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案件法律法规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9 14: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8:20
执行案件的法律法规涵盖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一般是指在各种民事诉讼案件中,*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法律参考。也包含一些有关法律的意见、解释、规定,能够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案件的执行原则。
一、执行案件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执行。
《最高人民*关于人民*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第二条执行机构负责执行下列生效法律文书:
(1)人民*民事、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民事制裁决定、支付令,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
(2)依法应由人民*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理决定;
(3)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人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有关规定作出的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裁定;
(4)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
(5)经人民*裁定承认其效力的外国*作出的判决、裁定,以及国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
(6)法律规定由人民*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七条人民*、仲裁委员会在分割共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等案件中作出并依法生效的改变原有物权关系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以及人民*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拍卖成交裁定书、以物抵债裁定书,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二十八条所称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人民*、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
申请执行的条件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百六十三条当事人申请人民*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权利义务主体明确;
(二)给付内容明确。
法律文书确定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明确继续履行的具体内容。
申请执行的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超出执行时效的处理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百八十三条申请执行人超过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向人民*申请强制执行的,人民*应予受理。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人民*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
被执行人履行全部或者部分义务后,又以不知道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请求执行回转的,人民*不予支持。
二、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 1、执行合法原则。
民事执行活动必须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为依据,依法定程序和方式并遵守实体法的规定进行。
2、执行当事人不平等原则。
当事人双方地位不平等,权利义务有差别。
3、执行适度原则。
也称比例原则,执行措施必须是必要而适度的,要求对被执行人的执行必须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在执行目的与执行措施之间、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利益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一方面把债务人的痛苦降到最低点,另一方面确保债权迅速、充分的得到实现。
4、执行穷尽原则。
*根据债权人的请求,为了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穷尽各种执行方法、措施和途径,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了必要的调查、审计,依法采取了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执行行为,在履行了上述程序后仍不能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才能裁定终结执行程序。
由此可知,执行案件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其中对申请执行条件、申请执行期限、超出执行实效的处理、执行管辖、执行暂缓条件、执行异议和复议、执行终止程序等都做了明确的说明。