处,开自己的心窍。读书的时候,要全力以赴吸取别人的长处,获取宝贵的学术灵感。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每一滴宝贵的学术养料。我带过的一些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眼光敏锐,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有时会走到另一个极端,读每一本书只看到它的缺点,这一方面怎么不行,那一点怎么不对。聊起来时,觉得他眼光很高,但一落到实处,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空对空。没法找到自己的学术立足点,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所以,冷静地发现他人著述中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前人在治学上的漏洞和不足,以寻求突破,这是我们青年学子一个很重要的学术心态,但在另一方面,如果仅仅满足于揭别人之短,并以此为荣,就会极大地阻碍和*自己的发展。成功的大学者往往是既沉浸在自己的学术发展天地中,同时又不会轻易放过每一次吸收他人以丰富自己的机会。机遇往往是不多的,只有时刻准备着的人才能得到它。所以,脑袋里时刻都要有这样一个警觉,用心发现别人的得与失,然后最重要的是开自己的窍。
第三,他失九不及己得一。这还是接着第二点来的。他人有九条过失,也比不上自己有一条所得、一点收获。我们读前人的书,经常会感到不满意。但你不满意别人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得有东西才行。我们的青年人往往志向高远,目空一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也很正常,但是,要知道自己该从哪里着眼,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自己如何去寻找锤炼自己的特长。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人如果仅仅满足于一辈子评说别人而不建树,那很难说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学者。他人的得失当然要评点,但自己的建树更为根本。一个成熟的学者应该随时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果换了我,我会怎么做?我有他做得好吗?他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写出这样的东西来,我能做得到吗?比如说,阿英写的《晚清小说史》,今天看来有很多缺点,很多地方没看到。但我在读的时候,就很佩服他在那样一个条件下写出了这样一本书,了不起。
第四,读人书、想己事。这一点,我也许说得有点极端了,但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我认为读书的一个秘诀就是,读人家的书的时候,处处想着自己的事,筹划自己的学问该怎么做。读别人的书时都要想,哪些地方用得上,哪些地方可以丰富自己。所以我提出,“书山有路我为径,学海无涯己作舟”,自己给自己作舟,自己给自己开路。在书山上攀,往学海里遨游。一边读书,一边想自己该怎么治学。这样读书才会有收获,读完了,别人的成果变成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一部分,别人的书读成自己的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8:32
你觉得比较舒服就反着来,我喜欢正着看就正着来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8:33
这就是你个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